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
公元前180年呂后病逝後,在漢朝軍功集團和皇族攜手合作之下,誅滅了呂氏集團,此後軍功集團就迎立代王劉恆為皇帝。
在當時軍功階層神經高度敏感的形勢下,身為諸侯王的劉恆,登上皇位對他而言未必是種幸運,其稍有不慎就會粉身碎骨,可這種現象在文帝即位初期,始終沒有發生過,反而將皇位坐的越來越穩。劉恆從代王到登基稱帝,他每一個步驟都銜接得十分順利、穩當,顯得水到渠成,使軍功階層默然接受了他做皇帝的既成事實。從文帝繼承皇位的過程來看,他是一個膽大心細,手腕老練的政治家。
而在漢文帝登基後,朝中實際軍政權力仍然牢牢掌握軍功階層手中,他自己的親信力量十分微弱。軍功階層的一些首腦,如周勃,就曾對他頗為傲慢。對此,漢文帝並沒有天真地以為當上了皇帝就可以隨意處置朝臣,而是對軍功階層加以安撫、禮遇,比如下嫁公主給周勃當兒媳。
若劉恆只會採用聯姻手段,那麼他也不會被尊為漢文帝。劉恆等自己力量稍稍鞏固後,就想方設法地設計試圖瓦解軍功集團。在一次上朝時,文帝問周勃:全國一年判決了多少案件?錢糧收支是多少?周勃都說不知道,慚愧得汗流浹背。文帝又問陳平,陳平回答說:可以詢問有關負責官員,並清楚地闡述了丞相的職責。文帝稱讚陳平回答得好,更使周勃慚愧得無地自容。
未央宮前殿▼
事實上,以文帝的機敏賢達,不會不瞭解三公九卿各自的職能,更不會不知道周勃,根本回答不上來這些問題。他之所以用這些瑣碎事務來責問兩位丞相,很明顯是要離間他們之間的關係。尤其是一直對皇帝有驕矜神色的周勃,文帝明知道他答不上來還點名由他回答,就是故意要讓他難堪。果不其然在退朝後,周勃與陳平互相埋怨,原本在誅呂政變中精誠合作的兩人從此友盡,軍功階層內部的分裂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等到陳平等軍功階層首腦老死後,文帝再下令讓沒有官職的列侯回到自己的封地去,然後對其中一些人實行嚴厲打擊,甚至連周勃也一度獲罪被關進監獄。
漢文帝採用這套步步為營,溫和漸進的策略,徹底瓦解軍功階層對朝政的控制,而更令人稱奇的是,整個過程只用了短短三、四年時間,文帝不僅成功將權利從軍功階層手中奪了過來,且每一步計劃都運用的爐火純青,多一分則過,少一分則易生變。
如果文帝在即位初期,就採取激烈手段刺激軍功階層,以當時軍功階層強大的實力和影響力,恐怕他的下場甚至會比只做了27天皇帝的海昏侯劉賀還要慘。
北軍▼
在陳平和周勃相繼離世後,功臣集團徹底衰落了,不過倖存下來的些許功臣對失去權利甚是不滿,畢竟文帝是他們擁立的,結果損失最慘痛的就是他們。也正是出於此種心理,功臣集團的殘餘勢力經過長期謀劃,最終進行了謀反,這次謀反就是漢文帝時期的淮南王劉長謀反案了(由於謀反者準備在關中平原的九嵕山涇水河谷的的谷口,襲擊漢文帝車駕,故此次謀反亦被稱為谷口謀反案)。
此次謀反案雖然很快就被平定了,可最耐人尋味的,就是對於這樁謀反大案的另一個主謀——棘蒲侯柴武之子柴奇的處置了。在朝臣向漢文帝呈報的奏疏中,僅僅提到他的名字而已。按照漢朝的律法,參與謀反者都應判處死刑。在《漢書·高惠高後文功臣表》中,也明確記載柴奇因謀反伏誅。
可奇怪的是,柴奇的父親棘蒲侯柴武,似乎並沒有受到此案的牽連,如若說柴奇的父親柴武,對兒子的謀反事宜毫不知情,恐怕無人會信服吧,就算柴武真的不知情,漢文帝豈會輕易地放過他,可離奇的是,漢文帝偏偏還真就放過他了,彷彿柴奇跟柴氏家族沒有絲毫關係一樣。
謀反▼
據《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記載,柴武死於文帝后元元年(前163年),也就是說,柴武在谷口謀反案後活了十餘年才逝世。而且更奇怪的是,柴武還能一直保有棘蒲侯的爵位。直到柴武逝世,漢庭才以柴家曾參與過謀反為由,褫奪了柴氏棘蒲侯的爵位。
雖說漢文帝此時廢除了連坐,可畢竟這是罪無可恕的謀反大案,柴奇謀反伏誅,可他的父親卻還能繼續在朝廷享有列侯爵位,縱觀歷代史冊這種情況極為罕見,更何況柴武根本沒有大義滅親的舉措。對這種情況只有一個解釋,那就是漢文帝不想牽連或者不能牽連柴武。
之所以這麼說,完全是由於漢文帝在處理整個案件過程中,帶有明顯的傾向性。而這也能從此次謀反案的兩大主謀——劉長、柴奇所遭受的處罰懸殊過大可以看出來。
東窗事發後,淮南王劉長不但本人獲罪,就連他的屬官、親信也悉數下獄,全部處死;可反觀漢庭處理柴奇,除了本人伏誅外,整個柴氏家族絲毫沒有受到影響。
漢文帝之所以這麼做,可能有兩種原因。首先,漢文帝只想扳倒驕橫不法的劉長,剷除不服中央法令的淮南國,只要達到這一目的就行了,不必牽連旁人。其次,在柴武的背後有著極為複雜的勢力,如果要徹查,勢必會動搖國本,若牽連過廣恐怕會不好收場,。因此漢文帝只殺掉與此案有直接牽連的柴奇,達到敲山震虎的目的就行了。
關中▼
那麼,柴武在當時有著怎樣特殊的地位,令漢文帝不敢輕易動他呢?
史書中記載,無論是在楚漢之爭,還是西漢建國後,柴武都戰功赫赫。漢朝建立後,柴武甚至擔任過大將軍。而在平定諸呂中,柴武所發揮的作用不亞於周勃、陳平二人,更何況柴武還有擁戴之功呢。
由此可見,在文帝初年,柴武是僅次於周勃、陳平、灌嬰的軍功集團頭目。等到陳平、灌嬰去世,周勃獲罪失勢,柴武自然而然成為了軍功集團地位最高的領袖。面對失去權利的情況,心有不甘的柴武和諸軍功集團殘餘勢力,自然不會善罷甘休。
在劉恆即位以後,為了鞏固自身的權力基礎,不斷削弱、打壓軍功集團,致使很多沒有實際官職的軍功集團都被趕出京師,回到自己的封地去,成了沒有權勢只剩待遇的富家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