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容祖兒在綜藝《因為是朋友呀》自曝,40歲自己才開始獨居,獨居後第一次意識到了馬桶不去定期清理,就會變黃;家裡不定期收拾,就會有很多灰塵;地面不頻繁打掃,就到處是頭髮……
聽著容祖兒的抱怨,突然就笑了,笑過後開始想家。離家之前,我們都曾被父母寵到毫無生活常識,卻又往往不自知。
在單獨生活以前,一度以為家就是整潔的,甚至會因為父母收拾自己的臥室而大怒,斥責他們亂挪亂放自己的東西。
習慣了放學回家就是熱氣騰騰的飯菜,吃完便可以開啟電視,亦或是直接坐到書桌旁寫作業;桌子上永遠放著洗好的瓜果,床單被褥永遠散發著香氣,地面可以光著腳丫踩,衛生間也不曾有嚴重異味;衣服一件件擺在衣櫥裡;缺了什麼,用壞了什麼隨口一說,第二日就能在家裡看到新的。
諸如此類,不勝列舉。
直到上大學,開始住宿舍,那時還沒有太大的落差感,一個床鋪的一畝三分地罷了,漸漸學會擦擦桌子,記得把自己的東西收起來簡單整理,下課要拐出校門買點水果零食。
後來畢業,正式開始獨居生活,興奮地買來林林總總的廚具過自己的小日子,把廚房弄得烏煙瘴氣仍搞不出一盤能吃的菜也就罷了,還要看著髒兮兮的鍋碗瓢盆犯愁。
不記得炒菜後要清理廚房檯面,於是一週後所有在明面上的瓶瓶罐罐都因油煙變得粘膩;大膽地像小時候一樣,認為地板不必頻繁打掃,直到一週後頭發纏在鞋底;會經歷驟然停電,炒菜一半沒了燃氣,洗著洗著衣服停了水,才曉得要看樓下的停水停電告示,要記得定期檢查煤氣水電的餘額,要知道閘門在屋子的哪個角落。
用壞的東西不會變出新的,要抽時間去超市購買,還要為挑選煞費苦心。
衛生間三五天就開始“飄香”,需要時不時用水衝涮,忍著噁心倒掉紙簍,原來潔廁靈是必備,馬桶刷也不是累贅,當然都備齊了也難免會經歷馬桶堵掉的狼狽......
也只有這樣的時候,才會真正明白小時候那個溫馨的家耗費了多大的力氣去維持。那些細碎的家務,藏在房間的每一個角落,也突然意識到為什麼作為家務主力軍的媽媽,會因自己不愛惜衛生而大發脾氣。
那些曾經自以為是的毫不費力,是因為一直有人擋在你的前方。
那些勞心費神的瑣事,是父母在替你保駕護航。
小時候討厭媽媽的斤斤計較,討價還價,長大了才明白錢有多難賺,車房孩子是壓在身上的大山,今天不精打細算,明天掏光口袋也沒糧下鍋。
我們往往會忽略掉輕易獲得的“優待”,除了父母與子女,還有丈夫與妻子,這或許是人性的弱點。
未曾在外打拼的妻子,往往不能理解丈夫勞作的艱辛,因為沒遭遇過一分錢難倒英雄漢,伸手要錢不用直面錢難賺(單身有父母,結婚有丈夫),便意識不到那些養家的壓力是丈夫替你扛下;
未曾參與家務、親自帶過娃的丈夫,往往不能肯定妻子照料家庭的價值,因為沒經歷過無人操勞的家會有多混亂(單身有父母,結婚有妻子),沒感受過24小時陪娃的崩潰,便意識不到妻子替自己承擔了多少。
關於這一點,我們都需要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