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魚之屬,如魚有四足、音如嬰兒。實際.上娃娃魚並不會叫。
相關文獻:
《山海經》中有記載,中山經又西二百里,曰熊耳之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櫻。浮濠之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洛,其中多水玉,多人魚。有草焉,其狀如藊而赤華,名曰葶葶,可以毒魚。
《山海經》記載北山經又東北二百里,曰龍侯之山,無草木,多金玉。決決之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其中多人魚,其狀如締魚,四足,其音如嬰兒,食之無痴疾。
《本草綱目》中有記載聲如孩兒,故有諸名。宗奭曰:魚形微似獺,四足,腹重墜如囊,身微紫色,無鱗,與、相類。嘗剖視之,中有小蟹、小魚、小石數枚也。時珍曰:孩兒魚有二種,生江湖中,形色皆如、,腹下翅形似足,其腮頰軋軋,音如兒啼,即多人魚而長距,足白而對,食之無蠱疾,可以御兵。按此二說,前與陶合,後與寇合,蓋一物也。今漁人網得,以為不利,即驚異而棄之,蓋不知其可食如此也。徐鉉《稽神錄》雲:謝仲玉者,曾見婦人出沒水中,腰以下皆魚。乃人中一婦人,肘後有紅鬣。問之。曰:人魚。
但是還有另一種記載《太平廣記》中也有記載:“海人魚,東海有之,大者長五六尺,狀如人,眉目、口鼻、手爪、頭皆為美麗女子,無不具足。”
那麼,人魚到底是古人憑空想象的,還是確有原型呢?《文獻通考》是怎樣記載的:流鬼在北海之北,北至夜叉國,餘三面皆抵大海,南去莫設?羯船行十五日。 無城郭,依海島散居,掘地數尺深,兩邊斜豎木構為屋。人皆皮服,又狗毛雜麻為布而衣之。婦人冬衣豕鹿皮,夏衣魚皮。
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流鬼族的女性,冬天穿的是用豬皮、鹿皮做的衣服;夏天則穿用魚皮做的衣服。
而《文獻通考》可是宋元時代著名學者馬端臨的重要著作。馬端臨編寫《文獻通考》用了20多年的時間,元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國家正式刊行,由此可見《文獻通考》的地位。
關於人魚現代說是娃娃魚,究竟是不是還有待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