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無巧不成書”,現實往往比小說情節來得更離譜,遊戲史上有很多膾炙人口的名作,就是純屬巧合。
有人說過《鬼泣》系列的男主角但丁長得和《生化危機》的里昂很像,這兩款遊戲一個是把戰鬥玩出花的動作遊戲,一個是打殭屍的生存恐怖類遊戲,看似除了都是卡普空家的東西外,八竿子打不著,但其實《鬼泣》當年就是託生於《生化危機》。
那時《生化危機4》在2001年公佈了開發計劃,製作組想要整個大活,為遊戲增添新的元素,結果經過一陣摸索,卻發現做出來的遊戲已經完全偏離了《生化危機》的主題,變成了一個超能力主角打惡魔的動作遊戲,沒辦法,一切推倒重來。
不過,這個廢案也並沒有扔掉,而是變成了之後的《鬼泣》,也正是因為這個廢案,《生4》裡出現了許多動作要素,大概也是受其影響。
無獨有偶,《刺客信條》系列的起源也是來自於另一款遊戲,當年《波斯王子》這款IP已經被榨得一滴都不剩了,於是製作組打算依託於世界觀,另起爐灶,加入潛行、暗殺、飛簷走壁等動作要素。貴為王子,自然不能整天像個猴子一樣跳來跳去,所以新遊戲的主角被安排成了王子身邊的侍從。
然後製作組做著做著,就發現,這個世界好像有沒有王子都無所謂,所以,去你個王子!老子單幹了,《刺客信條》系列誕生了,《波斯王子》系列徹底涼涼。
與上面這兩個巧合相比,國民級RPG《仙劍奇俠傳》系列的誕生則是充滿了必然性和個人夢想的實現。根據“仙劍之父”姚仙姚壯憲自己的說法,他當初受到了《勇者鬥惡龍》和《軒轅劍二》的影響,就想著做一部含有刻骨銘心愛情的RPG。於是在忙完了《大富翁2》之後,沒有RPG製作經驗的他,開始了探索。
受到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影響,加上喜歡金庸先生的作品,所以從一開始《仙劍》的主基調就是有武俠也有仙俠,初出茅廬的小青年在亂世中闖蕩,最後成長為大俠,拯救天下蒼生,因為姚仙尤其喜歡安史之亂那段歷史,所以遊戲的歷史背景就被安排在了安史之亂那段時間。
最初製作組的“野心”很大,武俠、玄幻、歷史、愛情什麼都想做,但俗話說“追二兔者,不得一兔”,想做的太多,第一年的劇本越寫越嗨收不住了,不得已,推倒重寫。
一開始遊戲的名字是叫《逍遙俠客行》,因為姚仙很喜歡李白和杜甫,尤其嚮往李白的俠客精神,所以便打算用“俠客行”為題,但是這個標題,金庸先生已經用過,於是就在前面冠了遊戲男主角李逍遙的名字。至於為什麼後來又改成了《仙劍奇俠傳》呢,那是因為劇本大改,純武俠風標題已不再合適,所以就換成了一個既包含了玄幻又涵蓋了武俠的。
因為要講玄幻,中華大地那麼多神話,自然是發揮空間越大越好,所以製作組選擇了女媧的傳說,從捏土造人,補青天來說,女媧娘娘絕對是正面形象,加上事件流傳的女媧神話較少,借題發揮非常方便。
其實光這些個背景、標題安排,就已經可以發現,姚仙的知識面非常廣,從小說到歷史神話,再到詩詞歌賦,無所不包。為什麼說《仙劍》的誕生充滿了必然性和個人夢想,因為姚仙懂這些文化,並且想要做這麼一款遊戲,除了這裡,地球上不會有第二款《仙劍》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