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天空條約》的出現有其特定的歷史意義,它是蘇聯解體後,各主要軍事國重新建立信任、避免軍事衝突的有力保障。但隨著特朗普執政時期,美國公然“退群”,以及各國為了升級軍備競賽的需要,該協議變得形如雞肋。俄羅斯作為協議的締結國之一,已經愈發難以履行自身的職責,終於做出了同樣的“退群”決定。
中新網援引俄媒報道稱,考慮到美國已經退出《開放天空條約》的既定事實,俄羅斯也將效仿其舉動,不再允許其他國家派遣偵察機進入俄領空偵察拍照。俄方認為,美國撕毀協議在先,應該對此負全部責任。
我們知道,但凡涉及到資訊透明,美國總是喜歡冠以雙標,即美國自認為可以展現優勢的時候,就主張所謂的“軍事透明”,反之則對該協議避而不談。這種不作為、亂作為,使得各國為維護軍情資訊透明的努力付之一炬,增加了地區衝突的可能性。根據《開放天空條約》,簽約方可以派遣軍用偵察機,對其他簽約國進行合法的入境偵察。當然,前提是偵察機必須嚴格遵守相關航線飛行,不能去“不該去”的地方隨意偵察拍照。
除了美國和俄羅斯,加入該協議的國家共有30個左右,分別是英國、加拿大、法國和瑞典等歐美髮達國家。然而,隨著美俄的相繼“退群”,該協議恐怕最終會成為一紙空文,從歷史的舞臺退場。
《開放天空條約》與《中導條約》的效力雖有不同,但它們的初衷基本一致。即保障各簽約國的軍事動作在條約規定的範圍內,不至於出現不可控的因素。然而事實卻是,美國不僅未能嚴格遵守此類協議,還經常以“教師爺”的姿態,動輒對他國進行打壓。俄羅斯深受其害,不得已其對美國做出針對性的回應,雙方很難再建立真正的戰略互信。
俄國防部此前曾通報,僅2020年,其就收到了上千起“北約軍機可能入侵俄羅斯空域”的情報。儘管事後證實,上述事件大多為虛驚一場,北約的目的僅是為了抵近偵察,意在探俄方的虛實,但這依舊足以對地區局勢帶來極大的不穩定,增加了誤判的風險。
同時,北約在近段時間瘋狂炒作“俄羅斯可能入侵烏克蘭”的話題,並在俄烏邊境靠近烏克蘭一側,擺出了一副決戰的架勢。這很明顯是要將俄羅斯拖入戰爭的泥淖,必要時讓其與烏克蘭拼個你死我活。而自己便可以待俄烏兩敗俱傷之際,坐收漁翁之利了,如此做法令人不齒。
可以說,當“退群”成為了一種風潮,成為了衝突各方制裁彼此的工具時,那麼很不幸,世界或將被戰爭的陰影再次籠罩。希望在全人類的利益面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能做出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