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儲存介質大家都用過,60/70後用軟盤的比較多,80/90後用光碟、隨身碟或SD卡等比較多,00後可能直接雲端儲存,或者存在手機上,再或者nvme的固態硬碟比較多,當然,現在新的儲存介質(裝置)層出不窮,舊裝置舊技術的淘汰,勢必會有新裝置新技術來替代,總之,好用穩定是必需的。
對於新同學來講,他們一定會好奇幾十年前,大家都在用什麼樣的儲存介質,今天,我們就來簡單回憶一下。
1967年,IBM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張軟盤,直徑32寸,代表了第一代移動儲存裝置,這個大傢伙許多同學都沒用過。再到現在,現在普遍用雲端儲存雲盤來儲存,用行動硬碟儲存重要資料,用隨身碟來做啟動盤,或者同事之間傳遞大檔案資料。
軟盤
70/80的同學用3.5寸軟盤的比較多。這個盤需配備一個專門的讀寫裝置-軟盤驅動器。這個盤,因為其容量的原因,大多數的情況下,只能用於儲存比較小的Word等辦公檔案,或者,用於製作Windows 95/98的啟動盤。
在那個網路還不普及的年代,可不要小看這個儲存容量只有1.44M大小的軟盤,能學校、公司或者網咖裡來回倒騰幾個檔案,也是很愜意的。
目前,這種儲存介質(裝置)已淘汰。
光碟
光碟有許多種,常見的有CD/DVD,CD的儲存容量有700M左右,而DVD有單面單層和單面雙層等幾種,其儲存容量有4.7GB和8.5GB兩種。
相信80後對光碟燒錄一定非常的熟練。各式各樣的燒錄機,形形色色的燒錄盤,可以非常快速地把大量的檔案燒錄進光碟,較軟盤來看,光碟更容易攜帶,但是,檔案的燒錄或者是讀取需要藉助光碟機,如果光碟機不支援燒錄,只能讀不能寫。
目前,光碟還在少數場景下應用,例如教程、培訓光碟、軟體銷售等。
隨身碟/行動硬碟
你可知道,隨身碟最早的發明專利,屬於咱們中國的朗科公司。
1998年前後,隨身碟第一次登上歷史舞臺。隨身碟幾乎所有人都使用過,它方便攜帶、小巧,不需要單獨購買讀取裝置,可擦寫,且檔案不易丟失,幾乎所有主機板都支援USB裝置,並且各系統(windows/linux/Mac os)都可以讀取使用。
小編02/03年學習計算機的時候,聽說過這個東西,但是很貴,也不容易買到,一直到幾年後上大學才買過一個32M的。
後來,又出現了行動硬碟,不同於隨身碟的儲存介質,行動硬碟以2.5寸磁碟為儲存介質,再到後來,儲存介質增添了更快速的固態硬碟。容量也變得更大,價格也更貴了。
SD/TF/CF/MS卡
這種儲存介質是基於半導體快閃記憶器的儲存裝置。多數情況下,它被用在於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手機或者是平板式電腦,用作儲存或者擴充儲存空間。
SD卡最早釋出在1999年,小編第一次見到這個裝置的時候,大概在2010年,小縣城,接觸這些先進的儲存裝置較晚。
展望
從最初的軟盤,只有幾十幾百KB的儲存容量,發展到現在的動輒數TB的儲存容量,用了大概50多年的時間,這不僅體現在儲存容量上,速度、穩定、介面形式、形態(大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相信未來的50年,移動儲存裝置及介質必將迎來更快速的發展迭代,更小,更智慧,更好用,甚至是更便宜,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