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生命時報
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 唐群中
俗話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當一些惡性事件發生時,可能還會跟隨一系列負面連鎖反應,心腦血管疾病尤其這樣。
為了評估出血性卒中(腦出血)是否與缺血性卒中(腦梗)和心梗風險增加有關,美國威爾康奈爾醫學院將5萬餘人納入研究,女性佔57.7%,平均年齡62.2歲,隨訪時間達12.7年。結果發現,與普通人群相比,腦出血倖存者發生腦梗的風險是普通人的3倍,發生心梗的風險為2倍。研究者認為,腦出血可能是後續動脈缺血性疾病風險的新標誌。
之所以會發生這一系列連鎖反應,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腦出血通常與高血壓控制不佳相關,高血壓也是心房纖顫、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脫落導致的腦梗、心梗的重要原因。如果一名患者出現腦出血,意味著其血壓長期控制不佳,且可能合併有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癥等危險因素,它們都是血栓性疾病,即腦梗和心梗的誘因。所以,患者一旦發生腦出血,腦梗和心梗可能隨之而來,甚至同時到來。
患者通常會合並相應的神經系統體徵、胸悶、憋氣等表現,醫生檢查還會發現心電圖、顱腦CT、肌鈣蛋白、D二聚體升高等異常改變。臨床上,缺血和出血性疾病的治療是背道而馳的,缺血性卒中需要使用抗栓藥物,但腦出血又禁止抗栓治療,有可能需要手術或使用止血藥物,這將給臨床醫生治療帶來極大挑戰。
所以,為了避免兩難局面,患者應做到防患於未然。首先要防止腦出血的發生,每天都應測血壓,將指標控制在140~180/80~90毫米汞柱為佳,保證腦灌注壓>50毫米汞柱,使24小時血壓的“波峰”“波谷”接近,避免血壓波動過大,防止血管內皮細胞二次損傷;應用鈣離子拮抗劑,避免腦血管痙攣;腦出血有手術指徵時儘早手術,減少因顱內壓增高對腦組織的損傷;控制好血糖、血脂,穩定粥樣硬化斑塊,避免血液處於高黏滯狀態。
總之,出血性和缺血性心腦血管病有著相似的危險因素,所以務必控制好“三高”,以免兩類疾病“狼狽為奸”。
本文來自【生命時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