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的9月14日,當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現場的開票結果出來後,全場起立鼓掌,在歡呼聲中,菅義偉以70%的支援率力壓另兩位參賽者,成功當選為日本首相。
菅義偉
菅義偉在現場發表了氣勢高昂的演講:“我會盡力做好所有我能做的事情,帶領日本走向一個新的美好未來。回應國民的信任,自由自民黨內團結一致,創立新內閣。”
然而僅僅過了一年,在剛剛的9月3日,菅義偉發表宣告,他將不會參加9月份的自民黨總裁競選,並將卸任首相一職,這意味著菅義偉上任僅一年後就將離任。
不過就在菅義偉釋出該宣告的前一天,也就是9月2號,他還與自民黨幹事二階俊博進行了會談,表達了自己競選自民黨總裁的意願。而在此之前的8月26日自民黨會議上,菅義偉還表明了力爭再次當選的意願。
正因如此,菅義偉在會上宣佈退出總裁選舉的宣告才會顯得如此突兀。菅義偉向外界說明的理由是:他本打算參加自民黨總裁選舉,但同時應對選舉和新冠疫情需要耗費大量精力,因此決定專心考慮應對新冠疫情的對策。
對於菅義偉的這一決定,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說:“儘管非常遺憾,但他的這個決定是為了自民黨,進而是為了日本著想。”不過,對日本政壇稍有了解的都能看出,菅義偉是被逼無奈才做出放棄謀求連任的選擇。
從今年的4月開始,菅義偉的民意支援率就不斷下滑。從4月的國會議席補選,到7月的東京都議會選舉,再到8月的橫濱市長選舉,自民黨均遭遇失利。
特別是在橫濱市長選舉中,菅義偉傾力支援的盟友、前國家公安委員長小此木八郎完敗。橫濱也是菅義偉本人的選區,這場慘敗進一步動搖了自民黨內對菅義偉能否率眾贏下眾議院選舉的信心。所以自民黨內部派系對菅義偉的支援率也在逐漸下滑。
但很明顯,菅義偉並不想這麼早就下臺,他本來想開好奧運會,然後9月份解散國會,舉行大選,在取得好成績後,無競選連任總裁和首相。
然而,儘管奧運會開得不錯,獎牌數創下紀錄,但疫情卻越來越嚴重,尤其是奧運會結束之後,感染人數急劇上升,導致怨聲四起,從而無法解散國會。
於是菅義偉決定先進行總裁選舉,便於8月26日正式宣佈9月17日啟動,21日投票選出。菅義偉本來預想在幹事長二階俊博的支援下,能夠重演去年9月的輝煌,得到各派頭領支援,順利地連任總裁。
岸田文雄
但結果卻完全不同於去年。在去年選舉中,和菅義偉競選總裁的對手岸田文雄也宣佈了將在今年繼續參選的意願。
不過岸田文雄這次顯然是有備而來。他提前提出了一個黨領導層任期改革方案,即從現在的“一期兩年,沒有期限”改為“一期一年,連任三期”,以便多培養人才。這看似只是一個領導層的任期提案,實際上卻是一場政治鬥爭的有力武器。
因為這項改革的矛頭直接對準了連續幹了5年多、甚至還會繼續幹下去的幹事長二階俊博。而黨內又有不少人對二階俊博有意見,再加上這項改革確實對年輕議員頗有吸引力,因為領導任期少了,年輕人才有升遷的空間,如果不加規定任期,一個領導在某個職位一干就是十幾年,這當然就堵塞了年輕人升遷的道路。
所以這項改革方案堪稱一項完美的政治武器,既攻擊了政敵,又贏得了年輕議員的支援,所以岸田文雄的方案得到了黨內的大量擁護,菅義偉的支援率再次受到嚴重威脅。
為了應對這場政治鬥爭,菅義偉跟二階俊博商量了一個對策,那就是利用總裁的人事權,對內閣的黨領導和部分閣僚進行人事調整,透過“改組”獲得所謂的“新氣象”,其實真正的目的是打擊岸田文雄限制任期的方案,以確保二階俊博不下臺,從而再確保自己可以連任。但該舉動卻遭遇了黨內的強烈質疑,被認為是為“尋求個人利益”。
此外,菅義偉還尋求在9月中旬解散眾議院並提前大選,以獲得最後的鬥爭機會,但這也在黨內遭到了強烈反對。
在去年選舉時,菅義偉參選的意向一經傳開,黨內的細田派、麻生派、竹下派等7個派系中,有5個派系表示支援。
而到目前為止,明確表示支援菅義偉的就只剩下了石原派和二階俊博所在的二階派兩個派系。加之菅義偉在自民黨內根基薄弱,民意支援率又大幅度下滑到30%的危險線以下,這使得菅義偉即使參選也有很大機率沒法確保當選。
9月2日晚,黨領導層人事調整,得不到各派系支援的菅義偉完全陷入無可奈何的境地。9月3日凌晨只好下決心棄選,並在中午時分公佈於眾。
對於菅義偉來說,作為現任首相,與其不體面地敗選後下臺,不如選擇主動出局。所以在所有努力都無計可施的時候,他才找了個“集中精力應對疫情”的藉口,草草收場。
有人說,菅義偉只幹了一年就匆匆下臺,意味著日本政壇將迎來“十年九相”的動亂時期。
所謂的“十年九相”指的是在1989年到1998年十年的時間裡,日本曾頻繁更換過九個首相,當時日本的經濟也迎來了極大的動盪,也就是日本90年代的經濟危機,這場經濟危機還被日本稱為“失去的十年”。
但其實日本首相頻繁更迭是常態,在2006年到2012年的6年中,日本也更迭過6個首相,也是每個首相平均只幹了一年,直到安倍晉三再度拜相,才穩定了8年的日本政壇。
日本首相頻繁更迭,和日本的選舉制度有很大關係。
我們知道,日本的政治體制是“議會內閣制”,日本首相其實叫“內閣總理大臣”,是由國會眾議院最大黨的黨首,也就是總裁來擔任。也就是說,內閣首相是由國會的多數黨領袖出任,而多數黨是由國會議員選舉出來的。
因此,日本首相職務既要透過議院選舉獲得執政黨資格,又要基於黨內總裁選舉獲得黨首資格,是一種“選上加選”的複雜制度。
這與實行總統制的美國完全不同,美國的總統有固定的任期,其間除非遭到彈劾並獲得透過,否則無法讓總統下臺。
而日本的首相,則受制於國會勢力的變化,在國會中,如果多數黨變成了少數黨,首相也必須換人。 因此,若想成為日本首相,贏得大多數議員的支援就十分重要,換句話說,必須得有能拿得出手的政績。
而菅義偉的下臺完全是他個人的政治能力不佳,和政壇動亂關係不大。菅義偉內閣在一年內,民意支援率從近70%下降到30%以下,其變化之快實在令人感到意外。
儘管他做了些減輕網路費用、加快接種疫苗、設立數字化廳等工作,但他個人能力實在欠佳,他缺乏戰略頭腦,抓不住要害,成效不佳。
雖然大家公認菅義偉一心工作,辛辛苦苦,但其工作卻脫離實際,失誤不斷。而他最大的問題就是防控新冠疫情完全失敗。
安倍晉三擔任首相時期,菅義偉作為內閣官房長官(相當於日本政府秘書長),對防疫工作擔負重任,但他卻沒有做好防止輸入工作。
當了首相後,又不聽取科學家的話,一味追求恢復經濟,去年底搞旅遊補貼運動,使疫情嚴重惡化,到今年初才被迫停止。學習外國防疫經驗,卻從不介紹中國經驗,其理由竟然是“中國經驗”不能應用於民主國家日本。
最可笑的是,歐美國家的防疫工作其實遠不如日本搞得好,但奇怪的是日本卻在大肆介紹美國、英國、德國等國家的防疫經驗。
除此之外,日本至今還沒有建立一個統一的“防控疫情司令部”,防疫工作是由4、5個頭領來分頭領導,中央和地方不能統一,使得各種檢測、接種疫苗、調動病床及醫務人員等都未能有效進行。
日本是防疫先進國家,醫療設施亦非常完備,醫療水平在全世界都數一數二,醫院和病床充足,但卻防控無力,三次宣佈“緊急事態宣言”。去年到現在,已經出現五次感染高潮,如今,不能住院治療、在家死亡者劇增。這就是菅義偉失去人心的根本原因所在。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外交上緊跟美國,搞對華包圍圈,又不搞好對俄對韓關係。
去年9月剛就任時,菅義偉還說到要重視中日關係,但今年4月訪美后,再也不提改善中日關係,對中國一直採取敵視政策。這一外交姿態勢必影響到中日兩國在疫情及其他方面的合作。
比如,中方多次提出疫情和奧運會等問題上緊密合作的建議,但日方敷衍了事,不認真應對,終於招致了日本在防控疫情和經濟振興上的失敗。這完全是菅義偉咎由自取的後果。
其實,在上世紀美蘇冷戰結束後,意識形態的對立逐漸退化,世界市場重新統一,世界生產要素也逐漸不再受政治阻礙,可在全球範圍相對自由移動。
東亞出現群雄並起新格局,尤其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客觀上也導致了日本的“亞洲門戶”地位下降,國際影響力相對弱化。
然而貿易結構的變化不僅沒有呼喚日本及時調整國內政治和社會制度,實行徹底的制度變革,反而把日本嚴重滯後的政治、經濟怪罪到中國頭上,時不時的充當美國的“狗腿子”,和美國一起搞什麼“印太戰略”封鎖中國,殊不知從目前的防疫結果來看,日本封鎖的不是中國,而是他們自己。
所謂“多行不義必自斃”,長此以往,日本或將迎來真正的“政壇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