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位於漯河、許昌、平頂山三市交界處的百年古廟,雖名不見經傳,卻有著絕大部分寺廟所無法企及的特質,就是它濃厚的煙火氣息。
它就是百寧崗五嶽廟,有沒有聽說過?
在下走南闖北,去了好多地方,也參觀了許多的佛寺、道觀,不詳其數,二三百個應該是有的。不管它們如何聲名遠揚、富麗堂皇,和過去的百寧崗五嶽廟比,都缺了點兒煙火氣息。
它就是周邊眾多老百姓的精神寄託,也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任何寺廟都離不開信徒,但這裡的信徒,也離不開五嶽廟。
說五嶽廟“名不見經傳”,絕對是真的,廟堂之上的人才懶得關心一個“三不管”地區的鄉間廟宇。
然而五嶽廟卻名聲遠揚,這名聲,全靠民間口耳相傳。過去,甚至有遠達駐馬店的香客前來進香。公路上,時常能見到打著彩旗的外地香客,二三十人擠在一輛拖拉機上,風塵僕僕遠道而來。
平日裡,就有絡繹不絕的鄉親們,在廟門口買些香表,徑直進入廟裡跪拜,輕聲向神明說出自己的小心願。五嶽廟裡的熊熊黃焰、縷縷青煙,幾乎從不斷絕。
若是遇上廟會,五嶽廟更是了得。
每逢大年初一,方圓幾十裡的人都會湧來這裡趕廟會,將小小的百寧崗變成人的海洋,周邊村莊為之一空。廟門口有人要出,有人要進,擠成實心“人餅”,前進後退全看人肉波浪的方向,自己全然不得自由。廟裡烈焰飛騰,紙灰飛揚,天空中如群鴉亂飛,青煙把天都換了個顏色。
這樣的一個大廟,不僅靈驗(民間傳言),而且包容性很強。
如果你遭遇了不公正,可以向鐵面無私的包公申訴;如果生不出兒子,可以向奶奶殿的三位慈仙禱祝;如果家境貧寒,可以請財神殿的神明多多垂愛;學生要考學了,可以求先師孔夫子給個照應;如果最近老做噩夢,可以問問閻羅王是怎麼回事……
如果煩惱太多,或者心願太奇怪,不知道自己該掛哪路神仙的專家號,還可以向五嶽廟的廟主——五嶽大帝訴訴苦,請他們代為聯絡相關專家。古人說五嶽通天地,興風雨,主萬物生長,確實管得寬。
即使有哪位神仙不作為,收了貢禮卻不顯靈,還可以向他們的頭頭、天地大總管——玉皇大帝告個御狀,或者請天竺的如來佛祖從旁主持公道。
總之,這是一家功能齊全的綜合性三甲醫院……噢,錯了,廟宇。任憑你有千般煩惱,都可以在這裡得到神明的慰藉。
在廟裡燒香拜神,不論你貶低也好,支援也罷,反正它就是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五嶽廟由民而生,因民而大,藉民而名!
這座廟,還極大推動了這裡的商業發展,將這個荒崗,變成了半個鄉的商業中心。
但它忽然就不是廟了。
後來,一些鄉紳為了讓地區有更好地發展,將它運作成了一個收費景區,門票20。
身份的升級,有褒有貶,不知道大家是怎麼看的?
當然,收費對人氣肯定有些影響。一些遠道而來、不明情況的老太太,聽說進廟要交錢,就把帶來的香表在廟門前一燒,跪在地上朝廟裡磕幾個頭,就扭頭回去了。
自從收費後,我便再也沒進去過。我雖然生活有不如意的地方,仔細想來,卻又沒有需要求神的地方。所以,這個廟對我來說就是個散步遛彎的地方。散個步就要我20元,我不願意。
時間久了,裡面是什麼樣子,我腦海裡的印象漸漸模糊起來。聽說廟的後邊又擴大了不少,修得跟個公園一樣,有小橋有流水。
我聽了,有些好奇,很輕微的。
今年,河南大量景區免票,這個景區(或者說是個廟)也參與了。我雖說不是20元能收買的,但太長時間沒進過這個廟了,也確實有點兒興趣,就薅了個羊毛。
故地重遊,一切似是而非。
它確實變了,好多變化,細節上的變化。
最簡短地描述這變化,就是原來是廟,現在是景區。
它又好像沒變,還是原來的格局,還是原來的神仙。
大概是免費的緣故,廟裡人氣不錯。
善男信女也依然像二十多年前一樣,在跳宕的煙和火裡,向神禱告。幾縷淡淡的青煙,在廟的上空嫋嫋盤旋。
當年捐資修廟的石碑,似乎還在,但我也不是很確定,也許少了,也許又有新立的。
當年逛廟,記得排在第一的香客,捐了一萬元。一萬元在幾十年前,還是個讓人嘖嘖生嘆的數字,拿來蓋棟樓不成問題。
我還刻意找尋了廟裡的古蹟,不過一無所獲,連個古石碑都沒有見到。它現在是個市級文保單位。
層層殿宇,除了當年的那些,還新建了不少。不過新建的大都荒廢著,沒有啟用。
廟的後面,確實擴充了不少,小徑通幽,曲水拱橋,拿來養鵝確實不錯。
去的地方多了,人就會變得無趣。在這個景緻還行的後花園裡,唯一讓我感興趣的是這個大迷宮。我順利到達中心的亭子後,居高臨下,看一群大呼小叫的孩子們往來奔逐,驚慌失措的樣子,還能感受到一些低階的樂趣。
我在這個久違的五嶽廟裡,並沒有待太久,也真不需要待太久。
往外走時,依然見到拳拳香客,嫋嫋青煙。
只是不知道,免費期過了,廟/景區裡這瀰漫在空氣裡的煙火味,還會有嗎?
還有,這到底是廟,還是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