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快速發展的底層邏輯是什麼?說白了就是得擁有天時地利人和,至於如何來理解這三個要素,其實也很簡單。天時是基於我國城鎮化率低下,在程序僅有30%的背景下,毫不客氣地說人口的重心都聚集在農村,想要城市經濟崛起,將人口遷移到城市群這是必然趨勢,甚至沒有一條捷徑來完成這個任務。地利是基於我國信貸資源流向發生本質變化,過去是流向銀行,而現在卻是流入市場,這一點在貨幣M2走向上得到淋淋盡致的體現。
反觀人和在整個樓市環節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本質上來看就是住房需求的迭代,從最初的剛性需求,再到單身需求,再到以小換大需求,幾乎每一次住房需求的迭代總能引起市場火熱潮流。例如10年前的投資買房、5年前的去庫存和棚改。表面上來看,房子的套數和人口數差距不大。而從住房需求來看,供給端的增速卻永遠跟不上需求的迭代。
當看到這裡時,我們得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樓市的本質並不是一層不變,而是隨著多維度環境的變化,一次又一次造就了房價的高點。對此也許大多數人並不明白,但這一點和開發商的高槓杆成正比趨勢。客觀來講,介於我國信貸資源的優質,開發商僅需要極少數的現金流就能完成整個融資、拿地、建房、銷售等個流程,最核心的原因就是銀行手裡有大量貸款給予開發商,特別是在過去房價只漲不跌的局面下,雙方就是穩贏的局面。正是因為如此,資金槓桿的運轉模式就成為最常見、也是最高效的方式。而對於外行人來說,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在開發商創造千億元銷售業績的背景下,負債已然也超過了千億。
客觀來講,這個市場預期在本輪調控受到了挑戰,或者說隨著2021年國內外大環境的變化影響下,多米洛效應正在來襲。越來越多的開發商因為資金壓力被迫申請退場,即使是龍頭企業,也不得不收縮戰略資源,將重心放在正在進行中的專案上。
正是基於這個背景,從今年下半年開始,“保樓行動”正式開始,其實這一點不少購房者有著深刻的體會,時刻擔心自己的房子能否如期交付,甚至出現爛尾。當然為了逆轉這個局面,開發商開始大力度促銷打折,住建部、央行等部門也是聯合表態,將保障購房者的合法權益。也許從這一刻開始,如何高效完成正在進行中的專案成為所有開發商的當務之急,對此市面上不少中介宣傳口號層出不窮,導致購房者將信將疑。
也許是開發商過於著急,也是是中介人員鋌而走險,有幾個城市開始出現首付貸的現象。12月16日時代週報報道,記者在走訪北京樓市時,有專案負責人表示,原本需要40%的首付,現在可以先繳納20%首付,剩下20%可以申請貸款。無有偶,天津、哈爾濱、鄭州也出現了類似現象,一套總價400萬的房子,只需要首付40萬,事實上如果有人去細心瞭解,大部分都是中介公司宣稱的,很少有開發商公開表示有這項優惠。
僅從這一點動向來看,我只能說開發商真開始著急了,特別是明年極有可能房地產試點落地,那些賣不出去的房子都將有直接持房成本。對此側面也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現金流為王,我國儲蓄率居高其他國家,這必然有原因,或者說提前消費能否是否泡沫,最核心就是槓桿是否能夠平衡。
事實上對於這一點,央行召開會議表態,再一次強調防範金融風險。12月16日人民銀行召開金融機構貨幣信貸形式分析座談會,負責人易綱明確表示,當前金融部門要堅持穩字當頭,加大週期調節力度,統籌考慮今明兩年銜接,保證流動性合理充裕,穩健最佳化信貸結構。如果對此你仍以為這只是小打小鬧,那麼前段時間央行宣佈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1.2萬億元,對此不少專家表示,在上游資金被限制的局面下,貨幣政策的寬鬆就是給予市場信心,我們需要考慮的是金融風險,而不是去影響經濟增速。
總的來說,當下樓市的確有點焦灼,甚至有著觸底的感覺。開發商由於自身內外的因素,不管是正在進行中的專案還是融資拿地,一般都會有點心有餘而力不足。對於購房者而言,建議買房三思而後行,特別是連首付都需要貸款的人,因為只要房貸沒有償還,房子終究不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