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擊敗了歐洲霸主的西班牙後,英國就登上了極速發展的快車,尤其是經歷了工業革命以後,英國更是開始了炮艦外交,強行敲開了各大殖民地的大門。單單就拿領土面積來說吧,如果算上所有的殖民地,英國面積最大時頂得上現在的兩個俄羅斯。
不過極速發展也意味著根基不牢,再加上英國人殖民時手段的惡毒,許多國家早就有了脫離英國的想法。其實到了20世紀前後的幾年,英國的版圖已經出現了鬆動。雖然當時的英國仍然強大,但是其強大的外表下是已經腐朽的內裡,腐朽的不止是統治,還有軍隊。
尤其是在1899年的一場遠征戰爭後,各大國家都認識到了英國不再是無法超越的英國,這支“海上雄獅”已經到了老年時期。也正是因為這場戰爭,各大勢力盯上了英國這塊“肥肉”。
到底是什麼戰役能讓英國的弱點暴露出來?難道是對方的國力強盛,是與英國不相上下的國家?答案是否定的,正是因為對手的弱小,才暴露了英國軍隊的腐朽,才會讓人意識到英國的“沒落”。
當時的非洲在歐洲的眼中就是弱小的代名詞,是誰都能啃一口的“肥肉”,否則歐洲的列強也不會堂而皇之地召開瓜分非洲的會議。而讓英國踏入崩盤時代的就是生活在非洲最南部的兩個小國家。
南非這片土地其實很早之前就被歐洲列強注意到了,但是當地貧瘠的土地很快勸退了大部分的歐洲殖民者,只有荷蘭人在此生根發芽了。不過隨著後來南非發現了大量的金礦和鑽石礦產,歐洲國家的小算盤又打得啪啪響。
當時南非這塊土地的統治者就是荷蘭人的後裔,他們在這裡土生土長,除了膚色和武器不同於非洲人之外,儼然已經成為了當地的“土著”。面對著歐洲國家的滲透,這些荷蘭“土著”當然要說不了。
最先付諸於行動的還是德國,但是德國採取的是相對溫柔的滲透手段。不過隨後聞風而動的英國人也開始插手,不同於德國,英國人打算透過戰爭的手段佔領荷蘭“土著”成立的兩個非洲小國,這樣就能光明正大地掠奪資源了。
當時荷蘭“土著”的總人口也不過只有30萬人而已,而英國出動的軍隊就有50萬人左右,幾乎所有人都認定英國會很快取得勝利。
不過後來戰爭的走向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因為最終英國確實取勝了,但也是一場沉重的慘勝,50萬的軍隊中有2萬多人客死他鄉。雖然荷蘭“土著”戰敗了,但他們最終也透過建立南非聯邦得以獨立。
其實英國的這場名為勝利的“失利”讓英國暴露了自己的致命弱點--軍隊作戰能力嚴重下滑。當時的英國仍推崇此前戰爭的戰術,被以游擊戰為主的荷蘭“土著”軍隊嚴重騷擾。同時這些荷蘭後裔並不像其他非洲人一樣沒有強大的武器,依靠數十年的經營,以及德國和荷蘭在背後的幫扶,擁有了出乎英國人預期的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