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請大家先來看個小故事。
商朝時,紂王登位之初,天下人都認為在這位英明的國君治理下,商朝的江山堅如磐石。有一天,紂王命人用象牙做了一雙筷子,十分高興地使用這雙象牙筷子就餐。他的叔叔箕子見了。勸他收藏起來,而紂王卻滿不在乎,滿朝文武大臣也不以為意,認為這本來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箕子為此憂心忡忡,有的大臣問他原因,箕子回答:“王用象牙做筷子,就不會用土製的瓦罐盛湯裝飯,肯定要改用犀牛角做成的杯子和美玉製成的飯碗,有了象牙筷、犀牛杯和美玉碗,難道還會用它來吃茶淡飯和豆子煮的湯嗎?大王的餐桌從此頓頓都要擺上美酒佳餚了。吃是美酒佳餚,穿得自然要綾羅綢緞,住的就要求富麗堂皇,還要大興土木築起樓臺亭閣以便取樂了。對於這樣的後果我覺得不寒而慄。”僅僅5年時間,箕子的預言果然應驗了,商紂王恣意驕奢,商朝滅亡了。
在這則故事中,箕子對紂王使用象牙筷子的評價,就反映了現代經濟學消費效應—棘輪效應。“棘輪效應”,又稱制輪作用,是指人的消費習慣形成之後具有不可逆性,即易於向上調整,而難於向下調整,尤其是在短期內消費是不可逆的,其習慣效應較大。這種習慣效應使消費取決於相對收入,即相對於自己過去的高峰收入。實際上“棘輪效應”可以用宋代政治家和文學家司馬光的一句名言概括:“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在子女教育方面,因為深知消費的不可逆性,所以明智的家長注重防止棘輪效應。如今,一些成功的企業家雖然十分富有,仍對自己的子女要求嚴格,從來不給孩子過多的零用錢,甚至在寒暑假期間要求孩子外出打工。他們這麼做的目的並非是為了讓孩子多賺錢,而是為了教育他們要懂得每分錢都來之不易,懂得儉樸與自立。這一點在比爾·蓋茨身上體現得十分明顯。
比爾·蓋茨是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富豪,個人資產總額達460億美元。但是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卻說,要把自己的鉅額遺產返還給社會,用於慈善事業,只給3個女兒幾百萬美元。比爾·蓋茨沒有自己的私人司機,公務旅行不坐飛機頭等艙而坐經濟艙,衣著也不講究什麼名牌。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他對打折商品感興趣,不願為泊車多花幾美元。有一次,比爾·蓋茨和一位朋友同車前往希爾頓飯店開會,由於去晚了,以致找不到停車位。朋友建議把車停在飯店的貴客車位,蓋茨不同意。他的朋友說“車費我來付”,蓋茨還是不同意。原因很簡單,貴客車位要多付12美元停車費蓋茨認為那是“超值收費”。
“棘輪效應”是出於人的一種本性,人生而有欲,“飢而欲食,寒而欲暖”,這是人與生俱來的慾望。人有了慾望就會千方百計地尋求滿足。但是,消費要結合自身情況,不要養成奢侈的消費習慣。哪怕只是幾元錢甚至幾分錢,也要讓其發揮出最大的效益,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
正因為棘輪效應的存在,我們在存錢時也就是壓制我們自己的消費慾望時才會感到非常痛苦,但儘管如此,我們仍要在平常生活中養成存錢的意識,不能做“月光族”。存錢純粹是習慣的問題。人經由習慣的法則,塑造了自己的個性。任何行為在重複做過多次之後,就會變成一種習慣,人的意志也只不過是從我們的日常習慣中成長出來的一種推動力量。一種習慣一旦在腦中形成之後,就會自動驅使一個人採取行動。在存錢方面,你不必一開始就存很多錢,即使一週存100元或200元也比不存強,因為它是養成存錢習慣的方法之一。其實要養成存錢的習慣,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麼難。每晚把所有你從飯店、超市和其他地方得來的零錢放入儲蓄罐,幾個星期後,你就會為你所有的可以存入儲蓄賬戶的錢而感到驚訝。養成儲蓄的習慣,並不表示限制你的理財能力。正好相反,你在養成了這種習慣後,不僅把你所賺的錢有系統地儲存下來,也增強了你的觀察力、自信心、想象力、進取心及領導才能,真正增強你的理財能力。
所以,大家現在就開始儲蓄吧!有自己的“小金庫”才過得踏實。永遠記住“安全感”是自己給的,不是別人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