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吃瓜刷到徐若瑄對李靚蕾的宣告。
李靚蕾是王力宏老婆。此前李發文說王和圈內女藝人有染,疫情期間,甚至不惜違反防疫規則,也要去和她見一面
隨後鄰居實錘,王力宏到過徐若瑄家。
徐若瑄回應說,今年王力宏只到過她家兩次。一次是中午吃快閃茶泡飯,有朋友在;一次是晚上吃家宴,有老公在。
作為吃貨,看到宣告,我的注意力很快被分散,從吃瓜跳轉到“快閃茶泡飯”。
向臺灣朋友求證後發現,王在徐家吃的,應該就是日本茶泡飯了,通常是鰻魚茶,也有三文魚茶。就是魚肉碎配茶飯。至於為什麼強調“快閃”,我猜測她也許是想說時間太短,來不及做什麼。
在日本戰國時代,武士在行軍打仗途中,使用熱茶來泡米飯,加佐料即飲即食。短時間內吃到熱食,充飢又提神。
這算是最早的戰場興奮劑,被日本人稱作“武士之食”。日據時期,傳入臺灣。
茶泡飯製作流程簡單,冷茶熱飯或熱茶冷飯,泡的時候加些鹽、酸梅,放些魚碎海帶絲,吃的時候,就著蘿蔔泡菜。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物資短缺,許多人靠喝醬湯、吃茶泡飯充飢。
此時,茶泡飯成了日本困難時期的一種烹飪方法和重要食物,跟早期北京的炸灌腸和滷煮一樣,都是窮人吃的東西。
隨著經濟的飛昇,茶泡飯派生出很多種類,比如:明太子茶泡飯和鰻魚三吃。
明太子是秋鱈魚卵,醃製後吃,味道鹹鮮,用來做茶泡飯極為提味,但膽固醇高。為了中和,製作時新增筍末薏仁均衡,泡飯用的湯,則選用淡湯烏龍茶。
愛知縣人發明了鰻魚三吃。就餐時將鰻魚飯分成四份。第一份普通吃;第二份加入海苔、山葵拌飯吃;第三份澆上茶汁、配上鹹菜,吃茶泡飯。在吃到第四份時,按前三份自己最喜愛的方式吃。
現代社會的快節奏,以及巨大的工作生活壓力,讓快餐文化流行。茶泡飯不僅沒有消失,反而在上班族中迅速蔓延。
在日劇《深夜食堂》裡,三個主角小姐妹都是普通小職員,都喜歡吃上一碗茶泡飯,因為共同的愛好,成為姐妹花。
左邊的最喜歡吃梅乾茶泡飯,中間的偏愛鱈子茶飽飯,最右邊這位則更愛鮭魚茶飽飯。不同的愛好便代表著不同的人,雖可能有相似之處,但終歸不同。
最終三人因一時不和分崩離析,雖然編劇可以讓他們重歸於好,但現實生活卻很難如此。就像李靚蕾長文中所說的愛情,結婚是幸福的,生活卻是心酸的。
在今天上午,王力宏的爸爸,站出來為他寫信,指責李靚蕾離婚時,居然想要兩千萬,使用實力再次將王力宏爆錘。
茶泡飯流行於日本,起源於中國。最初準確地說該叫茶煮飯,是羹食的一種。
先民們在烹製茶羹時,加入蔥、姜、鹽各種調味料,降低茶葉的苦澀感。西藏等地方,至今保留著這樣的煮茶習慣。
陸羽在《茶經》中說得更清楚。四川彭州人喜歡煮飯時加點茶,烹炒煎炸時也倒點茶,以增加飯菜香味。至今彭州人在製作醬油、豆瓣、鹹菜、酸菜時仍喜歡放點茶。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句古話:
好吃不過茶泡飯,好穿不過粗布衫。
這是彭州人的生活哲學,知足而隨性。
碼頭城市重慶也曾流行茶泡飯,最初也被重體力勞動者當做興奮劑,以緩解高強度的工作上的壓力、精神上的疲憊。
朝天門是長江和嘉陵江交匯地。兩江多碼頭,這些碼頭自重慶開埠以來,便承擔著西南地區大宗貨物的進出,碼頭工人搬轉騰挪,肩負著繁重的貨物調運。
他們勞動間隙,累了,困了,茶泡飯。
在重慶,至今還有餐館,保留著用茶煮飯的習慣。這家餐館的名字就叫“茶泡飯”。馮小剛曾在這裡吃了好幾個月。
不像王力宏吃的茶泡飯,要加海苔、魚碎等配料,他家的茶泡飯只需要老蔭茶和鹽,就能做出“平淡而甘甜”的味道。
舀起一勺冒著熱氣的茶泡飯,淡淡的清香竄進鼻腔。米飯粒粒分明,軟硬適中,吃到嘴裡,細細咀嚼,略略回甜。
這家除了茶泡飯,還有半邊魚、熱拌毛肚、醬香芋兒等美食。悠坐桌旁,在氤氳的空氣中吃著茶泡飯,看輕軌從腳下開過,看嘉陵江靜水深流,愜意而自然。小店門口,還掛著這樣一副對聯:
好吃不過茶泡飯,好看不過素打扮。
這是重慶人的生活觀,毫無修飾的才是好。重慶妹子像鵝卵石長了翅膀,飛起來打老公,兇猛異常,這是一種深入骨髓的無修飾,即便這樣卻也能被深愛。
在王李的故事裡,李靚蕾並不是傻白甜。他知道王力宏太多事,隱忍了很多年,步步退讓,得到的卻是變本加厲。
事情過了這麼久,王力宏沒有半句話的回應,反倒是他的老爸站出來說,兒媳離婚居然想要兩千萬。直到此時公眾才知道,兩人很可能簽過婚前財產協議。
我們這代人都太聰明瞭,聰明得讓人懷疑愛情到底存不存在。與其去考究愛情,不如承認人性,在兩者間找個平衡。聽說最近演藝圈流行這樣一句話:
好吃不過茶泡飯,好玩不過人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