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來講講有關我們的“胃”的話題。
人活著,就得吃飯,一說吃飯我們就想到了胃。胃的主要功能就是容納飲食,並進行腐熟和初步的消化。每天三餐,再加上不定時吃一些零食,可見我們的胃每天工作負擔是很重的。如果飲食不規律,又不懂得一些養生之道,胃當然就會很容易生病。就像天天開車,但又不給車做任何保養,這部車當然就會很容易壞,也容易提前報廢。
據有關資料顯示,胃炎、胃潰瘍,甚至胃癌等胃部疾病,目前的發病率非常高。如何降低胃病的發病率,保持人體健康,是我們研究“胃”的一個重要目的。
在傳統中醫學看來,胃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主通、主降。其意思是說,我們每天吃進去的飲食在胃中腐熟、初步消化後,還要進一步下行到小腸消化吸收,使飲食中的營養物質儘量完全吸收並轉化成氣血(氣血,中醫學認為是人體最基本的營養物質)營養全身。當胃不能正常的通降時,我們就會出現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胃脹、胃痛、反酸、嘔吐等現象。
因此,我們在飯後,適當的運動,如飯後散步、揉按足三里穴,均可以促進胃的通降功能,有利於人體營養物質的充分消化和吸收。
那麼,人體出現哪些“不健康”訊號,可能與胃病有關呢?在這方面,我們可以看看傳統中醫學關於胃(病)的辨證歌訣。
胃(病)的辨證歌訣
胃失和降脘痛脹,嘔惡噯氣呃逆響。
嘈雜不食或易飢,包快蠕動水振盪。
牙痛齦腫及口臭,嘔血便黑柏油樣。
原著解讀:
胃失和降常表現為脘腹痛、脘痞脹、噁心、嘔吐、噯氣、呃逆(俗稱打嗝),胃脘嘈雜、飢不欲食、久不欲食、食少或多食易飢等症狀。脘腹部(可以理解為上腹部)觸及腫塊、出現胃蠕動波、振水音,為病位在胃的特徵。牙痛、牙齦紅腫、口臭,多為胃火上炎。胃出血可見嘔血,或便黑如柏油樣。
老杜解讀,如下圖所示:
下面,我就講講胃的日常養生法:
胃,在祖國醫學中常被稱為“水谷氣血之海”,也就是說胃是人體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營養物質水谷氣血的主要原產地之一,可見胃之重要,非同一般。
同時,為了維持生命,人們每天都要吃飯,胃每天都處於高負荷運轉。因此,胃又是很容易損傷而生病。
為了維持我們身體的健康,減少胃炎、胃潰瘍等這一類疾病,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對脾胃的保養,是很有必要的。
藥膳養生:胃本身就是負責容納、消化食物的,因此食療自然是養胃的首選方法。平時可多食小米、南瓜、山藥、薏米、生薑、大棗、胡蘿蔔、山芋等健脾胃的食物。
食療方一:山藥粉
每天取少許鐵棍山藥粉,用開水調成糊狀食用即可。
功效與適用人群:健脾益胃,可用於一般性養生保健,男女老少皆宜
食療方二:山藥小米大棗粥
取新鮮山藥(或中藥店賣的山藥飲片)、小米、大棗各適量,先把新鮮山藥洗淨、削皮、切成小塊(如為山藥飲片需提前浸泡1~2小時),與小米、大棗共同煮粥食用即可。
功效與適用人群:健脾益胃,可用於一般性養生保健,男女老少皆宜。
食療方三:生薑山藥薏米粥
取鮮生薑少許,新鮮山藥(或中藥店賣的山藥飲片)、薏米、粳米各適量,先把薏米泡水2~3小時,把山藥洗淨、削皮、切成小塊(如為山藥飲片需提前浸泡1~2小時),然後與粳米共煮粥。在關火前10分鐘加入切成小碎塊的鮮生薑即可。
功效與適用人群:健脾益胃,溫中散寒,可用於慢性胃病患者的調養。
經絡養生:每天早晚用掌根向下推足陽明胃經(下肢段)30~50遍,分別揉按(或者艾灸)中脘、足三里、太沖等穴位,每穴3~5分鐘。
養胃注意事項:
第一,規律飲食,按時就餐。這一點對於養胃來說,尤為重要。我經常說,“有時怎麼吃,比吃什麼更重要”,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不要過食生、冷、辣、肥膩等食物,特別是兒童、年老體弱者,以及胃病患者。
第三,每頓飯不要吃得過飽,特別晚餐。尤其是對於中老年人而言,在整個身體機能相對減退的情況下,最好不要再讓胃每天都滿負荷工作。就像一輛已經開了十來年的舊貨車,每天還裝載得滿滿的,這輛車就會報廢得更快。
第四,保持心情愉快,也是養胃的重要因素。在祖國醫學中,一向重視情志(即情緒)養生,反之,如果長期不良的情緒刺激就會成為人體患病的重要原因,即所謂的情志致病。現代醫學也認為,一些胃病(如胃痙攣、胃潰瘍等)與長期精神緊張、壓力過大等有密切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