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黨百年之際,那些締造瞭如今幸福生活的革命先烈們,在重溫歷史和影視作品的過程中給予著大眾前行的力量。拋卻偉人身份之後,他們同樣也是擁有個人家庭的普通人,沉澱於家庭幸福的生活中。時間總是向前發展,不禁也令人心生好奇,他們的後代如今又過著怎樣的生活呢?今天要說的,是“改革開放總經濟師”鄧爺爺唯一的嫡孫鄧卓棣,這個紅色家庭的後代出生於美國,卻毅然放棄了最優渥的生活,選擇低調深入基層為民服務。
乍一看國家重要領導人的嫡孫卻出生在美國,這也曾為鄧卓棣帶來過不小的非議,一如父輩們的低調和謙遜,鄧卓棣從未站出來為自己辯解半分。實際上他的出生,恰恰只是父母愛情的一段美好印證。
身為“紅色血脈”的延續,鄧家人從未對外宣揚過自己的身份,鄧卓棣的父親鄧質方靠著勤勉努力考上了美國大學學習量子物理,深造博士學位時和同班同學劉小元因有著共同的志向喜結連理,生下鄧卓棣。那個時期選擇如此高深的專業學習,更何況在美出生的同時意味著可直接獲得國籍,而鄧質方夫妻當機立斷決定放棄並主動向國家大使館說明情況,足以可見鄧家人報效祖國的決心。
兩夫妻獲得學位後立即帶著兒子回國,也只是在北京一處近郊的衚衕裡生活,從始至終踐行著鄧小平一貫要求家人不搞特殊化,不給組織添麻煩的囑託。就是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鄧卓棣從小就懂得學好知識建設國家的道理。努力考取國內頂尖學府之一的北大後,鄧卓棣也從未放鬆對自身要求,而是把勤奮徹底融入了自己日常生活的每一處。
由於成績優異,大學畢業後鄧卓棣和父母一樣,考入了美國的大學繼續深造,後還因表現進入美國一家律所工作。那時和鄧卓棣身邊有過接觸的人都記得,這個低調務實的同事只是對外自稱卓棣,刻苦勤奮的程度壓根看不出他會出身那樣的家庭。在國外積累了2年經驗後。
鄧卓棣回國後選擇進入廣西省基層工作,由於作風實在低調,原本鄉鎮級基層工作者在網路上都需要公示履歷,唯獨鄧卓棣的訊息查詢不到,儘管有學歷有能力,但投身到祖國建設的大軍中時,鄧卓棣自我要求一切從最基礎的做起,他為此還在當地某個鄉屯做了幾天屯長。外界再好奇,也只能從當地官員和媒體的口中得知鄧卓棣是怎樣的官員,可以說幾乎無人不誇一句能力突出,平易近人。
值得一提的是,鄧卓棣也是以新時代年輕人的方式弘揚了革命精神。他駐紮的廣西省某鄉鎮,就是鄧爺爺當年革命的開端。爺爺領導人民解決,得到了安穩的生活;而鄧卓棣則是利用所學所長,大力為當地發展經濟,有人不理解一個背景深厚,且本可以享受國外優渥生活條件的人,怎麼會甘願到小地方,打拼多年也只是做到副縣長。
殊不知這就是因為鄧卓棣始終牢記爺爺的教導,鄧家人不求大出息,只要小出息,在該有的崗位上奉獻犧牲,作出自身應有的貢獻就夠了。鄧卓棣低調從政的三年,使得其坐在的縣位列廣西全省最富裕,綜合實力,乃至海外影響力最強的行列。而當地人念念不忘的,除了鄧卓棣為發展所作出的貢獻之外,還有他一貫溫和的風格,從不因學歷背景擺架子,而是誠懇幫助老百姓解決問題,積極協調各級部門共同為當地的發展而努力。
大半個童年跟隨爺爺鄧小平生活,鄧卓棣可謂是完美繼承了這位偉人認真工作,踏實做人的脾性。有志於建設國家,作出成績後的鄧卓棣總是第一個抽身離去,向前來報道的媒體溫和解釋不要報道自己。
如今鄧卓棣36歲,這是一個把革命家說不如做深刻融入到骨子裡的“紅色血脈”,做奮鬥者並非是順應家庭背景趕潮流,而是要看作對自身的一種要求。革命先烈無私無畏的犧牲前提下,一代代人民得享如今的盛世安年,所謂愛國的責任感,那就是要勇敢站出來承擔下這支“接力棒”,心中有信仰,眼底有光芒,始終銘記投身到建設祖國的行列是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華夏兒女,生來就該把這樣的理想融入到生命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