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皇俄國為了儘快工業化,除了向西歐學習之外,也發現了自己的一個先天短板:沒有優良的出海口,而這就直接導致距離中心市場過遠,運輸成本倍增。所以他就開始了執著的西向政策,用武力擁抱歐洲,這與當年的大秦崛起有的一拼。從彼得大帝開始,奮六世之餘烈,終於獲得波羅的海出口。然並卵,又冷又遠又不便,沿途還盡是強國,都是些睜著眼睛收過路費的主,宋代還有些半官方的海盜出沒。就這還招致拿破崙的一頓爆錘!好一陣子緩不過勁兒。
終於到1853年時回過神來,於是又開始了南下政策,希望徹底擊敗土耳其,控制黑海,這就是著名的第九次俄土戰爭。奧斯曼土耳其在百年來被英法俄的持續打擊下 ,你就像紙房子一樣,一推就倒。俄羅斯一旦控制了黑海乃至土耳其這個四戰之地,必將切斷老歐洲自十字軍東征以來幾百年溝通東西的戰略,將會徹底的將東方、中東與西歐掌控在手中。是可忍,孰不可忍?英法土組成了百萬大軍,與俄羅斯在克里米亞展開了決戰。毫無懸念,俄羅斯陣亡52萬,大敗而歸,元氣大傷。
於是俄羅斯不得不掉頭向東,又開始了東進戰略。於1858年與中國簽訂了《中俄璦琿條約》,開始攻略中國東北。而此時德國正在崛起,成了法國的復興大患,同時英法還在歐洲,中東,非洲,美洲爭鬥不斷。此時的中國作為大市場和老大帝國,攻略成本高,而且英法有心無力。於是開始扶持日本,讓日本成為了遏制俄國在中國攻略的新興力量。正因為大量的資本技術和政策的支援,日本才會快速的崛起。千萬不要以為是因為日本的聰明和勤奮,那是因為有好幾雙巨大的手在推著他前進。終於在1905年日俄東北一戰,把俄國的東進戰略遏制在了北太平洋。擁有了一個海參崴,也出不了日本海。
在二戰中,德國之所以會與日本結成軸心同盟,並不是看到日本有多能幹,不過是在蘇聯的背後下蠱而已。德國沒有算到的是,日本本身資源匱乏,向東是一片大海,只有完全佔領中國才會擁有充分的戰爭能力去進攻蘇聯。且不說日本是否能夠完全吞下中國,單是獨吞這一表現,就觸及了英美在華利益,最終導致美蘇中英抱團。抱團的結果就是,軸心國戰敗被拆分,吃進去的全被打的吐了出來,本土也被駐上了佔領軍,到今天為止還沒有撤。
然而俄羅斯的故事並沒有結束。蘇聯在二戰中沒有被打死,反倒是強勢崛起,迅速成長為西方勢力的巨大威脅。繼承了英國衣缽的美國,在歐洲組建了北約,在東亞組建了第一島鏈,對這個百年大敵密切防範。作為戰略上的對沖,蘇聯則在歐洲組建了華約,在東方扶持中超越與之對抗。這就是所謂的冷戰。
在冷戰的中期,蘇聯之所以能夠佔上風,就是因為控制了黑海。西進可以過地中海至大西洋,切斷歐州與非洲的聯絡;南下可以出紅海,進印度洋,切斷歐洲與中東乃至亞洲的聯絡。在他的極盛期,他還嘗試著從中亞經阿富汗南下印度洋;立足越南輻射東南亞,控制太平洋。這是要獨佔世界的節奏。由於與自己的戰略盟友神秘大國鬧翻,而神秘盟友開始深度參與了世界搏羿,從而改變了天平的倒向,最終蘇聯壽終正寢。
從蘇聯分裂的那一刻起,俄羅斯的戰略態勢又回到了一戰之前。不徹底的肢解俄羅斯,也得把它永遠按在遠離海岸線的地方。因為他的體量和先天的地理因素決定了,他一旦緩過勁來,要發展必然會走上百年前的老路,這是這個國家的基因所形成的與發展之間的死結。
正東是立陶宛,波羅的海出海口;西南是烏克蘭,黑海出海口;正南是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洋出海口要打穿非常困難;正東是日本和神秘大國,東出南進都不是啥好選擇。這也正是近來立陶宛問題和烏東形勢的前世今生。正如偉人所說,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