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在競爭中如果一個策略有效,可以定期使用,但最好不用頻繁使用,否則就會不靈。但是現在的情況是,安卓手機,尤其是中低端市場,機海戰術備用得十分頻繁,尤其是藍廠、綠廠等品牌。
我們先看看OPPO,Reno成了機海戰術的主力,一年兩代,而且每一代三款,十分豐富。7代出的時候,6代還在賣,那麼是買7代,還是買6代,是買7代低配,還是6代高配,其實都是很複雜的問題。
再看看真我,比如一個真我GT Neo,後來又出了一個真我GT Neo閃速版,為了防止大家分不出區別,官方直接給列出來了,就是給兩者的配置列出來了,結果仔細對比後,發現是充電不同,配色多了一個,那麼是不是同樣的引數可以合併表格呢,這樣更好分辨。
再看看iQOO,將要釋出的是iQOO Neo 5s,這就很奇怪了,Neo 5可能有些久遠,很多人還不熟悉,這就5s了,不需要做下解釋嗎?
總的來說,現在的機海戰術就是兩種風格,一種是不斷迭代,一年兩代,每一代至少三款,一種就是不斷加字尾,先加一個小字母,再加的話就加文字,反正弄的很長。
這麼做到底合不合適?我們先看一個例子,就是魅藍。
魅藍的機海戰術是出了名的,一年最多十幾場釋出會,讓人以為這是整個品牌的傳播量,其實是一個子品牌的量,這就有些瘋狂了。總的來說,公司要馬不停蹄地不斷推出新品,編輯修改話術,提煉核心,製作PPT,舉行釋出會,然後後續傳播,十分複雜。
但李楠後來表示,“實際上ODM已經把研發的成本cover得差不多了”,實際上並沒有付出太多成本。問題是這樣,收穫了關注度,同時支出有限,似乎很好,但為啥魅藍後來就消失了呢,總歸是有原因的。
在評價君看來,機海戰術有其特點,我們來看看。
首先,可以在短期幫助品牌實現更多的出貨,尤其是渠道,可能短期是能接受更多的機型的,有新機型,有升級總是好事,方便品牌出貨。
其次,可能會吸引使用者的關注度,比如頻繁的釋出會,比如前後機型對比的反差,會給使用者一種產品不斷進取的態度。
第三,就是缺點了,首先會讓品牌變得零散,聚焦不足,給人的印象就是海量機型,於是使用者的選擇也變得簡單,就是關注配置,而忽略品牌的屬性;
其次,就是減少了大幅提升的可能性,變成小幅度提升,每次釋出新品的亮點也不是很足,總體的產品更容易走向平庸;
最後,就是可能耽誤品牌在品牌營銷上的精力,更多去談這些配置機型,而沒有精力素質品牌的整體性格。
而對比之下,有兩個品牌沒有走以上這種機海戰術,這就是華為和小米。
雖然華為也有不少機型,尤其是在中低端領域,但在高階領域,其Mate系列,P系列是熠熠生輝的,這樣就能充分壓制中低端機型對於自己品牌的代表,而讓高階機型成為自己品牌的代名詞。
哦當然,HarmonyOS是華為的另一個標誌性產品,這也是靠實力打造的。也就是說,華為靠強大研發達成的科技樹,可以抵消即使再多機型帶來的聚焦分散影響。
而小米方面,也沒有走機海戰術的路子,因為小米是AIOT戰略,打造出色的IOT裝置,而手機就沒必要走機海戰術了,打造精品,跟著技術升級的節奏走就行,沒必要技術升級一步,自己故意去走兩小步。
此外,這兩者也是唯一手機廠商中開始佈局汽車產業的品牌,其目標更大,更沒有必要在手機市場搞這種機海戰術。
總之,可以說魅藍當時是不得已而搞機海戰術,並且最終結局也是一定的。而現在搞機海戰術的品牌,可能受限於對銷量的追求,也是沒有辦法,但另一方面,可能把產品範圍放得更廣,每個單品的研發深度更深,才更有利於自身的長遠發展吧。同時, 也能給使用者帶來更多的驚喜,而不是混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