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都會向我提出兩個問題:這些藏品是真的嗎?
如果是真的,現在應該值多少錢?
作為一個愛好者,一個收藏家,千辛萬苦解決了古瓷的真偽問題,他馬上便會遇到第二個更頭痛的問題,怎樣給手中的藏品估價?
即使一些億萬富翁,不考慮出手藏品也不等錢用,但他的下一代遲早會遇到古瓷資產的價格評估問題,
可以說,給古瓷藏品估價,是一個成熟藏家的必修課。
但是很遺憾,古瓷的估價,在行外引起巨大爭議,在行內是無人敢於觸及的禁區,古瓷的價格研究是行內的一項空白,我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想為這個空白的填補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哪些因素可以決定古瓷的價格?
經過一段時間的探討,網友們是見仁見智,我憑藉多年的觀察思考,站在宏觀的角度分析,發現古瓷的價格受外在因素和內在因素兩方面的影響。
掌握了決定古瓷價格的內在因素,便可以在古玩市場上沙裡淘金,熟知影響古瓷價格的外在因素,就能夠發掘藏品的潛力,點石成金。
點選名片快速關注:《收藏大縱橫》收藏大縱橫原來的《收藏大內參》,儘量多給藏友一些收藏參考!12篇原創內容公眾號
外在因素:政策導向,資金支援,運作手法
一,政策導向:
國家的政策主宰著一個行業的命脈。
以前看到電視裡,農民伯伯感謝政府感謝黨,覺得有點虛,現在清楚了,如果有哪個藏家發了財,首先應該感謝政府感謝黨,沒有國家的好政策,做什麼都發不起來。
國家對待古玩的政策,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保護文物,保護文物就是維護中華文明的根基,隨著國力的不同,國家政策大致經歷三個階段:
1
法規封殺期(2002年以前)
我國1979年開始改革開放,由於國力很弱,開放容易造成大量珍貴文物外流,因此1982年的《文物保護法》明文規定文物歸國家所有,私人對古玩是沒有所有權的,文博單位對私人的古玩隨時可以無償徵集。
個人對古瓷的所有權都沒有,更談不上所謂“價格”。
2
控制流通期(2003年--2020年)
2002年年底,我國頒佈了《新文物法》,承認了私人對古玩的所有權。考慮到國力雖有很大提升,但與歐美髮達國家相比,還有不小差距。而且國外古玩市場已經很成熟,國內市場的普品價格雖然已經超過境外,但精品價格還是處於較低的水平,容易造成精品外流。
也就是說,老外把普品賣給中國人,用掙來的錢反手購入精品。由於中國的藏家大多處於初學階段,意識不到精品的重要性或購買力不足,如果任由市場自然發展,將悔之晚矣。
如今贗品充斥市場,想買的買不到,想賣的賣不掉,真品和贗品的價格非常接近。
3
市場規範期(2020年以後)
2020年以後,如果不發生大的意外,中國的國力有望與歐美抗衡,隨著經濟的大發展,國內將誕生一大批有實力的跨國財團。
我們總講“規範市場”,古玩市場由誰來規範?我是這樣考慮的:古玩的真偽是筆墨官司,國家法律管起來很吃力;
大多數古玩商靠贗品養活,不可能自絕生路;唯一能夠規範市場的只有將來的大藏家。
現在的古玩經營模式是“賣方模式”,在這個過程中,鑑定和中介都在為賣方服務,收賣主的“回扣”,買主成了弱者,處於任人宰割的位置。
將來的大藏家實力雄厚,很容易把古玩的經營模式轉變為“買方模式”,成立自己的鑑定團隊,控制交易中介,讓鑑定和中介為買主服務,這樣一來,古玩市場會自動規範,真品精品才會有合理的價格。
當然,也有很多人不贊成這種趨勢,他們只有兩種選擇,被淘汰或成為市場變革的犧牲品。
點選名片快速關注:《頭等收藏》頭等收藏《頭等收藏》就是要打造頭等平臺。公眾號
二,資金支援
社會是現實的,窮人戴真鑽,沒人相信,富人戴假鑽,沒人懷疑,經濟實力是一個人安生立命的本錢。
古玩是有錢人的玩具,玩古是大富翁的遊戲,具體到古瓷收藏界,有錢才有知情權,有錢才有發言權,有錢才有定價權,這是為什麼呢?
1
INFORMATION | 文章編輯
個人資金支撐(個人喜好)
古瓷是高階精神消費品,收藏者的喜好程度決定了最終的成交價格,也就是誰最喜歡誰最肯出錢,誰就能夠擁有這些藏品。
古玩市場裡活躍著三種人:
純賣一族,用古玩生意養家餬口,他們本質上不喜歡古瓷,只求生存,所以古瓷在他們手上價格低廉;
純玩一族,對古瓷有一定的認識,玩一段時間就賣掉,把古瓷當成掙錢的工具,古瓷在他們手裡可以按當地行情成交;
純藏一族,把欣賞和擁有古瓷當成一種享受,用個人的資金支撐收藏事業。
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你有錢你的藏品才值錢,如果你沒錢,你的藏品一文不值。對一個收入不穩定,生活費用都解決不了,急需現金的人,古瓷是一個很難變現的包袱,要變現餬口只有低價拋售,古瓷在這種人手裡,實際上是貶值了。
如果有雄厚的資金作為後盾,具有辨偽識真的眼力,很容易壟斷某一種類的古瓷,進而獲得話語權和定價權。
2000年,我一共投入5000元,把明代的“克拉克”外銷盤從平均200元炒到2000元,吃進一批精品,在購買的過程中,已經抬升了它們的身價,最先保障了自己的利益。
2
INFORMATION | 文章編輯
行內資金關注(研討會達成共識)
對於盤面較大的古瓷品種,個人的力量顯得微不足道,如果想進行炒作,必須拉上許多幫手,集合業內的資金拉動行情。這時各類研討會成了業內人士達成共識的催化劑,透過研討會的鼓吹,讓業內的商家和藏家瞭解某一個品種古瓷的藝術價值和升值潛力,讓行內資金“勁往一處使”,快速拉昇行情。古玩商在這個過程中掙到了錢,藏家則收穫了精品,所以研討會是漲價的風向標,要儘可能參加。
淺絳彩的飆升是業內的經典案例。有報紙曾報道,2003年一對名家的淺絳彩帽筒僅五千元,隨著一次又一次文人瓷畫研討會的召開,淺絳彩板塊節節高升,至2010年這對帽筒以35萬元易手,7年升值70倍,而且後勁很足,估計不久之後,將有窺探百萬的可能。行內資金的關注,最先保障了行內的利益,行內每一個參與者都賺得盆滿缽滿。
3
INFORMATION | 文章編輯
行外資金注入(拍賣拉高空間)
窮人喜歡博倍數,富人看重的是金額。彩票僅2元,雖然機率極低,但獎金高達億萬,窮人趨之若鶩。富人對博彩沒興趣,他考慮的是投入100萬,能不能掙到100萬。具體到古瓷收藏領域,如果一件藏品藝術價值很高,但市價不高,富人往往視而不見,提不起興趣,一萬元的東西就是漲10倍也不過10萬,大規模資金使不上勁。
當行內資金把某一種類的古瓷炒上去,進入富人視野的時候,價格的接力棒傳到行外的大佬們手中,這些富人擁有更為雄厚的運作資金和更為廣闊的運作平臺,行外資金的注入可以讓某一類古瓷的價格“面目全非”。
所以即使清三代官窯拍賣價格已經過億了,老藏家都說玩不起、看不懂的時候,大富翁們置若罔聞,越發“瘋”得厲害。
點選名片快速關注:《藏家天下》收藏家大聯門收藏家自己的家園,集相互學習、分享、交流、交易等於一體的收藏類高階平臺。公眾號
三,運作手法
行內普遍有這樣的說法:同一件東西在不同的人手裡價格不同。
這是什麼原因呢?
每一次交易,都是對古瓷內涵的一次發掘,要不然利潤從哪裡來?
懂得了政策的導向和資金支援對古瓷價格的重要性之後,就要考慮透過特定的運作手法,使自己的藏品實現應有的價值。
說白了就是讓買主或潛在的買家,知道這些藏品為什麼好?好在哪裡?
1
INFORMATION | 文章編輯
擴大知名度(展覽和著作)
現在“流傳有序”被叫得很響,一件藏品,如果被展覽過或出版著錄過,就成了“流傳有序”,就有了賣點。
有太多經典的案例,我只談王世襄的舊藏,王世襄是行內外如雷貫耳的大藏家、大玩家、大專家,他的藏品被多次著錄,很多種類的藏品已經成了這個領域的教科書,如果能擁有這些藏品,不但是獲得藝術享受,而且是對老一輩藏家的一次朝聖之旅。
都說收藏不能聽故事,但書上的故事想不聽都不行,看看王世襄舊藏的拍賣業績,100%高價成交。擴大知名度就是在提高藏品的附加值,東西值錢,文章更值錢。
2
INFORMATION | 文章編輯
提高信譽度(藏家信用和中介信用)
提到拍賣行,有一個大家都認可的事實:小的不如大的,地方不如中央,國內不如國外,這就是信用在起作用。
國內的拍賣行最初是由文物商店變種而來,肩負著控制真品流通和盈利的雙重任務,拍賣搞了十幾年,假拍和拍假已經是經營常態,現在不是討論拍品有沒有假的,而是議論拍品有沒有真的。
一些雜牌拍賣行,鑽法律的空子,靠收取圖錄費騙取暴利,現在還拿他們沒辦法。
總的來看,中介信用在國內口碑很差,國外的法律比較完善,拍賣行的信用要好一些,但也不能完全信任。
3
INFORMATION | 文章編輯
經濟週期和投資心理的把握
經濟週期十年迴圈一次,大致是五年衰退五年增長。在衰退期,社會遊資偏好避險資產,在增長期,遊資則傾向風險投資,因此有“盛世古玩,亂世黃金”一說。
古瓷屬於風險投資,它有風險大、週期長、變現難的特點。
說投資古瓷風險大,是因為市面上贗品充斥,不怕買貴,就怕買不對,買到假
的投資就打了水漂,而且情感上也是一次打擊,所以如果打算投資古瓷,首先要有一定的鑑定功底,其次要有可靠的朋友引為援手,把風險降到最低。
提到週期長,古瓷收藏屬於長線投資,一定要與個人愛好結合起來,短線獲利很難。
變現難是缺點也是優點,經濟事物都有其內在規律,容易變現的資產也容易貶值,不易變現的資產一般不會貶值,因此古瓷的價格最多是停滯不前,從來沒有跌過。
以上所述講的是外在因素對古瓷價格的影響,這種影響是有限的,再怎麼炒作
,也不可能把稻草吹成金條,內在因素對古瓷的價格是起到決定性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