近況交流交付情況:
去年交付給華晟新能源的裝置正在產能爬坡至90%,一同爭取年底前達產。
通威金堂是5月份交付的,400MW一條線,目前產能爬坡至60-70%;執行情況上,邁為是三個供應商中執行最穩定,資料最好的,到11月份也是唯一完成通威任務的供應商。
金剛玻璃12月初交付,預計要交到12月底,三代產品,210半片規格,裝置臺數較多,做一系列安裝準備後預計首次流片在2月,帶鏈式退火吸雜裝置。
訂單情況:
華晟二期,明年2-3月份交貨,招標2.7邁為中標1.8。明陽也進入光伏領域,一期1GW。REC,排到明年4-5月份。
技術平臺:
邁為三個泛半導體領域高階技術平臺,2018年指定策略,堅定執行。
絲網印刷:連續5年國內市佔率70%以上,也是全球最高,國家單項冠軍、拿到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各項指標優於應用材料;
真空裝置:主要針對光伏,板式PECVD,不做管式。目前還未向其它領域延伸,未來有計劃向泛半導體領域延申;
鐳射裝置:主要是perc鐳射,由於在HJT裡沒有應用,因此轉向了顯示領域, OLED和microLED。
OLED:①Sell端:OLED在2018年到維信諾投標,2019年供應了OLED技術sell端鐳射切割裝置。這個裝置在16寸產線上需要6臺,留給國產裝置一個機位,其他廠家也想嘗試,邁為是國產唯一量產供應商。最終良率、產能、穩定性是安裝的三個品牌裡最好的。邁為的熱損傷、切損也大於低於國外技術公司給的承諾。OLED技術還需要鐳射修復裝置,首先監測可修復的點,然後運用不同波長和能量的光進行修復,提高良率。②模組端:技術難度更高,供應了18米長、70噸的裝置。此外,還有鐳射打標打孔裝置。
MiniLED/microLED:蘋果推進的新技術,邁為研發迅速跟進,做針對儲存層的晶圓改質切割、表面切割。
鐳射平臺延伸到半導體領域,取得了長電科技的訂單,以及有客戶正在進行量產驗證。正在不斷推進,預計2022年有規模的訂單貢獻。
交流環節
Q:2022年預計HJT規模是多少?
A:20-30GW。之前預測,今年10GW、明年20-30GW。目前來看,今年應該低於10GW,有些客戶拖延,目前市場總招標6.9GW,邁為拿到其中5.6GW,市佔率提升了。去年招標1.8GW,邁為拿到61%。
明年預計還是以新玩家訂單為主,新玩家20GW;老玩家加入的話,向上浮動。
Q:和華晟的聯合研發,關於銀包銅,能做到多少含銀量?
A:做到62%,45%的正在突破,發現後續仍有降低空間。
國內漿料廠銀包銅做得不如國外,低溫銀漿國產的沒問題(晶銀、聚合2020年已經在通威試用了,今年華晟在試用三家,還有一家叫Yinpin,帝科轉向低溫銀漿比較晚),已經小規模出貨了,銀包銅還是日本產(KE)的更好。
國產的意義在於透過市場競爭,降低外資品牌議價權。中國企業想要進行國產替代是比較容易的,使用者龐大、貼近市場、溝通方便,可以快速迭代(高溫銀漿僅用3個月進行了一代迭代),需要時間追趕。
Q:單GW裝置投資額是多少?
A:4億。2019年5.6億,2020年4.5億,今年4億。
Q:怎麼看鐳射轉印?A:鐳射轉印不適合HJT,是高低溫漿料工藝上的差別。轉印放大是點狀的,以PERC絲網印刷鐳射轉印為例,600℃燒結爐高溫解決氣泡、斷柵、虛焊問題。HJT沒有高溫燒結,烘乾不會解決氣泡問題,會空鼓、斷柵,低溫不適合用鐳射技術。
此外,邁為正在研究顯示裝置中的巨量轉移裝置,全世界都沒有量產,難度極高。邁為不會倒退回去做有下坡路的技術,比如perc的核心pecvd 和光伏鐳射,而是去做新技術裝置或者跨行業。
Q:鈣鈦礦和裝置儲備情況?
A:鈣鈦礦需要另外的裝置,它的疊層是2層,我們認為HJT適合做基底層,然後疊鈣鈦礦。需要額外新裝置做鈣鈦礦層,目前全世界還沒有人做出全面積大面積的長晶,都在實驗階段,等到落地至少2-3年。
Q:怎麼看IBC電池 ?
A:邁為觀點是最好拿出資料來對比、證明。PERC最早的轉換效率17%,超過20%才有了2015-2016年的技術匯入、2017年爆發,效率提升是由快到慢的,邁為則開始尋找新的價值增長點。
一開始是希望透過增加一些工藝(裝置),增加效率,但是簡單事情都被做完 了,投入產出比的商業價值有限。因此開始研究下一代主流新技術,我們關注過IBC\TOPCon\HJT,最總選擇了HJT。它會獨立存在5年左右,隨後疊層電池,HJT也適合做基底層。
Q:微晶矽裝置交付情況?
A:金剛會得到第一條微晶矽裝置,2022年2-3月份供應華晟2期,未來看到25%的量產效率,最佳化後到25.5%。2020年HJT量產效率24.5%,今年24.7%。隆基的新紀錄26.3%,就是微晶矽技術的應用。
Q:HJT和TOPCon相比有多少優勢,2022年TOPCon的規模也起的比較多, 30GW?
A:目前TOPCon的資料最大的來自中試線,還沒有GW級,那麼最終能否在量產裝置上實現,還需要量產資料來證明。TOPCon需求來看,目前看到最大的產線規劃湊不出來30GW,目前來看還是Laplace拉普拉斯和微導是核心裝置供應商,捷佳也有。
晶科上全新產線,2022年底10GW,邁為提供絲網印刷,Laplace拉普拉斯供應硼擴和LPCVD核心裝置,清洗用了捷佳(不升級,而是新建,場地問題,第一當初老產線沒有預留空間,第二改造的實際效果有限)。Laplace拉普拉斯供應核心裝置,所以這條線上TOPCon算他的,別人說在此線上供應了TOPCon的說法是不真實的。
尚德有新線2GW,微導供應核心裝置。
通威的改造線可能3條1GW,demo線一條是捷佳,微導2條。潤陽的改造線一條(最老的車間裡),暫時沒有下新訂單。以上裝置選型來看,Laplace拉普拉斯是TOPCon的龍頭裝置供應商,區別於
PERC,其他環節和PERC一樣。邁為仍然做絲網印刷,不自認為是做TOPCon的。
Q:是否想過做LPCVD?
A:真空部門只做HJT真空,下一步跨行業,但不會倒退做LPCVD。真空裝置投入資源巨大,近幾年營銷費用佔比,去年超7%,到今年三季度已經達到9.2%。邁為建立的實驗室,所有裝置(除了清洗裝置、檢測中心的裝置外採)都是自制,仍花了超2億。
邁為認為,不如把精力放在研究微晶矽等方面上,把精力花在未來。
Q:隆基有我們什麼裝置?
A:絲網印刷:隆基用的是理想CVD,YAC清洗,阿登納的PVD。徐博士工藝團隊在隆基用的裝置和當初在漢能是一模一樣的,想要破紀錄,選擇的是相同的熟悉裝置。
HJT產線:CVD價值量佔比50%,以這個為核心,能做的就5家,有資料的3家(邁為、鈞石、理想),都在通威,唯一完成目標任務的就是邁為;沒資料的是金辰、捷佳。裝置端的先發優勢很重要,一是有資料證明,二是有老客戶資源。未來新裝置切入,要價廉質優,要先試用比較,未來格局分化會更大,暫時還沒看到比邁為更強勁的玩家。
設計有天生的優劣勢,邁為裝置設計之初就定位大產能低成本,發現靜態不行,要選動態技術。邁為第一次交貨給通威之前,理想和鈞石的裝置都是2000-2500片/小時,邁為交的第一次裝置就是5000片/小時,衝擊很大;二代是8000片/小時。目前最新的第三代出貨給金剛玻璃,正常規格166矽片下1萬片/小時,實際出貨210半片,14400片/小時,對應166是10700片/小時。邁為已經迭了三代,隆基不會再來攻HJT擂了。
腔室、載板只有適合設計的才是最優的,沒有最科學一說,邁為還是最關注產 能,產能是第一指標。至於如何設計腔室載板,採用鏈式多腔室還是如何,是裝置商的事情。
Q:靶材有沒有國產廠家?
A:有的,主要是銦,是伴生金屬,不存在特別稀缺的問題,唯一點在於需求多了漲價,解決方案就是儘量少用,和解決銀成本高一樣。因此在尋求銦替代方案,但沒有太成熟。200GW HJT產能之前都不需要擔心銦的問題。
Q:與理想、鈞石相比,核心技術在哪?
A:真空裝置最難、價值裝置最高,有專利保護,目前有幾十個專利。
Q:HJT良率基本是多少?
A:今年提升明顯,98%以上,和perc一樣。下一步目標就是99%。
Q:給長電供應的是後道封裝封測裝置嗎?
A:封裝測試是長電的業務,邁為供的是封裝,沒打算做測試。希望未來價值量提升,全球龍頭份額高達75-80%,還有另一家也佔份額。長電封裝裝置仍然是海外裝置為主,邁為剛剛開始國產化替代。
Q:邁為為什麼匯入半導體領域?
A:都是鐳射技術平臺上的。很多技術可以遷移,比如絲網印刷用了運動控 制、視覺識別,OLED裝置上也用;光伏的鐳射開槽切割等等與半導體的表切也有技術相通之處。
Q:邁為研發為什麼快?
A:文化有關。老闆親自帶隊,鐳射是王總帶,真空是周總帶,與研發戰鬥在一塊,瞭解專案進度,快速決策。
Q:HJT訂單確認收入情況?
A:現在絲網印刷比HJT還大,但HJT正在上量,明年可能打平甚至超過。直至二季度都完全是絲網印刷的貢獻,直至三季度通威合肥200MW訂單確認轉收入
1億。
Q:是整線招標還是分環節招標?
A:通威是分環節,但是由於我們的裝置優勢,投出來一條整線。新玩家傾向整線。
Q:HJT對應PERC哪一年?A:2015年,剛剛開始。
Q:愛康訂單給了邁為、捷佳各一部分,捷佳沒有資料,愛康是怎麼考慮的?
A:有早期戰略協議,長興產線中捷佳是置換了一條以前的demo線,我們是新增的訂單。
Q:降本方面有什麼努力方向?
A:裝置投資下降與拉大產能有關,轉換效率的提升也能降本。
此外還有銀漿用量的降低,HJT是220-230mg/片,有電池廠客戶有自己的理解,降到160,我們也有技術降到130。銀包銅也是一種路線。
電池片運營成本最高的是矽,55-60%,省矽也很重要。薄片化以後矽片也會降價。HJT都是板式裝置,天然對大和薄友好,把矽片做得又大又薄,省矽。今年通威和隆基報價標的厚度是1月175μm,最近是165μm了。但是由於Perc的結構問題,有厚度極限160μm。HJT方面,通威去年用150μm,華晟今年也是150μm轉140μm。華晟在嘗試120μm,日本已經有100μm。N矽片比P貴,因為N要求品質高,不然有雜質。目前邁為研究退火吸雜技術,提高矽片品質,進而提高轉換效率,最終促進NP同價。
矽片還有半棒半片技術,用半片元件端發起的技術,但是邁為的元件實驗室發現有切損(0.1%-0.2%)。此外電池片切片不同膜層應力不同,後期產生隱裂風險。但是可以處理,在矽片環節半片出貨,找回電池廠切損、消除隱裂風險。大矽片切薄難度高,半棒後切片容易,高測在做切半棒的裝置。這個技術剛剛開始,還沒有形成全行業趨勢,現在還是HJT。
2022下半年,邁為預測向perc單W成本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