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近期美國在對華動作上和臺海問題上低調了許多,尤其是12月份以來,拜登除了舉辦了一場所謂的“民主峰會”之外,對臺灣鮮有明顯動作,連美國政客的消極言論也少了許多。
對華動作上也是一樣,儘管美國對我們的4家企業和個人實行了制裁,在對待冬奧會的態度上,拉攏五眼聯盟大放厥詞,但這些手段更像是一種態度和訊號,遠不能稱之為“底牌”,是美國“偃旗息鼓”了嗎?其實不然,這其中離不開俄羅斯所做的大量工作和中國的巧妙應對,而中俄之間默契互動,更加體現了在大國博弈中,妙到毫顫的外交智慧。
要看懂中俄之間的“默契”,我們首先要明白美國的“招數”。
拜登上臺以來,中美競爭被提到突出位置甚至是首要位置,美國決意要和中國保持持久的競爭態勢,這種競爭涉及到方方面面,只要是有利於遏制中國的,美國絕不會輕易鬆口,不論是經濟、軍事、輿論、臺海還是內政問題,隨之而來的,是美國的外交政策的巨大轉變,縱觀2021年,美國的全球部署分為三步。
一是全球戰略收縮,集中力量對抗中國。突出表現是美國在阿富汗撤軍,拜登多次提出願意重返“伊核協議”,不惜讓渡美國在中東的巨大影響力。
二是拉攏全球盟友,打造牢固的陣線。比如G7峰會、美歐峰會和所謂的“民主峰會”,其矛頭無一不是在針對中國。
三是分化中國的“朋友圈”,比如美國副國務卿舍曼的亞洲之行、美防長奧斯汀的東南亞之行,布林肯的東南亞之行,美國在非洲的一系列戰略部署。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破壞和“拆臺”。
其中最為致命的是第二步和第三步,從目前來看,東盟和以印度為首的印太國家已經成為美國的主攻方向。
在12月11日的G7外長會議上,除了G7國家出席外,還邀請了澳大利亞、韓國以及東盟部分國家的外長出席;英國在去年任命了首位駐東盟大使,和東盟建立了對話關係;美國在派遣副總統哈里斯、國防部長奧斯汀、副國務卿舍曼訪問亞洲的基礎上,布林肯近日再次對印尼等東盟三國展開訪問,並提出了所謂的“印太構想”。
外交上的動作比較隱晦,那就看看軍事上吧。
在印度方面,今年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會議結束後,印度在邊境問題的挑釁十分活躍,印度的底氣哪來的?問問美國吧;在日本方面,近期前首相安倍晉三在臺海問題上發表了大量的負面言論,日本在與那國島、石垣島的軍事部署不斷升級,國防預算攀升,美日在南海舉行了多次軍演,“登島作戰”、“海上封鎖”等演練科目十分耐人尋味。
在菲律賓,在美國的大力推動下,美菲之間的《訪問部隊協定》正式恢復,這意味著什麼?美國可以不經過菲律賓的簽證,直接使用菲律賓的軍事基地,美國一旦在西太平洋採取軍事動作,目標便顯而易見了。
當然,拉攏盟友只靠軍事和外交還是不夠的,美國已不再是曾經的美國了,經濟利益是重中之重。
此外,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在此前對印太地區的訪問中,透露了美國的經濟構想。雷蒙多提出,美國將和印太地區的夥伴建立一個超越“CPTPP”的經濟架構,它包括國際貿易、基建、原料供應等方方面面,並將在明年第一季度公佈,這和拜登此前的“全球基建戰略”不謀而合,近日,在布林肯訪問東盟三國中,對美國的“印太經濟框架”進行了深度解析。
CPTPP是什麼?它起源於奧巴馬時期,是美國為了打擊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優勢地位,建立的一個新型的經濟合作組織,成員國的關稅甚至比WTO還要低,並設定了針對中國的較高的門檻,目的是再次將中國排除在國際貿易之外。慶幸的是,特朗普上臺後,美國退出了該協定,讓我們大鬆了一口氣。
拜登作為資深的外交家和政治家,不可能不明白該協定的重要性,但拜登另闢蹊徑,提出一個超越CPTPP的經濟架構,且成員國還是東盟等印太國家,在關稅、原料、市場的巨大優勢下,對印太國家的吸引力極強,對我們又是一大挑戰。
面對美國的來勢洶洶,我們如何破局?這離不開中俄兩國的密切配合。在這場較量中,中俄兩國是如何分工的呢?中國負責經濟和外交,俄羅斯負責軍事,以“拆臺”對“拆臺”,上演了一出堪稱經典的大國博弈。
先說軍事。俄羅斯從三方面入手,將美國的美好構想一一擊潰。
首先是印度,當地時間12月6日,普京率代表團閃電訪問印度,同印度簽署了28項合作協議,俄羅斯防長和印度防長舉行了“2+2”會談,雙方達成了能源、貿易、軍事等多項雙邊協定,俄羅斯不僅向印度交付了S-400防空系統,還和印度聯合生產超過60萬支AK-203突擊步槍,這使得俄印之間的軍事關係進一步加深。
有人說,為什麼要給印度武器呢?這對邊境衝突的解決是否會帶來負面影響?我們換個角度來看,從印度方面來說,無論出於何種考慮,對軍事武器的需求極大,買美國的武器也是買,買俄羅斯的武器也是買,而買美國的武器,將導致印度對美國的依賴進一步加深,相對而言,我們更期望印度買誰的武器呢?
在上個月底,中俄印三國外長舉行了第十八次會晤,並發表聯合公報,對有關問題達成多項協議,這其中離不開俄羅斯的斡旋,而印度是美國印太戰略的支點,印度的“倒戈”,將直接影響美國的構想,從近期布林肯訪問印尼時,大力突出印尼在“印太戰略”的地位,能看出美國的重點轉移了,這不得不說是中俄的一場勝利。
其次是東盟。在11月22日,中國和東盟建立了全面戰略伙伴關係,深化了雙方的各領域合作,中國和東盟還是最大的貿易伙伴,經濟聯絡十分深厚;在12月初,俄羅斯和東盟舉行了聯合海上軍事演習,雙方的8艘軍艦參演,演習科目包括通訊、搜救、跟蹤可疑船隻等,不論外交、經濟和軍事,東盟和中俄的關係都牢不可破。
再看越南,11月底,應普京邀請,越南總理對俄羅斯進行訪問,雙方在貿易和國防領域開展更加密切的合作,緊接著在12月2日,中越外長會面,雙方就雙邊關係和經貿等領域合作進行舉行會談,在中俄的默契配合下,美國的“印太戰略”幾乎宣告破產。
為什麼說美國再度陷入兩難局面呢?這跟近期的烏克蘭危機相關。
在美國和其他北約國家的挑唆下,俄烏邊境局勢不斷升溫,美國的目的很明顯,在拜登上臺後,一度想緩和美俄關係,集中力量對付我們,這引起了東歐國家的不滿,尤其是烏克蘭,一度淪為“棄子”,尤其是阿富汗撤軍後,歐洲國家對美國的不滿更甚,而歐洲是美國的傳統盟友,是美國的“基本盤”,容不得絲毫差池,而要深化美歐關係,離不開打俄羅斯的主意。
於是美國借俄羅斯軍事調動之際,不斷誇大俄羅斯威脅,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不斷,烏克蘭甚至派遣全國一半兵力陳兵俄烏邊境,俄羅斯被迫做出應對,甚至放出話來,不排除在歐洲部署中程彈道導彈的可能性,眼看俄羅斯“動真格”,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大有騎虎難下之勢。
在和普京的影片會晤中,拜登對普京發出了嚴厲的警告,G7外長會議上,七國外長如臨大敵,商量應對之策,但俄羅斯明顯不是被嚇大的,面對俄羅斯的無畏的魄力,拜登立即表示,美國不會出兵保護烏克蘭,稱美國沒有這個義務。對美國而言,這將是又一個“阿富汗撤軍”式的聲譽崩塌。
近日,據媒體披露,俄羅斯“趁熱打鐵”,提出了《俄美安全保障協議》草案以及俄羅斯和北約的《安全措施協議》,要求美國停止北約“東擴”、禁止在非北約國家建立軍事基地、重建俄美溝通渠道等,面對俄羅斯的要求,美國陷入了兩難境地。
原因很簡單,如果不答應俄羅斯的條件,俄烏局勢將變得不可控,在美國不出兵的情況下,烏克蘭的抵抗十分蒼白,這不僅將帶來美國的“道義危機”,同時還將進一步助長俄羅斯的實力,這是美國無論如何都不願看到的。如果美國選擇幫助烏克蘭,那無疑將陷入另一場戰爭泥潭,這對美國經濟和國際戰略都是一大挑戰。
這是美國的第二個兩難境地,第一個“兩難”就是臺海問題,在臺灣問題上,美國的軍事威懾、經濟打壓、輿論抹黑都毫無作用,隨著我們的實力不斷強大,美國干涉臺灣問題的能力將越來越低,屆時,對臺灣幫還是不幫,也會令美國頭疼不已,這是美國另一個難題。
在12月15日下午,中俄兩國舉行了影片會晤,總結了雙方今年的發展成果,對下步合作進行了新規劃,可以預見的是,下步兩國的友好關係將繼續攀升,各領域合作進一步深化,應對美國挑戰的能力將越來越強。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中俄兩國唇亡齒寒,在經濟、軍事和外交的互補和默契配合下,美國的“招數”已經顯得十分無力,在面臨國際和國內的雙重困局下,美國還有何招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