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戰爭不斷,所謂亂世出英雄,很多驍勇善戰的猛士脫穎而出,有萬夫不當之勇,震懾敵人之勢,這8個人是歷史上公認的猛將,都在所處的年代留下了一段自己的神話。
項羽
項羽是歷史上有名的猛將,有“西楚霸王”之稱,李晚芳評價“羽之神勇,千古無二”。
項羽是名門之後,所以從小有條件接受良好的教育。項羽少時就胸懷反秦大志,小小年紀霸氣盡顯,夢想指引他踏上了武將之路。項羽短暫的一生基本都是在沙場上度過的,也創下了很多輝煌的戰績。
鉅鹿之戰中,項羽以5萬兵力對陣秦軍40萬兵力,破釜沉舟,能統一六國的秦國軍隊自然稱得上是虎狼之師,但卻被人數遠不及他們的楚軍打的節節敗退,每一個楚兵幾乎做到了以一敵十,鉅鹿之戰也成為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
東城之戰更是項羽的高光時刻,在垓下突圍成功後,項羽身邊只剩28騎,而追趕的漢軍卻有5000騎,人數懸殊接近於1:179,以一敵百都不足以形容當時的困境。
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項羽斬殺百十來人,一聲大喝就嚇得漢軍後退,最後逃走時僅丟失兩人。
所以論以少勝多,歷史上無人能及項羽,論氣勢,項羽的“霸王”之名也是名副其實,那個時候很多人僅僅是聽到項羽的名字就已經被鎮住了。
項羽在歷史上也是個頗有爭議的人物,他確實有萬夫不當之勇,而他的勇猛在戰爭中的體現是殘忍嗜殺,但說他殘忍,他對朋友卻是至仁至義,不然也不會一時心軟放過劉邦。
但說他對朋友好,他卻又生性多疑,嫉賢妒能,到最後連忠心耿耿的亞父都懷疑。
項羽性格上的矛盾性決定了他悲劇的人生,不管是出身還是手下的人才,他都佔據了絕對優勢,卻敗在了“小人”劉邦之手,無人能敵的勇猛也成了個笑話。
霍去病
霍去病是西漢時期的名將,衛青、衛子夫的外甥,霍光同父異母的兄弟,雖看上去身世顯赫,但霍去病卻是個私生子,所以從小不知道父親是誰。
霍去病自幼對武學感興趣,善騎射,而且在這方面也很有天賦,深受漢武帝器重。
18歲的時候,漢武帝封霍去病為剽姚校尉,讓他隨衛青攻打匈奴。第一次統兵,霍去病就獲得了豐碩的戰果,斬首俘虜2000餘人,此戰之後,漢武帝封霍去病為冠軍侯,有勇冠三軍之意。
第二年,漢武帝又任命霍去病為驃騎將軍,率兵攻打河西,兩次戰爭都大獲全勝,大大削減了匈奴的實力,匈奴從此不敢進犯河西地區。這一年,霍去病19歲。
漢武帝的野心不僅僅是擊退匈奴,更致力於消滅匈奴。霍去病21歲的時候,漢武帝派他和衛青各率五萬精兵,深入漠北,殲擊匈奴主力。漢軍所向披靡,斬敵七萬餘人。此戰之後,東北地區再無匈奴的立足之地。
可惜的是霍去病早早就因病去世了,年僅24歲,現在的人24歲才剛剛開始自己的人生,霍去病卻早已功成名就,他的人生雖然短暫,卻也不虛此行。
如果不是霍去病英年早逝,漢武帝對匈奴還要窮追猛打。在抗擊匈奴的鬥爭中,霍去病勞苦功高,即使是舅舅衛青都不能與他相比。
薛仁貴
薛仁貴是唐初名將,他的祖上世代為官,可惜父親早逝,以致家道中落,薛仁貴的少年時期過得很貧寒。後來在妻子的勸說下應徵入伍,踏上軍旅。
薛仁貴雖然勇猛,但剛開始只是個無名小卒,在李世民親征高麗的時候,唐軍被圍情況緊急,只有薛仁貴一人單槍匹馬,大喝向前,有效地震懾了高麗軍。
於是唐軍趁此機會一舉向前,大破高麗,一身白衣的新兵薛仁貴在此戰中嶄露頭角,李世民作為歷史上有名的愛才明君,戰後立馬打聽這個白衣士兵,薛仁貴也因此得到了李世民的賞識。
和李世民打下江山的將領很多,但隨著李世民慢慢變老,他的將領們也漸漸退了下來,薛仁貴成為了李世民眼中最重要的將才,被封為右領軍中郎將。
李世民去世後,李治即位,薛仁貴繼續為李治效力。
薛仁貴最出名的事蹟應該要數“三箭定天山”,他的箭有多厲害?一箭可以穿五甲。
攻打天山的時候,敵人準備充分,但薛仁貴臨時射出三箭,射死三人,直接把敵軍威懾住了,紛紛下馬投降,氣勢上就已經輸了,所以唐軍拿下天山輕而易舉。
之後,薛仁貴更是參與了滅亡高麗的戰爭,簡直是高麗的剋星。就在他去世的前一年,還在帶兵攻打突厥,突厥人一聽是薛仁貴帶兵,扭頭就跑。
其實,薛仁貴參軍的時候已經30歲了,算是大器晚成,但他用事實證明了不管在哪個年紀,人生都有無限可能。
冉閔
冉閔是猛將中難得的皇帝,他雖是漢人,卻在胡人中長大,幼年成為俘虜後被石虎收養,因能力出眾而深受寵愛。
石虎當皇帝期間,冉閔屢立戰功,勇猛無敵,在昌黎之戰中,其他人率領的軍隊都戰敗而逃,只有石虎的軍隊未遭損傷。
後來石遵即位,對冉閔很忌憚,一直暗中設計殺他,結果被冉閔反殺,石鑑即位後同樣把殺冉閔一事作為重中之重,卻兩次未果。
冉閔被他們惹惱了,索性帶兵滅了石氏,自立為帝,建立冉魏。
冉魏從建立之初就戰火不斷,後來與前燕交手,冉閔十戰十捷,可見他的勇猛,但畢竟雙拳難敵四手,最終因寡不敵眾被俘,他的人生也就此結束。
史萬歲
史萬歲最讓人關注的不是他的勇猛,而是這個名字,在古代,敢取名“萬歲”的人膽子是真夠大,但史萬歲就是用這個名字在那個年代混的風生水起。
史萬歲的父親生前為北周效力,英勇戰死後史萬歲承襲了父親的爵位。受父親影響,史萬歲15歲就隨父從軍,年紀輕輕卻勇猛兇悍,精通兵法。
為北周效力期間,史萬歲最大的戰功是平叛尉遲迥,行軍途中,他精準射下第三隻大雁,令眾士兵心悅誠服,初戰不利的時候也是他身先士卒,衝鋒陷陣,帶動了全軍計程車氣,才順利轉敗為勝。
後來,因朝代更替,史萬歲自請為隋朝效力。當時隋軍正和突厥開戰,領帥竇榮自知史萬歲的勇猛,所以和突厥商議,為減少士兵傷亡,雙方各派一員猛將出來對戰,突厥認為這個提議不錯,答應了。
竇榮當然是派出了史萬歲,結果一個回合就把對方的猛將斬殺了,突厥大驚,趕緊退兵,史萬歲在隋朝為自己贏得一席之地,後來又參與了滅陳之戰。
公元600年,突厥再次進犯隋朝邊境,史萬歲領兵出戰,當時的可汗知道是史萬歲領兵後,趕緊撤軍,不過史萬歲的目標不是嚇跑敵人,他在後不斷追擊,斬殺了數千突厥兵。聞風喪膽大概就是這樣。
和其他猛將不同的是,史萬歲帶兵不講形式,比較“隨性而為”,夜裡不設警備,但敵人都不敢突襲,他是個特別的良將。
但是史萬歲的結局卻非常悽慘,隋煬帝因聽信楊素讒言,將史萬歲暴殺於朝堂,世人對此都深感痛惜。
蘇定方
蘇定方是唐朝初年的名將,最初為隋朝效力,立了很多戰功,後來追隨李世民。雖然蘇定方戰績斐然,但因為不受重視,所以在後人眼中沒什麼名氣。
蘇定方的少年時期和史萬歲頗為相似。隋朝末年,他的父親率鄉兵討伐賊寇,蘇定方15歲就開始跟著父親南征北戰,父親去世後接手了父親的部眾。
後來先後投奔竇建德、劉黑闥,屢立戰功,但這兩人最終都成了戰爭的炮灰。蘇定方隱居多年後又被唐朝啟用。
之後,蘇定方馳騁疆場數十年,足跡遍佈東南西北,擊突厥,御吐蕃,滅百濟,討高麗,滅三國,使唐朝的疆域達到巔峰。
唐朝的穩定繁榮離不開蘇定方的英勇作戰,他的人如他的名字一樣,平定四方,即使是七十多歲高齡,仍堅守在抗戰的前線,也最終病死前線。
然而據歷史記載,蘇定方因滅東突厥而被封為左衛中郎將後,20多年都沒再升遷過,他的成就與封賞懸殊很大。
狄青
很多90後認識狄青應該都是透過動畫片《大英雄狄青》,狄青生不逢時,是個讓人感覺很可惜的人物。
北宋時期,重文輕武,所以宋軍和西夏交手屢屢戰敗,狄青的出現彷彿天降神兵。一聽到西夏軍隊來襲,狄青都積極應戰,從不畏懼,他的挺身而出大大感染了手下計程車兵,屢立戰功,大破西夏。
雖為武將,狄青卻性格穩重,有勇有謀,不貪功冒進,在平定邕州打了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宋仁宗對狄青一直非常欣賞,但朝堂對武將卻沒有那麼仁慈,因為文官的排擠,狄青被免職,最後鬱鬱而終。
常遇春
常遇春是明朝開國六王之一,被認為是明初的第一猛將。少年時期,常遇春隨人習武,後學有所成,可以駕馭各種兵器。他初時因溫飽問題,隨盜匪打家劫舍,後來覺得沒前途,有意脫離。
在一次搶劫中,常遇春得遇朱元璋率軍攻城,認為朱元璋是條明路,於是主動找上門去,從此追隨朱元璋。在朱元璋的提點下,常遇春也從有勇無謀變得智勇雙全。
常遇春為明朝的創立立下汗馬功勞,朱元璋評價開拓之功,說常遇春佔了十之七八,他也是朱元璋手下唯一一個沒有打過敗仗的將領,被稱為常勝將軍。
這些猛將們的結局大多不太美好,或因性格,或因時代,所以做一名猛將也不容易,不止要會武,有謀略,還要懂政治,順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