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學的讀書感言之一。友友們,喜歡《飄》嗎?它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回味?
記憶中真正與書籍結緣是在一年級,母親帶我去圖書館辦了借書證,此後我每週往返於圖書館門前的石板路上。我甚至記得,我借的第一本書是《飄》,當時純粹因為插圖裡的斯嘉麗很美。
懵懵懂懂讀完之後,小小的我並不覺得這本書有多好,只記得斯嘉麗太過大膽,和以往見過的女主角都不一樣。
重新遇見《飄》是在高中,仔仔細細拜讀完上下兩冊後,我才驚覺斯嘉麗是何等生機勃勃,她或許一開始是嬌生慣養的紅玫瑰,但這並不妨礙她在貧瘠的土地上也能恣意綻放,甚至張開自己的刺去保護家人和土地。
到了大學,看完電影《亂世佳人》後我忍不住又翻開《飄》。這回是因為,雖然費雯麗把斯嘉麗的嫵媚狡黠展露無遺,電影整體還是讓我覺得如有所失——回到書籍,我的問題很快得到了解答:《飄》立足於南北戰爭的大環境,私以為瑪格麗特·米切爾公認的成就不在於她如何書寫風流纏綿的愛情故事,而在於她提供了看待南北戰爭另一面的視角,而電影中,對於身處南方陣營的主角們遭受過的苦難只給了一瞥,未免過於輕蔑;當我理解斯嘉麗對艾希禮的痴戀多半源於對往日的懷念,當我發現黑奴對於白人莊園主不全然是怨恨和反抗,當我為失去華美衣飾、只能啃生蘿蔔卻發誓永不放棄這片土地的斯嘉麗而心折時,南北戰爭不再只是歷史書上林肯打響的槍聲,而是無數人一生翻天覆地的動盪。
《飄》在我的心裡還是在文學史上無疑都是特別的,然而相比於文化銀河中的千千萬萬,她不過是其中明星一點。我每每慶幸於與每一顆星子的邂逅與對話,驚豔於它們光彩各異,又時常苦惱於無法將它們全部採擷。我很感激我的母親引導我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相對寬鬆的家庭環境也讓我在小學到高中一路都能自由選擇閱讀方向,我既能在古龍金庸的江湖中快意恩仇,也沉迷於阿加莎·克里斯蒂的連環詭計;同樣是寫盡人間悲喜,莎士比亞、雨果以浪漫抒情的筆調引得我泫然流涕,而巴爾扎克、托爾斯泰的嚴肅厚重又令我掩卷嘆息。更不用說米蘭·昆德拉、納博科夫筆下光怪陸離的世界,我在讀書道路上因為他們的名氣屢次觸碰都不得其法,直到成年後才逐步領會到他們看似破碎的敘述、荒誕的情節下,實則擺脫了陳舊刻板的套路,在文學之上解構人性,刀鋒般剖析著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