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雲湧的冷戰時代持續時間長達半個多世紀,美蘇兩國在意識形態上瘋狂交鋒,明爭暗鬥,無所不用其極。除了檯面上的交易之外,也少不了檯面下的交易。
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有過一場特殊的交易,美國和蘇聯雙雙派出特工在中立國瑞士,交易了兩個政治犯科爾巴蘭和布科夫斯基。當時的蘇聯人認為自己非常划算,甚至有一句諺語叫做“換來了科爾巴蘭,換走一個流氓,真是天上掉餡餅,這樣的事哪找?”
然而,真的會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嗎?一向以精明著稱的美國人,怎麼會如此重視一個“流氓”?
一、餡餅與流氓
在美蘇爭霸的過程中,南美洲一直被認為是美國的後花園,美國軍隊可以在非常短的時間內攻擊到美洲的任何一個國家。但是,這也是左翼思潮廣泛傳播的地方,不僅有著名的釘子戶古巴卡斯特羅,也誕生了智利的阿連德民選共產主義政府。
科爾巴蘭出身卑微,1932年加入智利共產黨,1950年當選黨中央委員會委員,1958年成為智利共產黨總書記,在他和阿連德的努力之下,智利共產黨的影響力逐步上升,最終讓智利共產黨以20%的支援率成為了民選政府。
科爾巴蘭是一位與阿連德截然不同的領袖,他用生動的諺語和流行語在各地的宣講會上吸引了民眾,他譴責美國帝國主義以及大莊園的農場主掠奪了自然資源豐富的智利,並且使大多數人陷入貧困。
智利共產黨上臺後進行了一系列溫和改革,包括振興工業,提振教育,交好蘇聯與古巴等等。然而美國並不甘於讓共產黨的種子在自己的後花園裡生根發芽,1973年的秋天,陸軍總司令皮諾切特在美國人的授意下發動了軍事政變,數以千計的反對派被殺害,十幾萬的人被迫害,科爾巴蘭唯一的兒子死於皮諾切特之手。
科爾巴蘭本人被囚禁在智利南部的道森島,科爾巴蘭是勃列日涅夫的好友,在國際共運中也有很高的聲望,在逮捕他的時候,美國人和皮諾切特就準備拿它換一個好價錢。
經過一年多的商談,蘇聯人最終敲定了交換的人選,這個人就是蘇聯的異見者,弗拉基米爾·布科夫斯基。
布科夫斯基1960年進入莫斯科大學攻讀生物,在大學期間多次參與非法集會,因此在1961年被開除。輟學後他繼續反對蘇聯領導人的威權統治,屢次違反《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刑法》,在60年代至70年代,他曾經三次被抓入精神病院,兩度被判刑。
1973年,法國國際國際捍衛人權委員會展示出了他長達150頁的求救信,在信中,被判定精神病人的科爾夫斯基用冷靜而剋制的語氣,控訴蘇聯濫用精神病藥物和精神病治療系統迫害蘇聯“異見者”的事實。此信公開後,世界人權組織、西方外交家紛紛譴責蘇聯,要求蘇聯快速釋放他。信中說道:
“對於一個心智健全的人而言,沒有比在精神病院無限期拘禁更可怕的命運。我相信,你們一定會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願意在上面花點時間,就好像物理學家找時間對抗利用他們的科學成就危害人類的行為。”
這是一場看上去對等又不對等的交易,作為對等的是,這兩個人都是政治犯,不對等的是,在蘇聯人看來,科爾巴蘭的實際貢獻和對西方陣營的破壞遠遠不是布科夫斯基這種普通民權人士能夠比擬的,蘇聯人都認為自己賺翻了。
二、勃列日涅夫的“生日禮物”
在確認了所有細節後,1976年的12月18日,勃列日涅夫生日的前一天,這場交換正式進行。
那天早晨,布科夫斯基從睡夢中醒來,獄卒對他說,“收拾好私人物品”,布科夫斯基一開始以為是換牢房,但是同時又感到十分不安,他突然想起前幾天他的靴子去修了,沒有靴子他出不去。看守對他說:“你不再需要那雙靴子了”
隨即他被拉上了一輛由克格勃押送的密閉汽車,布科夫斯基正在猜測自己是要被弄到什麼地方執行死刑的時候,他發現自己到達了契卡洛夫機場,在飛機上,蘇聯軍官向他宣稱他被驅逐出境了,但是他還是會擁有蘇聯人的身份,和一張有效期五年的蘇聯護照。
不久之後,飛機降落在瑞士的克羅登機場,在那裡,克格勃將他移交給美國大使戴維斯,片刻之後,智利與美國官員押送著科爾巴蘭交給了克格勃,他被送往克林姆林宮,成為了勃列日涅夫的生日驚喜,前蘇聯報紙刊登了科爾巴蘭與勃列日涅夫會見的照片。另外一邊,剛剛上任的美國總統福特也接見了布科夫斯基。
三、死裡逃生的後續
皮諾切特的高壓統治阻擋不了堅定的共產黨人。為了共產主義事業,1983年科爾巴蘭不顧自身安全,申請回歸尚在皮諾切特獨裁下的智利,為了他的人身安全,蘇聯情報組織為他進行了一次整容手術,隨後,他利用假護照和假身份證秘密潛回了智利,繼續著他的活動。
在那裡他和其他的流亡共產黨領袖重建了幾乎被屠殺殆盡的智利共產黨,但是令人欣喜的是,在經過了皮諾切特的威脅之後,智利共產黨依然保持團結。
科爾巴蘭和阿連德曾經堅定相信,在智利,人民政府只有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援才能成功,但是1980年開始他不得不改變方向,從單純地遊說民眾,變成了武裝奪權。科爾巴蘭表示:
"列寧教導說,僅僅進行革命是不夠的,你必須知道如何捍衛它。”
在皮諾切特的眼皮底下搞共產黨集會需要非一般的勇氣。科爾巴蘭曾經講過這樣一樁趣事:在他們集會的時候,遇上了智利警察搜捕,於是他開啟房門,裝作上廁所的模樣,智利警察看了他一眼,說了聲“對不起,先生”就走了。利用類似於空城計的形式,他和他的共產黨友人逃過一劫。
他們組織了小規模的戰鬥、襲擊銀行、以及襲擊停電場,試圖推翻獨裁政權,1983年,他成立了一個武裝派別叫羅德里格斯愛國陣線,該組織試圖在1986年暗殺皮諾切特,但是沒有成功。只是殺死了他的5個保鏢。
與此同時,蘇聯在戈爾巴喬夫的領導下每況愈下,在戈爾巴喬夫的錯誤領導之下,蘇聯陷入了經濟與政治的雙重僵局,曾經一度轟轟烈烈的國際共運也影響大跌。
科爾巴蘭在1989年辭任智利共產黨總書記,結束了長達30年對智利共產黨的領導。在他卸任的次年,智利發生了大規模的政變,皮諾切特被推翻,結束了長達15年的黑暗統治。
皮諾切特倒臺後,科爾巴蘭並未再度參與政治,而是安心寫書度過晚年。他的著作有《薩爾瓦多·阿連德政府》、《共產黨人和民主》以及他自己的回憶錄。
而布科夫斯基接下來的人生軌跡,則和大多數人權鬥士沒有兩樣。他先是在劍橋大學學習完了15年前的課程,然後開始靠寫書、四處演講賺錢。
蘇聯垮臺後,他重新回到了俄羅斯,作為受害者出席了1992年對蘇聯共產黨的起訴,1996年參與副總統的競選,這只是一場個人秀,他沒有在競選中提出亮眼的主張,自然也無從獲勝。
晚年的布科夫斯基主要的言論是批評俄羅斯總統,從葉利欽到普京,他甚至一度試圖再度分裂俄羅斯,因為他覺得俄羅斯還是太大了,不過這些政見都沒有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什麼風浪。
四、雙贏與雙輸
平心而論,交換的雙方都是一代人傑,一個為反抗帝國主義實現祖國自由而戰,一個為威權主義下個人的人權而戰,兩個人都是不顧性命,百折不撓,為自己的訴求不惜一切代價。
戈爾巴喬夫上臺後,蘇聯進入了大規模的戰略收縮模式,南美洲的共運也日趨低迷,失去了外部勢力支援的智利共產黨很難在美國人的勢力範圍內搞出大動作,科爾巴蘭的祖國最終也只能像南美洲的無數小國一樣,成為被美國人的吸血的土壤。
而布科夫斯基雖然站在了勝利者的一方,實際上但是他和他的異見者同伴們,沒有為瓦解蘇聯統治出力,只是把遭受蘇聯迫害的那段時間,當做演講的談資和斂財的工具,將曾經的理想拋之腦後。
這一場交易的背後,本質上是冷戰雙方意識形態的交鋒,是共產主義理想與人權本位思想的交鋒,最終共產主義理想者未能走到最後,人權本位的思想者也流於庸俗。交易的雙方都似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但事實上,冷戰的雙方,並未從中獲益。
文/之夢
參考資料:
1、《布科夫斯基回憶錄》,布科夫斯基
2、《路易斯·科爾巴蘭去世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