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釣中會遇到各種問題,比如沒釣到魚總是空軍,很多人都會怪天氣,抱怨資源,會有各種藉口和說辭。但如果說在同水域相鄰的兩個釣位,你卻總比隔壁釣得少,你又會怎麼說呢?
每次釣魚都是一次學習進步的過程,只有發現問題,知道問題的根本原因,知道問題出在哪兒,才能夠有效地得到解決,釣魚才能更好的進步,釣得越來越多。
在野釣中資源共享,在作釣中我們總會不自覺地拿自己和周圍釣友進行比較,尤其是相鄰的兩個釣位,暗自和隔壁釣友去比,看誰先上魚,看誰釣得多,看誰釣得大。相鄰的兩個釣位,也更具有可比性。
很多釣友一定會說,即使相鄰的兩個釣位,魚獲得多少也並不能說明什麼,可能釣的目標魚不同,沒有可比性;出釣的時間不同,發窩聚魚的情況不同,可能一個來得早窩裡已經有魚了,後來的剛支上竿,這怎麼比。相鄰的兩個釣位,即使水深差不多,但水下的環境未必相同,哪怕一個小溝坎也會產生不同的作釣效果。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但這並不能完全說明我們的主觀因素沒問題,找問題還需從自身方面入手。
下面拿釣鯽魚為例,從很多釣友存在的問題入手,主要從3個方面讓你明白問題出在哪。
靈與鈍,遠與近
野釣中一般都是以調低目釣低目的釣鈍方式作釣。同樣都是浮漂露出水面兩目,由於調釣的不同,鉤餌在水下的狀態,並不是完全一樣,即使調平水也同樣如此。有些釣友調平水,由於線組和浮漂搭配不當,導致釣兩目時8字環已經處於觸底狀態而不自知。8字環觸底了還當雙子線彎曲鉤餌躺底去釣,那麼此時子線就相對來說較長,浮漂沒訊號抬竿中魚的情況頻頻發生,便會直接導致上魚效率差,遠不及精準調釣下的效果好。
魚的活性高,魚口比較好的情況下,是最考驗釣魚人應變能力的時候,用什麼釣法,怎麼釣得多,可能釣友間的認知會有所不同,魚獲也會有明顯的較大差異。有些釣友認為,魚口好的時候要適當釣靈,上魚效果好。我的觀點與之相反,魚口越好越要釣鈍,保證命中率。釣得越鈍,無效訊號的干擾越少,雙飛的機率就越高。
釣大跑鉛,浮漂與鉛墜在水下呈斜線,並不是垂直於水底,要比調平水夠的遠。相鄰釣位使用同尺寸魚竿,有些時候就因為夠得遠一些,一寸長一寸強的效果能夠體現得淋漓盡致。作釣時,具體魚情具體分析,靈與鈍,遠與近如何靈活運用,是釣得多與少的根本所在。
窩料的多少與型別
釣到魚的多與少,前提是誘魚快與慢,多與少,大與小,這與打窩的質量和適量型別的窩料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打窩與不打窩有時候作釣效果會有所不同,但並不是說打窩一定好,不打窩就釣得少或釣不到魚,如果作釣時間短,打窩並不一定比抽窩效果好,這沒有完全的絕對。打窩要根據季節,根據魚情,根據自己的作釣時長去判定,並不是打得越多越好,而是要適量。想要比隔壁釣得多,首先打窩要打得精準,還要看用什麼打窩。
酒米打窩發窩快,用谷麥和玉米打窩發窩相對較慢,但留魚久,釣得個體相對偏大一些。用谷麥和玉米打窩,一些時候釣著釣著便會出現停口現象,大魚在窩子周邊轉,就是不進窩吃餌,讓你沒轍沒轍的。
手拋窩,打窩的手法和準度一定要練,如果窩料輕,手法欠佳,導致東一片西一片的水底到處都是分散窩料,那麼再好的位置也白瞎了,不要讓打窩毀所有。
餌料的靈活運用及狀態
不同季節不同魚情,所用餌料的型別及狀態都是不同的。比如魚情好的時候,為什麼你比別人釣得少,釣得小呢,餌料附鉤性,味型和狀態是一方面,拉餌和搓餌的選用也很關鍵。很多釣友覺得拉餌方便,入口性好,上魚相對較快,不管在哪,什麼情況都是一拉到底。魚情好,魚活性高時,拉餌霧化較快落底途中很容易受到小雜魚的截食,可能到底時附在鉤上的餌料已所剩無幾甚至沒有了,魚口沒有搓餌來的實。
比如說夏季,覺得用麥粒釣魚上魚慢,不去用;覺得用蚯蚓肯定小雜魚會鬧,不去用,一味地根據自己的作釣習慣與思路去用餌,不懂得靈活運用,不考慮該水域的魚情,不同水域可能魚會存在一定的偏食性,這是長期垂釣人為原因導致的,此時作釣一定要入鄉隨俗,絕不可一意孤行。
同水域,相鄰的兩個釣位同等條件下作釣時,紮實的基本功是必不可少的,拋投的準確性,看漂抓口的時機判斷,抬竿的力度,回魚的速度,這些都是會直接影響聚魚效果和上魚效率。這好比無形中在和隔壁比拼內力,誰的更深厚,誰的更紮實,誰才會釣得更從容。這些唯有在平時多釣,多練,才能在作釣時得心應手。
感謝您的閱讀,用最樸素的語言,分享最實用的野釣經驗,希望廣大釣友多提寶貴意見,並在此交流分享,點贊關注不勝感激。祝每位釣友都能大鯽大鯉。
宣告:文章內容是本人(這個野釣還挺6)野釣心得及經驗,原創不易,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圖片來源於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