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和婆婆的夾擊如何破
對於宋高宗這位南宋開國皇帝,很多人的印象是他懦弱無能。的確苗劉兵變的打出的旗幟,就是他沉迷於聲色犬馬,致使汪伯彥之流禍亂朝綱。但就是這樣一個令人嗤之以鼻的人物,在疼愛媳婦和孝順母親上面卻是位楷模。
南宋紹興十二年四月,總是被凶信壓制的宋高宗,喜笑顏開的露出了久違的面容。在出使金國的名臣何鑄與曹勳的據理力爭下,金主被迫允許將韋賢妃釋放回南宋。話說一片蕭條的野草中,韋賢妃戰戰兢兢的從燕山啟程。自幼熟讀詩書的她,不禁回想起十餘年的囚徒生活,口中情不自禁念道“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在遭受異族傾軋的困境中,不分貴族和平民,回到南宋的目標是高度一致。
根據《宋史》的描寫,韋賢妃一行在東平乘舟,沿著京杭大運河南下,由清河直奔楚州,渡過軍事分界線——淮河以後,在逐漸放慢腳步。而宋高宗這邊也是興師動眾,他一面派遣韋淵和秦國長公主以及吳國長公主,先行一步去半道上迎接,思前想後宋高宗覺得不妥,於是又親自抵達臨平拜見母親韋賢妃。歷經四個月險象環生的脫困之旅,韋賢妃終於在紹興十二年八月,住進了兒子替他建造的臨安慈寧宮。
在母子團圓的首頓晚餐中,燭光搖曳身姿在恭喜母子團聚,而隨駕伺候的宮女太監,則識趣的關上房門,站立在走廊準備時刻進去服侍。有句孟郊的詩,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正好詮釋了韋賢妃對兒子的愛,小心翼翼拿出繡的衿帶交於宋高宗,淚流滿面的傾訴思子情緒。
金人遣蕭毅、邢具瞻來議和,帝曰:"'朕有天下,而養不及親。徽宗無及矣!今立誓信,當明言歸我太后,朕不恥和,不然,朕不憚用兵。"毅等還,帝又語之曰:"太后果還,自當謹守誓約;如其未也,雖有誓約,徒為虛文。"——《宋史》
對於百姓死活漠不關心的他,對於主戰派的呼喚聲只會躲避的他,在營救母親韋賢妃這件事上,不能不說用心良苦且頗費苦心。一是建炎元年,宋徽宗和鄭皇后駕崩噩耗傳來,思念韋賢妃的宋高宗邀尊她為皇太后;二是王倫出使金國回來,宋高宗聽他說韋賢妃有可能回來,顧不上分辨真偽先建造了慈寧宮;三是紹興十年,將韋賢妃的皇太后寶冊供奉在慈寧宮。
如果說韋賢妃深得宋高宗的孝順,是本文女主角的首道難關,那麼宋高宗把皇后寶座空置16年,更是本文女主角需要解決的問題。而她的解決方案很簡單——夫唱婦隨,詳細的故事請聽我娓娓道來。
打這以後,吳皇后每日和宋高宗一起,去跟韋賢妃請安,在知悉韋賢妃反對後宮干政時,吳皇后就別無他戀,專心幹自己的女工俘獲了婆婆的信任。其次邢皇后作為宋高宗的首任皇后,在五國城客死異鄉對趙構打擊很大,於是吳皇后提議,讓她的侄兒吳珣和吳琚,分別迎娶邢皇后家族的兩個妙齡女子為正妻。俗語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紹興十三年吳氏被確立皇后,直到宋孝宗淳熙十二年高宗駕崩,前前後後獲聖眷超50年!
宋孝宗的喪禮竟然無人主持
在世人的眼睛裡,皇帝是九五之尊,生時前呼後擁,死亡後金銀玉器陪葬,還有豆蔻年華的少女殉葬。然而歷史上面有兩個君王死的很悽慘,比如尊王攘夷的齊桓公死後,躺在病榻上無人搭理,居然被蛆蟲啃咬的面目全非。時光晃晃悠悠的進入到南宋,文明高度發達的時候也發生了這樣的醜聞。
紹熙五年五月的臨安哀嚎遍野,太上皇宋孝宗溘然長逝。作為子承父業的宋光宗,居然以病重為理由,拒絕出面主持喪事。丞相留正和樞密使趙汝愚,商議後決定懇請吳皇后,前去督促宋光宗履行責任。可惜的是心裡扭曲無法糾正,宋光宗堅持己見使出閉門羹。
說起宋光宗這個人與嘉靖皇帝相同,後者信奉二龍不相見,把隆慶帝隔在皇宮後面,數十年如一日不相見。兒子突發疾病,仍然不給太子名分。事件發生於紹熙元年,這是留正擔任左丞相的頭一年。當時嘉王是宋光宗的唯一兒子,忽然額頭冒冷汗不省人事,因此留正再三懇請宋光宗,出宮去探視自己的兒子愣是不去。
不論是對上還是對下的態度,宋光宗都表現的過於冷漠。這讓滿朝文武特別不屑一顧,而宋孝宗病逝讓局勢突然緊張起來。為了南宋國運順利延續下去,吳皇后挺身而出垂簾聽政,在宋孝宗的梓宮前面,宣佈嘉王繼承帝位,宋光宗被尊為太上皇。
紹熙五年正月,孝宗疾革,正數請車駕過宮。一日,上拂衣起,正引裾泣諫,隨至福寧殿門。正退上疏,言極激切。六月戊戌,孝宗崩,光宗以疾未能執喪,正率同列屢奏,乞早正嘉王儲位,又擬指揮付學士院降詔。——《宋史》
經過1個月的緊鑼密鼓,宋孝宗的靈柩入土為安。群臣對著珍珠簾後面的吳皇后,還有稚嫩羞澀的宋寧宗(嘉王),聲如洪鐘的山呼萬歲後。吳皇后和藹可親的命宮女,將珍珠簾掀起來,囑咐群臣宋孝宗的葬禮業已結束,她必須撤去珍珠簾,把朝政歸還給宋寧宗。臨近處朝堂的大門口,宋寧宗跪拜在地不撒手,而吳皇后叮囑他要親賢臣遠小人,如此大宋的國祚絕對長盛不衰。
紹熙四年,吳皇后壽八十,帝乃覲後,奉冊禮,加尊號曰隆慈備福。五年正月,帝率群臣行慶壽禮,嘉王侍側,後勉以讀書辨邪正、立綱常為先。——《宋史》
在上面我講了兩個故事,一個是吳皇后敬重前任,安排自己的兩個侄兒迎娶邢皇后家族的女子為妻,靠這打動了冰封已久的趙構之心;另一個是處處替趙構著想,堅持每日去韋賢妃的寢宮請安,把婆婆順利拉到自己這邊。最終空置16年的皇后寶座,讓心地善良的吳皇后坐上。
現在就簡單的說一下第三個故事,它發生在趙構即位之初,當時北方是厲兵秣馬女真壓境,帝國南部則是賊寇肆掠無休無止。在陪伴趙構去四明之際,被反賊買通的貼身侍衛,拔刀相助欲除趙構。幸好吳皇后身穿戎裝,機靈的騙過侍衛,才讓趙構平安脫身。
王即帝位,後常以戎服侍左右。後頗知書,從幸四明,衛士謀為變,入問帝所在,後紿之以免。——《宋史》
綜上所述,吳皇后是位傳奇人物,在爾虞我詐的後宮,能收割趙構的恩寵達50餘年,充分展現了她不平凡的智慧。以退為進並非懦弱,夫唱婦隨並非喪失自我,挺身而出並非搶班奪權,這是她留給今人思考的地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