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德昌
1930年,隨著洪湖蘇區的形成、紅六軍的誕生和鄂西五縣(江、石、監、潛、沔)聯縣政府的成立,洪湖地區大部分縣、區、鄉蘇維埃政權相繼建立,整個洪湖蘇區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盤踞在鄂中地區的反動封建會道門“北極會”乘紅軍主力遠征之際,勾結國民黨軍隊和土豪劣紳,向蘇區發起猖狂進攻。紅軍迅速回師,會同蘇區地方武裝和革命群眾,僅僅一戰就徹底粉碎了“北極會”的進犯,更乘勝追擊,一舉剷除了這個危害鄂中數年的反動組織,促進了洪湖蘇區蘇維埃政權的鞏固和發展。
公然挑戰紅色政權
提到“北極會”,其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太平天國起義時期。當時,鄂中地區就有“北極會”會眾配合清軍圍剿太平軍的記載。
1925年5月,以董必武、陳潭秋等同志為首的中共湖北省黨的組織先後派遣大批黨員下農村,組織、領導革命鬥爭,後來擔任過湘鄂西聯縣政府秘書長的婁敏修來到洪湖,宣傳革命思想,建立共產黨小組,播撒革命的火種。1926年底,隨著北伐軍的勝利,鄂中地區革命運動風起雲湧,反動封建會道門一度銷聲匿跡。大革命失敗後,隨著反動勢力的猖獗,“北極會”在鄂中又死灰復燃。1929年秋,一個自稱學到“仙法”、名叫周亮的地主,利用宗族關係在天門週四灣創辦“北極會”,利用封建迷信蠱惑群眾入會,先後在石山港、東荊河、通順河一帶設“佛壇”200多個,吸收會眾數萬人。周亮就在沔陽彭場掛出“金鐘罩神功”的牌子,自任會長兼總壇壇長,對會眾從政治和思想上進行嚴密控制。
當時,賀龍指揮紅軍和荊江兩岸革命群眾舉行年關暴動,洪湖沿岸飽受地主、湖霸及土豪劣紳欺壓的農民、漁民紛紛揭竿而起,跟著共產黨人開展土地革命。國民黨地方政府及土豪劣紳對新生紅色政權極度仇視,於是大力扶植“北極會”,將之打造為“對付工農革命的工具”。“北極會”頭目也將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和紅軍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在國民黨軍新三旅的支援下,周亮指使“北極會”會眾肆意堵截交通,對運往蘇區的油、鹽、布匹等生活品恣意攔截、抽稅;後來,更深入蘇區搶劫群眾財產,甚至殺害蘇維埃幹部和無辜群眾。
1930年6月,在國民黨軍新三旅的支援下,“北極會”以“佛壇”為單位組建大隊,每大隊轄三個中隊,中隊轄三個小隊,操練會眾,共有2.3萬餘人,各種槍5000多支。周亮還將會眾按鄉、村、鄰、裡、排進行編組,提出了“建立鄉村鄰里排,打倒蘇維埃”的反動口號,並派會眾配合國民黨軍和地方反動武裝進入蘇區,大肆燒殺搶掠,蘇區群眾恨之入骨,紛紛要求紅軍消滅這一反動組織。
峰口保衛戰損兵折將
1930年6月,中共鄂西特委遵照中央指示,轉戰於以洪湖中心的廣大地區,擴大並鞏固根據地。7月4日,由賀龍率領的紅二軍與孫德清、鄺繼勳率領的紅六軍在鄂中公安會師,兩軍合編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二軍團,由賀龍任總指揮,周逸群任政治委員,參謀長為孫德清,政治部主任為李克明,並組成了以周逸群為主任的前敵委員會,此舉標誌著湘鄂西蘇區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與此同時,沔陽縣第一次工農兵貧民代表大會在鄂中重鎮洪湖峰口“峰樂”劇場召開,到會代表共250餘人。大會討論並通過了《蘇維埃組織大綱》《土地革命法令》《武裝工農法令》《經濟政策決議案》《文化教育決議案》等8個法令和決議案,選舉9名執行委員、6名候補執行委員,組成沔陽縣蘇維埃政府執行委員會主席團,管轄17個區、107個鄉、380餘個村。縣蘇維埃政府積極宣傳共產黨的方針政策,連續報道紅軍勝利的訊息和根據地的火熱鬥爭及白區人民的苦難生活,尤其對橫行於鄂中的“北極會”進行了口誅筆伐,揭露其反動嘴臉,號召群眾團結起來,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肅清封建殘餘,推翻反動統治”。沔陽縣委的宣傳在群眾中產生了很大影響。
7月28日,周亮等“北極會”頭目趁紅軍主力離開洪湖地區遠征之際,糾集會眾5000餘人,經過神功附體、大叫刀槍不入的表演後,氣勢洶洶地向我沔陽縣蘇維埃政府所在地和紅六軍駐地——洪湖峰口鎮撲來,沿途燒燬民房近萬棟,使大批百姓流離失所。當時,峰口鎮內只有3000餘名赤衛隊員,形勢十分嚴峻。得知“北極會”進犯的訊息,賀龍立即派紅六軍軍長段德昌率紅六軍第十七師火速趕往峰口老鎮,迎戰“北極會”。
段德昌率部趕到峰口後,迅速穩定了局面,極大地鼓舞了蘇區軍民的鬥志。在沔南(今洪湖地區)游擊隊、赤衛隊的配合下,段德昌在峰口橋設立阻擊陣地,迎擊“北極會”的進犯。
周亮帶著“北極會”會眾一路殺來,突然見紅軍已有防備,已然心虛,但表演過神功附體,只好硬著頭皮命令大小會首組成衝鋒隊打頭陣,自己在後面擂鼓助威。於是,100多個“北極會”亡命之徒頭纏白布,胸掛太極圖佛衣,光膊赤腳,喝過硃砂“神酒”,舉著大刀、長矛,叫喊著“打不進,殺不進,西天佛爺護我身”,帶著2000多名“北極會”會徒向紅軍陣地衝來。當他們接近峰口橋頭時,段德昌一聲令下,頓時槍聲四起,前面的“北極會”會首紛紛倒下,後面的會眾隨即一鬨而散。紅軍和赤衛隊乘勝追擊。繳獲長短槍200餘支、大刀長矛3000餘把,活捉“北極會”會首30多人,會眾1500多人投降。
經蘇區軍民清剿,徹底覆滅
峰口橋頭一戰,“北極會”骨幹死傷慘重,一般會眾也看透了“北極會”玩弄的把戲,紛紛退出。周亮雖然再也不能組織起較大的進攻,仍不思悔改,聯合土匪和地主武裝,不時對蘇區群眾進行屠殺、劫掠。為了消滅“北極會”的殘餘勢力,保衛蘇維埃政權,中共沔陽縣蘇維埃政府在峰口組建了“工農革命靖逆軍”,並組建了赤色警衛第五大隊、赤色教導第五軍、挺進隊、特務隊,準備配合主力紅軍清繳“北極會”。
中共沔陽縣委根據賀龍、周逸群“在三個月內肅清蘇區內的白點和北極會,鞏固蘇區”的指示精神,組織沔東北區游擊隊、赤衛隊1000餘人,配合部分紅軍,駕駛100餘隻小船,攻入石山港,活捉了大湖霸張登迪等3個會首,再次沉重打擊了他們的氣焰。
10月初,紅二軍團主力在賀龍、段德昌等的率領下回師鄂中,決定徹底清除“北極會”這個反動會道門。幾天後,紅二軍團一部在沔陽、洪湖3000餘名赤衛隊、靖逆軍的配合下,一舉攻克沔陽彭場、仙桃兩個“北極會”盤踞的重鎮,活捉600餘人。紅軍主力和赤衛隊在嚴厲打擊“北極會”頭目的同時,對於不明真相或被迫參加的一般會眾,在教育後予以釋放,並給予回家路費。此舉極大地加快了“北極會”的滅亡。很多“北極會”會眾當眾表示不再上當受騙,有的還親手將“北極會”大小頭目綁送紅軍處置。
在紅十七師與赤衛隊、靖逆軍清繳“北極會”的同時,賀龍率紅二軍團主力跨過東荊河,相繼攻佔了潛江縣城和天門嶽口、應城、安陸,消滅了大批國民黨武裝,更踏平了盤踞在這一帶的“北極會”殘餘巢穴,建立了襄北根據地。到了1931年春,鄂中各地的“北極會”組織基本瓦解,灰飛煙滅。反動會道門“北極會”的覆滅,保障了蘇區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鞏固和擴大了土地革命的成果,為湘鄂西蘇區的穩定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周亮見大勢已去,只好倉皇逃往天門,被國民黨新三旅收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周亮因群眾揭發檢舉而被捕,於1951年死於獄中,結束了其罪惡的一生。
(作者單位:武漢市博物館)
原文刊登於2021年11月25日《人民政協報》第10版春秋週刊
作者:李笙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