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文章《從“諾爾頓”到中情局,一文了解美國中情局的誕生歷程(1)》中,我講到了為了應對二戰複雜的戰爭形勢,在羅斯福的主導下,成立了美國統一的對外諜報機構--戰略情報局,局長由多諾萬擔任。
從1942年6月戰略情報局成立,到1947年9月中央情報局誕生,這期間有著5年多的時間,中央情報局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今天就來講一下。
1 戰略情報局飛速發展
1942年6月,多諾萬出任戰略情報局局長後,立下了3個條件:
- 只向總統彙報
- 由總統指令政府所有部門提供他所需要的幫助
- 雖然隸屬於軍方的參謀長聯席會議,但經費由總統的秘密經費支出
從3個條件中可以看出戰略情報局的地位之高。
多諾萬也沒有辜負羅斯福的信任,在3個條件得到滿足之後,他立即招兵買馬,開始工作,迅速擴大了戰略情報局的規模,在頂峰時期工作人員達到了2.5萬人,這其中就包括4位後來曾擔任過中情局局長的人,分別是:
- 艾倫杜勒斯,當時在瑞士指揮對付德國的情報網;
- 理查德赫爾姆斯,協助多諾萬領導反納粹的秘密活動;
- 威廉科爾比,作為傑德堡突擊隊員空降到挪威和法國執行破壞活動;
- 威廉凱西,建立了潛入德國的諜報小組。
到了1944年,多諾萬手下的特工已經遍佈歐洲、北非和亞洲等戰略重點區域,也許是戰略情報局發展太順利,多諾萬希望派遣特工到德國,執行破壞活動,迅速結束二戰。
但事與願違,當時多諾萬派遣到德國的21個雙人小組的特工全軍覆沒,這個事情後來成為美國內部反對多諾萬的人用來攻擊他的事實之一。
但總體來說,在多諾萬的領導下,戰略情報局發展迅速,網羅了大量的人才,在二戰中取得了輝煌的業績,為美國贏得戰爭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不過隨著戰爭的結束,戰略情報局的處境變得尷尬起來,甚至連存在的必要都受到質疑。
2 羅斯福意外去世,多諾萬風光不再,倒在政治鬥爭中
隨著二戰結束,多諾萬未雨綢繆,在1944年11月主動向羅斯福提出了建議:
戰略情報局退出歷史舞臺,建立統一、獨立於軍方的中央情報部門來承擔美國和平時期的情報工作。
不過多諾萬的建議並沒有立即得到羅斯福的同意,這其中有3個原因:
- 一是美國軍方的反對。多諾萬的提議讓軍方是非常惱火的,因為戰略情報局本來就是隸屬於軍方,美國軍方希望和平時期的情報機構依然服務於五角大樓,而非是一個獨立於軍方的、無法完全掌控的機構。
- 二是聯邦調查局局長鬍佛的暗中反對。胡佛其實一直看不起多諾萬,並且自己也擁有掌控全球情報機關的野心,所以總是想方設法地詆譭多諾萬。
- 三是羅斯福的擔憂。多諾萬無疑是有能力的,對於多諾萬提出的成立單獨的、和平時期的、全美統一的情報機構的動機,羅斯福並不確定,他曾說過“要不是多諾萬是愛爾蘭裔天主教徒,共和黨人,總統很可能由多諾萬來擔任”。可見羅斯福對於多諾萬是存有戒心的。
基於上述3點原因,多諾萬的建議被束之高閣,甚至羅斯福還在1945年春天安排白宮首席軍事助理理查德帕克上校,針對戰略情報局的戰時活動進行秘密調查。
帕克上校堪稱是多諾萬的掘墓人,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帕克是軍方的人,其次帕克和胡佛的關係不錯,雙重原因下,用腳思考都知道帕克的報告將會對多諾萬非常不利。
但多諾萬沒有考慮太多,因為當時二戰結束後,美國人瞭解的物件已經不是日本而是蘇聯了,而當時美國人對蘇聯在歐洲的動向幾乎是一無所知,這讓多諾萬非常著急,於是再一次寫信給羅斯福要求快速建立一個總攬全域性的美國和平時期的情報機構。
但誰也沒想到,老天爺會這麼玩弄多諾萬。
羅斯福在1945年4月12日突然去世了。
只要羅斯福還在,多諾萬就覺得心裡有底,但羅斯福的突然去世讓多諾萬一下子覺得前途黯淡無光。
多諾萬的判斷非常準確,在4月13日,帕克把對多諾萬的調查報告提交給解體羅斯福的美國總統杜魯門。
這份報告怎麼形容呢?就是一把由軍方打造、聯邦調查局局長鬍佛打磨的利劍,一把要殺死多諾萬的利劍。
帕克在報告的結語中是這麼寫的:
戰略情報局對美國人民、商業和國家的利益造成了嚴重傷害。
帕克在報告中絲毫沒有提戰略情報局幫助美國贏得戰爭的例證,只是列舉了大量失敗的事實,例如戰略情報局錯誤的情報曾導致美國軍人在太平洋地區死傷無數。
除此之外,報告還對多諾萬本人進行了攻擊,例如多諾萬在舞會上丟失重要檔案後被蓋世太保得到;多諾萬對人員升遷不看績效,只看人脈。
帕克的這份報告宣判了多諾萬和戰略情報局的死刑。
但多諾萬沒有放棄,他主動找到杜魯門提出自己的建議,但杜魯門只給了多諾萬15分鐘,就讓他出去了。
此時,杜魯門已經決定要解散戰略情報局,並且要撤銷多諾萬的職務。在1945年9月,杜魯門下達了命令:解除多諾萬的職務,戰略情報局10天內解散。
自此,多諾萬再也沒有參與過美國的情報工作,雖然他的照片還高懸在中央情報局的總部。
3 混亂重現,冷戰格侷促成中央情報組
戰略情報局壽終正寢,多諾萬也回家養老,原來統一的美國諜報結構再次陷入了混亂的狀態。
當時在華盛頓,美國情報機構何去何從的聲音有以下幾種:
- 軍方控制的參謀長聯席會議希望可以成立一個由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控制的情報機構;
- 海軍和陸軍部主張擁有自己獨立的情報機關;
- 胡佛希望由聯邦調查局來執行全球諜報任務;
- 國務院希望能夠控制美國諜報機關,為自己服務;
甚至連郵政部長都來參活,希望在諜報機構中擁有自己的話語權。
這種混亂現狀可見一斑,曾是多諾萬副手的約翰馬格魯德將軍是痛心疾首,他認為美國如果沒有一個統一的情報機構,要想在戰後獲得世界的新霸權地位就只能靠運氣了。
不得不說,馬格魯德是非常有遠見的,他主張美國的情報工作應由一個新成立的秘密機關主管,軍方和國務院不應該再插手了。
但馬格魯德的觀點沒有人支援,但他沒有放棄,他找到國防部中的熟人,透過四處遊說,聯絡了很多有來頭的人,共同抵制杜魯門撤銷戰略情報局的命令。
杜魯門沒有抵抗住強大的壓力,採取了妥協的辦法,雖然撤銷戰略情報局的命令沒有撤回,但戰略情報局搖身一變,化名為為戰略情報處,依舊可以繼續進行活動。
在戰略情報處的招牌下,馬格魯德向海外的各情報局釋出命令,要求繼續堅守崗位,開展諜報行動。
1945年夏天納粹德國投降,美蘇在德國開始爭搶地盤,但蘇聯人的行動更快,順利接管了全部東德區域。
蘇聯的行動,讓美國軍方開始擔心蘇聯是否會成為下一個納粹,成為美國人在歐洲利益的重大威脅。甚至蘇聯的行動不排除會再次導致新的世界大戰。
此時冷戰格局逐漸顯現。
在遙遠的美國,杜魯門也感受到了蘇聯人的威脅,開始重新意識到情報工作的重要性。
杜魯門意識到自己造成了情報機構的混亂,於是下定決心撥亂反正,籌劃成立一個新的情報機構。
1946年1月,杜魯門成立了以國務卿、陸軍部長、海軍部長、總統軍事顧問為中心的國家情報委員會,這個委員會全面負責計劃、發展和協調全美國的對外情報活動,並且在國家情報委員會之下設立一箇中央情報組,作為海外情報行動的執行機構,管理原戰略情報局的海外情報活動。
中央情報組成立的第一任組長是索爾斯,他是靠超市發家的,本身並沒有什麼宏圖大志,再加上中央情報組成立後被國務院和五角大樓孤立,而且白宮和杜魯門甚至都沒有給中央情報組一個名分,所以索爾斯上任後根本就知道做什麼。
但在短暫的任期上,索爾斯還是留下了有用的東西,那就是美國情報部門需要在最短時間內蒐集最高質量的蘇聯情報。
4 范登堡重整中央情報組,遏制蘇聯發展催生中央情報局誕生
范登堡是中央情報組第二任組長,他是個有能力有魄力的幹事的人,他發現中央情報組既沒錢也沒人,還沒有權利,簡直就是個空殼子。
范登堡首先利用私人影響力,從幾位議員的手裡獲取了1500萬美元的經費,並且設立了一個特別行動處,把錢和人主要用在收集蘇聯的情報。
但當時美國人在歐洲的情報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並且為了生計會兜售各種亦真亦假的情報,這些真假難辨的情報讓范登堡嚇壞了,其中包括蘇軍將要發動無預警攻擊,將會很快攻陷伊斯坦布林,拿下土耳其、地中海和中東。
范登堡的情報沒有讓杜魯門和白宮特別在意,但是杜魯門非常想要遏制蘇聯繼續向歐洲挺進,於是派遣中央情報組去歐洲執行特殊任務。
范登堡接到命令後,決定轉變中央情報組的職能,將其轉變為一個作戰機關,這次范登堡親自申請了1000萬美元的經費用來支援海外的作戰行動。
范登堡的作戰行動沒有獲得成功,但前線確認傳來了一個很重要的情報:
當時蘇聯人已經控制了巴爾幹地區,英國人停止了對希臘的援助,如果希臘沒有充足的經費來遏制蘇聯,那麼希臘隨時都可能被蘇聯佔領,這樣一來整個西方世界就會暴露在蘇聯人的面前,這對美國非常不利。
杜魯門得知這個情報後非常重視,因為他上臺後因為遏制蘇聯不利,一直遭到多方面的詬病,支援率明顯下降,他必須多點事情來提高自己的聲望。
藉助范登堡的這個情報,杜魯門添油加醋地進行了一番演講,並且在演講中提出了著名的“杜魯門主義”:
我相信美國的政策應該是支援自由的人民,反抗企圖征服他們的任何外來武裝勢力和政治壓力。
從此,美國開始扮演一種世界警察的角色,因為他們認為美國的敵人進攻任何國家,就是進攻美國。
這次演講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大量的資金和武器進入了希臘,中央情報組的人員大量湧入希臘,很快希臘就成為了美國海外最具規模的情報據點。
隨後,為了滿足美國不斷向外侵略和擴張的需要,美國國會在1947年7月通過了《國家安全法》,基於此,杜魯門在當年9月成立了國家安全委員會,代替之前的國家情報委員會,並在國家安全委員會之下設立中央情報局,接管原中央情報組的業務和人員。
在冷戰格局逐漸形成的大背景下,在美國不斷擴充套件觸手充當世界警察的需求下,1947年9月18日,世界上最公開的情報機構--美國中央情報局誕生了。
但第一任局長並非范登堡,而是來自海軍的少將羅斯科亨利希倫科特,這樣的安排也許是為了安撫軍方的情緒吧。
到此就把中央情報局誕生的整個過程寫完了,如果覺得好,請關注點贊和轉發,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