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武志紅 張罐子
責編 | 陳沉沉
前段時間,一位朋友找到我,說自己孩子心理出了點問題。
他家女兒學習一直都不錯,但上了高中後,就完全學不進去,成績越來越差,有時還考倒數。
不僅學習差了,在學校還經常生病,但一回到家就什麼事都沒有。
去醫院檢查了幾次都沒問題,有醫生就建議去心理科。
然而,和這個孩子聊了幾次後,我才瞭解到:
她學不進去、越來越不專注,
表面上看是因為她有了學習障礙。
但實際上,是環境的問題。
這樣的“學習障礙”,不僅小孩會有,其實大人也會有。
比如有的人看到文字就頭疼,聽到新的知識也很排斥,怎麼使勁學,都學不進去。
而這背後,可能存在2個原因:
一是受到了過度的控制;
二是因為過度的放縱。
這兩者都會導致「敵意」的產生。
一旦你感受到「周圍有敵意」,你就會本能地拒絕、牴觸、或無視。
過度控制,讓人牴觸
過度的控制,會讓人變得防禦,對任何資訊,第一時間總是「本能拒絕」。
比如,開頭我提到的那位容易生病的女孩。
和她細聊後,我才發現,她本身就很反感別人控制自己。
再加上比較倔強,所以更加有一種牴觸心理:
我為什麼要聽你的?
我憑什麼要按照你說的來?
但自從她上高二後,學校就開始了軍事化管理,制定了很多新的規矩——
規定時間內吃完三餐;
被子要折成統一形狀;
女生一定不能留長髮;
……
這些管制讓她非常難受,在學校裡過得非常不愉快。
再加上她本身是個慢節奏的孩子,而高中的快節奏,更是讓她在一開始就對學校產生了厭惡。
因此,學校的高度管制,以及對其的厭惡感,導致她總是聽不進課。
為了逃脫這些,她選擇了用“生病”來對抗。
總的來講,可以這樣來理解——
當一個孩子體驗到的人際關係模式,特別是和大人的關係模式,主要是入侵和控制型的,那麼他往往會認為,外部世界的資訊也是如此:
學校在控制他,所以知識也在控制他;
學校是惡意的,所以知識也是惡意的。
所以他們不是學不進去,而是在反抗控制,抵制惡意。
朋友的女兒也是如此。
她為了保護自己不被入侵,對學校產生了一種深深的抗拒。
當老師講課時,她也覺得老師講的課不懷好意,所以乾脆拒絕去聽。
而這,是很多孩子學不進去的原因之一。
很多成年人有閱讀障礙,很難讀進去書,也有這個原因。
比如,有的人在學新的知識點時,稍有些不理解,就會立馬和這些知識產生一種非常敵意的關係:
這個作者有毛病嗎?
他是不是故意這麼寫來為難我的?
這樣一來,自然很難學得進去。
過度放縱,讓人放肆
過度的放縱,會讓人容易越界,對任何資訊,第一時間總是「本能無視」。
我有位來訪者,她的兒子自幼兒園起,就會偶爾失控,表現出暴力。
例如想和一個小女孩玩,對方拒絕他後,他會突然暴起傷人。
讀小學後,這種攻擊情緒仍然存在。
同時,他還非常抗拒學習,課本一點也看不進去,成績非常差。
不僅如此,他還會各種挑戰權威與無視規則。
例如老師在講課時,他會突然站起來大聲講話,破壞講課秩序。
一般的父母,可能會想盡辦法,去緩解孩子這種暴力情緒。
但這位來訪者,偏偏比較迴避。
尤其是和兒子的關係上,她極少干涉,不會給他設定一些基本規則,很多事都是孩子自己說了算。
甚至孩子會對她發號施令,不尊重她,她也沒有制止。
在諮詢中,我們嘗試著去尋找答案和調整的辦法,經歷了3個階段的探索:
第一階段,她想到的是,也許是因為自己一直迴避跟孩子的情感、語言溝通,導致了孩子的問題。
於是,她試著給孩子更多允許,和孩子更多相處,給他更多愛和自由的感覺。
這的確讓她感覺和孩子有了更多聯結。
但是,孩子的學習障礙和人際障礙變得更重了,失控也更多了。
第二階段,她猜測孩子可能有注意力障礙。
於是,她找了外國專家和國內專家診斷,發現的確符合ADHD(注意力缺陷與多動障礙)的診斷。
因此,她為孩子尋求了藥物治療。
但這隻帶來了一點點改善。
第三階段,孩子在耍弄、控制自己的母親,並把這種關係模式帶到其他人際關係中。
這不只是我的感覺,這位來訪者也有。
但她擔心自己會誤解孩子,並因此成為一個更糟糕的母親,也讓孩子的情況更糟糕。
然而,當愛與自由失效,藥物治療也收效甚微,同時自己的個人力量越來越強後,她開始給孩子立邊界,包括設定一些基本規則。
例如,你絕不能攻擊我的身體,不能言語羞辱我,不能肆意入侵我的空間等。
過去她在家辦公,孩子會隨意闖入,就算把門關起來,也會使勁敲門,在外面大喊大叫。
她一直都拿這一點沒辦法。
但現在,每次兒子不尊重她的時候,她都會清晰而堅決地兒子講:
我是你媽,但我是有尊嚴的。
我不允許任何人侵犯我的尊嚴。
你是我兒子,一樣也不可以。
不僅講,她也在行為上表達這一點。
這個邊界和基本規則的設立,並不容易。
最初兒子嚴重拒絕接受,有時歇斯底里地大鬧,情形非常可怕。
但慢慢地,他哭鬧的時間變少了,能稍微變安靜了一些。
不僅如此,她兒子也開始尊重課程秩序,不肆意冒犯同學了。
還有,以前媽媽試著給兒子找過補課老師,但兒子完全不接受,但現在,他可以接受了。
類似轉變有很多。
隨之而來的一個轉變是,他可以學得進去了,成績也得到了改善。
這個改變是怎麼發生的?
我曾多次與前面那位來訪者探討,她孩子的轉變是如何發生的。
後來這位女士總結說,以前她沒有在母親的位置上,現在在這個位置上了。
詳細解釋是,因為在她的成長曆程中,常常被父母壓迫。
所以在她看來,所有這樣的權威,都是迫害性的。
因此,當有了自己的孩子後,她選擇了相反的方式去養育孩子,堅決不讓自己成為這樣的母親。
可這一點過了頭,變成,她徹底不能做一個權威。
儘管她是監護人,是成年人,但面對孩子時,倒像是孩子才在那個權威的位置上。
孩子不僅在自己的事上說了算,也可以控制左右母親。
這意味著,這個男孩原始的全能自戀,在和母親的關係中得到了過度滿足。
於是他也到其他地方去尋求這份滿足,得不到時就要麼鬧,要麼封閉起來。
因而,產生了人際、學習和閱讀等障礙。
但是,當能和孩子之間劃分邊界,並設定基本規則時,她覺得,自己終於在母親的位置上了。
而且這時,自己是「有基本善意的權威」。
即,我設定基本規則,並且為孩子考慮一些事情時,真的是在站在孩子的立場上,考慮孩子的福祉,而不是為了自己耍自戀。
大人是「有基本善意的權威」,使得孩子願意信賴外界是善意的。
對於孩子而言,才是較好的關係模式。
要知道,關係是動態的。
如果你入侵對方,對方就會防禦。
比如開頭那位成績一落千丈的女孩。
因為學校的管制,讓她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入侵。
所以用了“生病”這種方式去牴觸學校。
如果你徹底缺位,對方就會篡位。
比如來訪者的兒子。
因為媽媽不在位,所以過度自戀,無視知識,也學不進去。
因此,當父母的,要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好自己的角色。
既不能做一個「迫害性的權威」,同時也不要不在「父母」這個位置上。
孩子需要支援時,儘量給出一份自己的能力和力量;
孩子需要走遠時,儘量給他們營造一種寬鬆的氛圍。
這時候,孩子會把外界當做一個基本善意的部分。
不會把書本和知識當做是敵意的入侵或可有可無的存在,並且允許知識進入到自己的心靈裡。
最後
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會懼怕有一個充滿敵意的物件在左右著一切。
然而,當能確認在自己不能控制的邊界之外,是一個基本善意的物件,這時便願意接受,也願意去依戀對方。
當然,除了基本善意,還有能力,例如:
父母是更有力量的、更能保護自己的。
當確認這一點後,孩子感受到的便是一個充滿情感、平等的環境。
他們便會放下對敵意的防禦,也會更自主地在孩子這個角色上。
也因此,可以擁有了一份安寧。
當心靈是這種境界時,學習,即吸收資訊,就變得非常直接, 困難就是客觀困難,多花時間多想辦法即可掌握。
主要是,他們真心願意去努力。 END
本文原創首發公眾號:武志紅(ID:wzhxlx)。作者:武志紅;編輯:張罐子。
(此處已新增小程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