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圖模式
中國近代史,的確是一部風雲際會的宏大史詩,然而這部史詩卻也是近代中華人民的屈辱史。前後一百餘年內,滿清賣國,起義不斷;北洋誤國,軍閥混戰;外敵入侵,喪權辱國。在這一百餘年間,內部戰爭和外部侵略幾乎從未休止過。
受許多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影響,大多數人對晚清的印象大都是:軟弱可欺,崇洋媚外,面對列強欺辱,潛身縮首,割地賠款。
然而其實晚清政府並沒有如此不堪,十九世紀中後期,正是晚清元氣恢復的"同治中興"時期和相對較和平的光緒朝前期;這段時期的晚清,的確對得起它"大清帝國"的尊號。
雖然比不上英、法、德、俄等老牌列強,但在當時的遠東諸國之間,清帝國是實力第一的,甲午戰爭以前仍然佔據著東亞地區的主導權。
但在1894年,甲午戰爭的戰敗使得清王朝的最後榮光被碾碎,大清帝國已然日薄西山,大勢已去。
甲午海戰雖然飽受後人詬病,愛國之不幸,怒清廷之不爭,但在整場戰爭中,北洋水師還是很有骨氣的。
本文要講的,正是甲午戰爭中,關於北洋英雄鄧世昌為何要指揮致遠艦撞向日艦吉野號,與敵玉石俱焚的背後緣由。
大圖模式
熟悉近代史的人都清楚,在北洋水師創辦前期,清政府確實盡心盡力地發展海軍力量。
不僅撥出大批款項購入當時精良強勁的德國軍艦,還創辦了專門為北洋水師提供人才的西式海軍學校。更不惜重金聘請外籍教員和德國軍官指導培訓,甚至為每艘鐵甲艦都配備了德國參謀。
這一時期的北洋水師,不僅擁有鎮遠艦、致遠艦等當時世界上頂尖的主力戰艦,海事人才更是如雨後春筍,不斷湧現;諸如鄧世昌等青壯派新式海軍人才成為北洋水師的中堅力量;這時候的北洋水師,說是東亞第一也不為過。
然而好景不長,掌控清政府權柄的朝內頑固派眼界短淺,認為北洋水師氣候已成,便不再對其傾注精力財力。甚至慈禧太后本人,為了填補內宮開支、維持其奢靡生活,公然削剝海軍軍費,挪用水師經費。
大圖模式
在北洋內部的管理層面也出現了嚴重問題,高層管理將官都被朝廷內的頑固派換成了支援頑固派的走狗之流;與中堅力量的青壯將校們極不對付,勢同水火。
經費一減再減,外籍教員和德國參謀相繼離開,艦炮和裝甲無法換代,更大更精良的新軍艦也買不成了;上下異心,水師內部高層統帥和中堅將校矛盾重重。自這時期起,北洋水師的軍事實力在不知不覺之間,一落千丈。
待到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時,北洋水師的種種弊病就一一地暴露了出來;諸如彈藥質量不佳,彈藥儲備稀缺,艦炮維護不當以致於對戰中失靈等還不是致命的問題。
戰艦之間協作性極差,水師內上下將校士卒都士氣不振,和高層統帥屢屢失誤,這一切都將北洋水師一步步推向了覆滅。
大圖模式
鄧世昌作為北洋水師內首屈一指的青年將領領袖,亦是近代東方海軍名將,在戰事不利的情況下采取自殺式攻擊這種近乎"無腦"的戰法,未免令人好奇。
鄧世昌為何要指揮致遠艦撞向日艦吉野號?125年後打撈沉船,才讓人明白真相。
據記載,甲午海戰中,致遠艦與敵軍戰艦接戰時的情況是相當危急的,雙方的海上炮戰如火如荼時,北洋水師已經損失了數艘中型、輕型戰艦。
然而敵軍一艦未損,諸日艦雖受到北洋艦炮擊,卻因為北洋戰艦的彈藥質量差而沒有達到應有的破壞效果。
而鄧世昌所指揮的致遠艦,在沉沒前雖英勇擊敵,卻也難敵敵艦叢集炮擊,更兼彈藥用盡,船體也被日艦魚雷擊中。
大圖模式
兵敗如山倒,眼看友軍戰艦一艘接一艘地被敵軍擊沉,致遠艦水兵們知道自己的末路也在眼前了,艦長鄧世昌亦深知甲午海戰亦然無力迴天。
鄧世昌和致遠艦全體官兵遂心存死志,決意撞向敵軍旗艦吉野號,與敵人同歸於盡,只是還未衝撞吉野號前就被敵軍魚雷擊中,致遠艦殉爆沉船,艦長鄧世昌及艦上水兵壯烈殉國。
這種記載一度被確立為致遠艦沉沒的事實,然而真相在一百多年後隨著致遠艦的重見天日而浮出水面。
原來,在致遠艦被打撈出水後,研究人員在對其遺骸整理研究時發現,其魚雷射管內還有一枚未待發射的魚雷。這就令人對鄧世昌指揮撞艦的意圖產生了新的疑問,明明還有一顆整裝待發的魚雷可以擊敵,為什麼還要以艦撞艦呢?
針對這些疑問,軍事專家和軍史專家給出了合理的解釋。
甲午戰爭正值十九世紀末,當時整個世界的海軍水平和一戰相比可以說是熒光比之皓月,武器水平自然和一二戰乃至現代毫無可比性。
大圖模式
根據戰史記載,在結合當時的科技水平,專家推斷,致遠艦的這枚殘餘的魚雷,因為射程不足,壓根就打不到敵軍吉野艦。
而對致遠艦殘骸研究後發現,致遠艦還是一艘撞擊式炮艦,這種戰艦的一種堪稱"癲狂"的戰法就是在高航速的狀態下用船首極其堅固的撞角衝擊敵方船體,只不過致遠艦參戰時已經是舊式戰艦了,航速不比敵軍的英國產吉野號。
而那時候的舊式魚雷只有在側舷對敵的時候才能擊出。且不說十九世紀末的舊式魚雷射程近動力小,就說當時已經搖搖欲墜的致遠艦,如果還以側舷對敵,無異於作繭自縛;故而在這種有心殺賊無力迴天的情況下,鄧世昌才採取了以艦撞艦種逼不得已的撞擊戰術。
鄧世昌無愧為近代東方海軍史上的一代名將,他不僅是悍不畏死的北洋悍將,亦是智謀過人的海上將星。
身為一軍將校,他才幹出眾,膽魄過人;他的隕落,令人扼腕嘆息,也不免令人感慨其生不逢時,將一生信念和一身命運都交託給了腐朽的清帝國,最終有心殺賊,卻無力迴天;他的壯烈殉國是中國海軍史上一塊永久的傷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