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追了一部,羅晉和毛曉彤主演的《埃博拉前線》,看得我心都揪著。
何歡(毛曉彤飾),戰地記者,加拿大籍天津人,全家移居巴卡利亞後,爸媽離婚,又跟著媽媽入了加拿大籍。這次回到巴卡利亞,是為了調查非洲鑽石走私,拿到證據向國際社會曝光。
鄭書鵬(羅晉飾),中國援非醫生,在巴卡利亞待了2年。故事剛開始,就是鄭書鵬醫生的援非日常。作為一名傳染病學專家,經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就是“你這不符合接診規範”。
每天像老母親一樣,跟在朋友蓋姆斯後面,提醒他“要戴口罩啊,兄弟,別動不動就和病人擁抱,可千萬別掉以輕心!”
和同事上街買菜,隨身攜帶殺菌噴霧,走哪噴哪,幾乎可以算上一個行走的防毒機器。原本兩年的援非生活會在平靜中結束,但突如其來的一個病人打破了原定計劃。一個埃博拉病人四肢抽搐,口吐鮮血。前後不到幾分鐘就離開人世。快到讓人來不及反應。
接診這個埃博拉病人的醫生就是蓋姆斯,因為沒有戴口罩就直接和病人近距離接觸,發生了人傳人。
老蓋躺在病床上,鄭書鵬想盡辦法希望能讓他儘可能多地留一點時間,可病毒的殘酷在於它從來不給你時間和準備,打得你措手不及。臨終前,他用盡全身力氣站起來,最後隔著一層塑膠倒在了鄭書鵬的懷裡。
蓋姆斯留下了一封信,寫著:“很遺憾我沒有時間讓我的國家變得更好,但是希望你能留下幫助我們度過這次難關。”埃博拉席捲巴卡利亞之後,原本可以回國的鄭書鵬留了下來,孤身潛入了採挖鑽石的黑石寨,在那遇到了調查鑽石走私的記者何歡,患難見真情,走到了一起。
在黑石寨裡,鄭書鵬和何歡cp搭配,搭建防疫區,治病救人。劇中有一位非洲老爺爺,幾天都不能排尿,膀胱膨脹,隨時有炸裂的可能,危機生命。
可在鑽石走私商人控制的村子,沒有醫院,更不要說導尿管這樣的裝置。鄭書鵬迫不得已,就地取材,拿植物的莖做導管,用嘴吸,最終把人給救了回來。
還有一次,鄭書鵬和何歡給孕婦接生。產婦大出血,偏偏鑽石走私商的二把手要出來作怪,拿槍指著鄭書鵬腦袋逼迫他停止搶救。片刻停頓之後,又很快恢復手上的動作。甚至在二把手開槍威嚇後,也忍者耳鳴為患者救治。
怕嗎?當然怕啊。餘光瞥向頭頂的那把槍,面色發白,汗流不止。但病人的生命高於一切。
何歡在這樣的情況下,也不管不顧,毅然決然抱起氧氣瓶砸向二把手,為鄭書鵬爭取救治病人的時間。
萬幸,最後病人平安,鄭書鵬何歡也沒受傷。人性本弱,任誰都會有害怕的時刻。可人性的力量就在於克服我們原本的怯弱與退縮,毅然往前。
另一方面,這部劇又不執拗於刻畫萬能的人物光環。何歡帶著病人逃離戰火時,即便她努力幫助他求生,也心有餘而力不足。
同樣地,鄭書鵬在情況最嚴重的地方,即便付出了200分的努力,似乎成效也極其微小。他也會陷入自我懷疑,這值得嗎?可行嗎?我做得對嗎?
還有鄭書鵬的同事謝雲虎,觸摸了埃博拉患者觸碰過的門,擔心自己感染病毒,嚇得慌了神,把自己關進房間不敢見其他人也不敢告訴其他人。
確定是虛驚一場後,原本能夠回國的謝雲虎,一方面心繫待產在家的老婆,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夠留下來支援前線。和家人商量再三,還是決心和新到的援非醫療隊共抗埃博拉。
想起脫口秀演員楊蒙恩的那句話,沒有天生的好人,只有被約束的文明者。沒有誰生來就是偉大的,人性本複雜矛盾,只是他們抉擇後仍然願意一心向善。
《埃博拉前線》這部劇的動人之處,不僅在於它展示了危難之際人性的光輝,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故事和人物的真實性。
羅晉演的鄭書鵬的人物原型是一位叫曹廣的醫生,中國第23批援助幾內亞醫療隊隊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
▲右邊第一個男醫生就是曹廣,在幾內亞工作了703天,在極其簡陋的條件下,為非胞做了200多臺手術,救治了成百上千個病人。
2014年3月,是他在幾內亞援非的第500天。像往常一樣接診病人,可其中一位特殊病人被確診為埃博拉。一起隨診的6位醫護人員先後去世,曹廣也被隔離。
即便隔離,曹廣也總是笑臉相迎,在病房堅持運動。等隔離一結束,又立馬投入到非洲抗擊埃博拉病毒的醫療最前線,繼續為患者診治。
▲中間的男醫生是曹廣,這是埃博拉襲來之前,和同事的合照。
劇裡面第一個埃博拉患者是第18床,現實中曹廣在幾內亞時第一個去世的埃博拉病人也是第18床。
同樣的,鄭書鵬的好朋友蓋姆斯也有原型。是當年曹廣在在幾內亞的醫生搭檔,同名。在中國學醫10年,回國後在埃博拉這場戰役中犧牲的。離開時,曹廣就在他身邊。
故事裡的另外一個情節,感染埃博拉的一對母子,相依為命。母親承受不住病毒的折磨,離開了。幼小的孩子痛哭不止,一心要找媽媽。醫生抱著他,儘可能給他安全感。
現實生活中確診的是一對父子。父親感染埃博拉確認死亡,留下兒子小羅伯特。成人都很難承受這樣的打擊,又何況一個孩子。語言溝通常有隔閡,但心靈關懷沒有國界。
護士長遊建平心疼小羅伯特,教他跳舞、說中文、做遊戲。悉心照料下,小羅伯走出陰影並戰勝了疾病。痊癒出院那天,小羅伯特悄悄用中文對遊建平說了一句:“我愛你,中國媽媽。”
而此時,遊建平在國內寄宿學校讀書的女兒正在當心媽媽的安危。
▲沒能找到遊建平在非洲的照片,這是她支援武漢的紀錄片截圖。
這樣真實的故事,真實的人物不止一例。從1963年開始,54年間援非醫護人員達到2萬人。
而埃博拉是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病毒之一,高達50%~60%,也許“逃離”是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可危急時刻,援非醫療隊跨越千里的逆行。臨行前,有人剪下了自己的一綹頭髮裝在信封裡留給愛人,有人寫下了遺書。明知此去路途遙遠艱辛,也要迎難而上。
《埃博拉前線》的宣傳海報上有一句話,“在這場和埃博拉病毒的鬥爭中,我們執戈而往,以科學,以仁愛,以勇氣。”
2014年埃博拉那場戰役主場已經打贏(現在非洲部分地區仍然受困於埃博拉),而覆蓋面更廣的疫情還在繼續。從2019年年末,到2021年年末,已經持續了兩年時間。這期間,也正是無數醫護人員以科學、仁愛與勇氣走在與新冠抗戰的最一線,才能有今天最大程度的安全。
祈禱陰霾早日過去,期待能摘下口罩、自由走在陽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