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命前往一個名為 Salobia 的虛構東歐國家,消滅在那裡作亂的恐怖組織。
前言
2021年12月,是《絕地求生》發售的整整第五個年頭,這五年裡,“吃雞品類”從爆款到流行,再從獨霸榜單步入如今的“氾濫成災”,在多方勢力與玩家審美疲勞的雙重壓力下,吃雞一哥已然沒有了曾經制霸市場的勢頭,《絕地求生》日漸下滑的人氣是藍洞心知肚明卻又無力解決的頑疾。
為了不讓藍洞這一品牌與《絕地求生》“同生共死”,他們開始在其他型別的領域尋求破局之路,本次評測的《雷霆一號》就是一款將自身戰術優勢與俯視角射擊相結合的試水之作,多人合作的戰術闖關給人帶來了極大的新鮮體驗,也讓這部作品在市場中擁有了難得的獨特性。
細膩與寫實的遊戲畫面
《雷霆一號》單人戰役的首關是一個漆黑的雨夜,在這次簡單的突襲任務中,遊戲將細膩的寫實畫面表現得淋漓盡致。坑窪泥濘的土路、雨水浸溼的樹叢、建築及載具上反光的積水、以及微弱燈光背後那一片深邃的黑暗,這些對於環境的刻畫,都讓這個“鄉下窩點”顯得格外真實,給人營造出一種真正帶人突入匪徒老巢的緊張氣氛。 也正是因此,《雷霆一號》給我心中刻下了一個做工精良的第一印象。
在遊戲中,大多數的場景建築能夠與角色、道具產生互動,並觸發相對真實的反饋效果,例如鐵絲網可以透過鉗子剪出一條通道,視線會因房屋牆體等障礙物變得狹窄,車輛、發電機等物體在承受一定傷害後會爆炸。這些互動效果不僅令遊戲在戰術層面升級,也在體驗層次上更具現實感。 而武器與環境的反饋音效都也相對逼真,模擬出了一種“特種兵突襲”時的臨場體驗。
當然,稍顯遺憾的是遊戲蹩腳的視角切換功能,無論是按住QE轉換視角還是切換無人機偵察視角,都給人一種眩暈的感覺,也常常會因為視角切換問題丟失視野或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這種因視角問題頻頻齣戲的體驗,會使遊戲體驗大打折扣。
裝備精良的特種小隊
戰備系統是《雷霆一號》裡最具特色的一個部分,在任務開始前,玩家可以在等待介面除錯角色和隊伍的狀態,這裡不僅有多個屬性各異的兵種供玩家選擇,還可以更換武器、配件、道具、服裝種類及攜帶物品。
其中玩家就可針對隊伍配置和任務需求來搭配武器和配件,機槍手、狙擊手或是清一色選擇CAR-15突擊步槍來一次突入敵陣的“斬首行動”,這些對隊伍陣容的戰備需求均可以在準備階段完成。並且槍械配件也有大量的替換選擇,槍口可以更換為更不易被人察覺的消音器,瞄具也有高倍鏡等增加射程與精準度的額外選項。
而道具方面則可以根據任務需求選擇手雷、燃燒瓶、閃光彈等物品,以應對封路、突擊據點等多種不同的戰術需求。道具中也還有諸如攝像探頭之類的高科技偵查裝備,能夠在不被敵人發現的狀況下獲取建築物內的視野。
當然,這一切的裝備體系搭配都是建立在角色負重之上的,不同種類的裝備擁有不同的重量、功能、防護與輔助能力,數值引數和戰場效果表現也都具有較為明顯的差異。像是防彈背心、鋼盔等裝備雖有著較強的防彈屬性,但由於負重較高,且影響體力、機動性等其他引數,所以在突擊和突圍任務當中通常都會選擇更加輕便靈活的衣物。
不僅是自身的裝備,在單人戰役中玩家隊伍裡其他角色的定位與裝備也都可以透過戰備系統來更換,具體需要採用什麼樣的戰術進攻,或是要給陣容變換何種配置,都可以在戰備階段自由調整。
戰術?不存在的,莽才是王道
雖說遊戲以“戰術”為主要賣點,但《雷霆一號》給我留下記憶點的體驗反而是戰鬥時帶來的爽快感。
譬如當己方對敵人進行集火掃射時,瞄準射擊的動作銜接,射擊彈道的真實反饋,子彈打穿掩體時造成的場景破壞和穿牆擊殺,都有相當多的爽點。
而《雷霆一號》的AI總是一副不太聰明的樣子,只要不是距離過近或拉響警報,通常來說都聽不到遠處傳來的槍聲,所以大多數情況下玩家基本不需要考慮太多戰術問題,只需要一股腦的莽幹就可以解決掉大部分的戰役。
遊戲中雖然有著PVP競技內容,但玩法上也只是類似搶地盤、拆炸彈、吃雞等FPS常見模式,玩家大多對此沒有興趣,更多的玩家還是集中在多人合作戰役上。只不過在多人戰役裡,若非是幾個好友開黑,情況也沒比單人戰役好到哪兒去,大量的獨行俠使得多人模式也基本沒什麼交流,純粹是各莽各的。
所以,與其說《雷霆一號》是個戰術遊戲,倒不如說是一款俯視角多人“絕地求生”。
結語
總的來說,《雷霆一號》這個打著“戰術”旗號的作品,並沒有在戰術領域取得什麼太高的建樹,無論是單人還是多人體驗上,遊戲都距離策略性有一定的差距。只有在開黑的條件下,才能透過有效的溝通來達到遊戲設計時預想的效果。
私信小編“遊戲”瞭解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