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漢文帝霸陵已被發現、確認;原來一直被稱為“江村大墓”,系2001年發現的;一開始人們以為是長公主劉嫖的墓地;目前,經考古專家系統的調查、勘探,正式確定此墓就是西漢文帝劉恆的霸陵。
據傳,考古工作者將對霸陵進行鑽探和試掘,不久的將來可能要大規模地正式發掘。傳說下面埋著500多噸的珍貴文物!
這真讓人吃驚。考古就是衝著500噸文物嗎?這和盜墓有什麼區別?
封建時代的人們,沒有考古這一說,出於迷信也好,愚昧也好,總之人們認為“刨墳掘墓”不應該,官府也是這樣想的,法律也就保護。
因此除了天然破壞無可奈何外,就是戰爭時候亂軍挖掘和盜賊光顧了,但這都是罪惡的勾當,為時人所不齒。
所以有那麼多的皇陵竟完好無損地儲存到了今天。
我們動不動就號稱華夏有五千年的文明。靠的是什麼?
很難想象,假如秦始皇時代就有了考古學,那麼以大秦帝國在當時世界上的威風,論國力、論技術、論手段,不用說都是世界一流的,那還不把它以前的古都考盡?
繼之而起的堂堂大漢王朝、大唐王朝,又是何等的顯赫,一個接一個的雄主,他怎肯在他統治的時代甘心讓考古落後於前人?
於是乎前一個王朝一滅另一個王朝就把它的墳刨了。更有甚者恐怕父親一死兒子便把他的墳刨了。如此下去,試問輪到我們現在還有古可考麼?
我們又仰仗什麼來標榜五千年的文明呢?
漢文帝作為一代雄主,即位之後,勵精圖治、廢除肉刑、厲行節儉、興修水利,實現了百姓小康、國家強盛,開啟了“文景之治”。
對待國內的諸侯王,對待國外的匈奴,均採取以德服人、以武平亂的態度,從而營造了休養生息、安定團結的大一統良好局面。
作為後人的我們,應當對這樣的偉人尊敬、崇拜、紀念,對他的陵墓、遺物、遺風進行保護、傳承、發揚。
而不是僅僅為了滿足一時的好奇心,而把古董全部搬出來磨光擦淨、曝曬在光天化日之下任人瞻仰,順便再收幾個錢。
考古不等於“刨墳掘墓”。
由此我想起了65年前對定陵的發掘。定陵是明朝萬曆皇帝的陵墓。挖掘前儲存完好。不知為何,考古工作者突然決定要對定陵進行考古了。
那時積極主張的幾個人,也滿口說什麼現代社會了,人力物力技術都大發展了,考古怎麼能落下呢?再說那些都是封建統治階級的墳,現在是20世紀了……於是挖。
然而那可真稱得上是一場浩劫。
墓門開啟的瞬間,載有重要資訊的紙張風化了、豔麗的絲綢很快變得類似樹皮、令人瞠目結舌的金碧輝煌頓時灰飛煙滅……
再後來連地宮中的棺槨被丟進山溝、連皇帝的屍骨也架起來一把火燒了。
只知道開墓尋寶、這種急功近利的心態、這種徒為滿足慾望的發掘,簡直就是“刨墳掘墓”,離真正的考古實在是相差太遠了。
如果一座陵墓或一處遺址,只將裡面的金銀玉器字畫古董刨將出來,不作任何歷史的探索與研究,不能從中窺視一些歷史的風貌,那麼,這考古發掘又有何益?
帝王的陵寢不是不可以挖掘研究,但需要慎重,更要為子孫後代考慮。即便我們掌握了所有手段與技術,一切條件也都允許,難道我們就把所有的墳都刨出來嗎?
在地下埋了幾千年的東西,一旦到了我們這一代人手裡就重見天光了,到底是幸耶不幸耶?
雖然現在已經是21世紀,但我們還應當採取可持續發展戰略,地下的煤、石油、天然氣、金、銀、銅、鐵礦,我們都主張節省著慢慢地用,皇陵作為一寶,我想也應遵循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