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對“五嶽之首”的泰山最好的形容。每年的旅遊旺季,泰山都是眾多遊客必去的打卡地之一。
泰山位於我國山東省境內,我國古代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為了民眾安居樂業,天下太平。
曾經有13位皇帝,都親自到泰山來祭拜。由此也可以看出,泰山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之重。
關於泰山的傳說,也是眾說紛紜。傳說在盤古死後,他的頭部就變成了泰山。雖然說這樣的說法,是典型的封建迷信,但仍然有很多人願意相信。
因為大家一直都覺得泰山是充滿玄幻色彩的一座山。尤其是泰山的萬仙樓,有一座摩崖石上刻著“蟲二”兩個字。
數以萬計的遊客到那兒旅遊時,都能看到,但卻沒人能解讀出它的意義。然而,郭沫若的一次爬山之旅,讓我們破解了這個謎團。
“蟲二”背後的故事
泰山是大自然的產物,是在漫長而又複雜的演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在這樣一座氣勢磅礴的大山之中,有著許多“人類未解之謎”。比如泰山的背部刻著的“蟲二”兩個大字,很多前來旅遊的遊客看到之後,都無法解釋其中含義。
除了字以外,在其旁邊還有另外兩行落款。其中一個是時間,上面非常清晰地標明瞭己亥年夏六月。
己亥年,其實就是光緒統治時期25年,也就是1899年,距今只有一百多年的時間。
那也就是說,“蟲二”這兩個字,刻於122年前的六月。
另外一個落款就是名字了,上面寫著“歷下劉廷桂立”。意思顯而易見,這兩個字是由一位名叫劉廷桂的人刻上去的。
結合時間,以及翻閱晚清歷史,很容易就能找出劉廷桂這個人,他是晚清年間的一位文人。
但這位文人,早已經離開了人世,這兩個字究竟是什麼意思,只有靠後人來猜測了。
但一個“蟲”,一個“二”,真的是毫無關聯的兩個字,而且它們與山也沒有任何的牽連,那麼劉廷桂當初為什麼要在這麼一個地方,刻上“蟲二”兩個字呢?
這樣看似“前言不搭後語”的組合,難道背後真的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嗎?因為張廷桂的文人身份,所以大眾猜測,這兩個字應該不是胡亂刻上去的。
而且上面既有時間,又有名字,如果真的是亂刻上去的,那這兩個資訊完全都是多餘的。
沒有人在一個地方胡亂刻字的時候,還會專門加上落款,寫上時間和自己的名字。
每年都有大批次的遊客到泰山去遊玩,但卻沒人猜中其背後的含義。
直到後來,我國著名文學家郭沫若和朋友一同到泰山,看到這兩個大字時,才說出了其深意。而眾人聽後,也紛紛表示,郭沫若說得確實有道理。
郭沫若解釋二字含義
郭沫若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他對中國文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當初新文化運動期間,他毅然決然地拿起筆桿,將五四精神傳播到中國各個地方。
這樣一位有著濃烈家國情懷的文學家,在看到“蟲二”這兩個字時,很快就給出了答案。
郭沫若偶然間看到了這兩個字,在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他很快反應過來,給了眾人一個合理的解釋。
郭沫若說,其實“蟲二”並不是完整的兩個字,只是被拆除掉了偏旁的字,只要加上偏旁,立馬就能知道其中含義。
如果按照完整的文字結構來看,“蟲二”其實就是“月風”,“風”即是“風”。眾所周知。
古文應該是從右往左來讀,而“月風”是這兩個字的閱讀順序,仔細研究“月風”,在古文中,其實就是風景秀麗的意思。
經過郭沫若的一番解釋,眾人恍然大悟,原來這位晚清文人是在誇讚泰山的風景呢!“月風”去掉偏旁之後。
其實也就相當於“無邊”了,所以“蟲二”的意思也就是說,風景秀麗,讓人流連忘返,也就是大家經常聽到的“風月無邊”的意思。
郭沫若的解釋,瞬間就說服了眾人,一直被稱之為無法破解的謎團,他輕鬆破解了出來。古代的文人墨客,外出遊玩時,的確很喜歡“提字”。
不是作詩,就是寫字,以此來展現自己的才華。想必這位晚清文人張廷桂當初也是一樣的想法吧,只不過他沒有預料到自己的行為,會給後人留下那麼大的困惑。
其實,“蟲二”這兩個字並不是第一次出現,之前就有遊客發現西湖的湖心亭上也有這二字。
那是乾隆年間,乾隆皇帝到西湖遊玩時留下的,也許當初的乾隆帝正是被西湖的美景給震懾住了,為了表達對西湖景色的讚美,遂留下了“蟲二”兩個字。
其實文人刻這樣的字,只是自己的一種風趣罷了。但如果用通俗易懂的詞彙,去表達自己的喜愛,也許大眾只是看一眼就走了。
而且太簡單的語言,人人都會,那些文人的才華,也就很難展現出來了。
郭沫若和張廷桂雖然不是生活在同一個年代的人,但同為文化,他們之間的心意是相通的。
而且郭沫若作為著名文學家,閱讀過大量的文學書籍,他的涵養與學識,是遠超我們普通人的。
所以在看到“蟲二”兩個字的時候,眾人都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但郭沫若卻瞬間就猜出了其中含義。
關於郭沫若的說法,可信度還是非常之高的。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位文學家的幫助,大眾才解開了這個在心間困擾多年的謎團。
試想一下,如果不是郭沫若的話,是不是到現在大家還很難解釋“蟲二”這兩個字的含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