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明思宗朱由檢(1611-1644),生於立春日,父朱常洛,母劉氏。崇禎為朱常洛第五子。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勤勉,最受爭議,同時也是最具悲劇色彩的皇帝。
崇禎帝朱由檢17歲繼承哥哥天啟皇帝朱由校的帝位,按理說,成為皇帝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但年輕的崇禎帝並沒有歡喜,因為他接手的是一個風雨飄搖、支離破碎的帝國。
當時的大明王朝處於內亂、外患、地方勢力割據、龐大的文官集團把持朝政,整個大明帝國可謂內憂外患,風雨飄搖。在天啟皇帝朱由校在位時期,朝中的大小勢力平衡的相對來說還是很不錯的,有魏忠賢這把“刀”在,“東林黨”人也只好乖乖聽話了,凡是不聽話的,都被魏忠賢除掉了。在天啟皇帝朱由校去世前還給弟弟朱由檢說要好好重用魏忠賢,但朱由檢並沒有聽哥哥的話,上位不到一個月,便把魏忠賢及其黨羽連根拔除,致使文官集團日益壯大,所以之後朱由檢付出全部的精力與明末龐大的文官集團抗爭。
據說崇禎曾經夢見一個人在他的手心寫了一個有字,早朝時候問各位大臣,都有是吉利的徵兆,只有太監王承恩大吃一驚,早朝過後私下拜見皇帝,大字少一撇,明少日,加起來就是大明要少一半,崇禎很是擔憂。雖然這只是眾多傳說故事中的一個,真實性存疑,但這也說明了,明朝當時的滅亡,並非一蹴而就,而是早有預兆的,就算不是崇禎的這個“有”字夢,也有其他方面的預兆。
歷史記載崇禎帝非常勤政,他經常因為處理公文而徹夜不眠。因為操勞過度,崇禎皇帝二十多歲就已經長出了白髮,眼角也長出了魚尾紋,過早地顯露出了老態。據說有那麼一次,他去慈寧宮拜見劉太妃,竟然坐著坐著就睡著了,因為他實在是太累了,連什麼時候被人蓋上了棉被他都不知道。睡醒以後,崇禎帝苦澀地向劉太妃傾訴,說他為了處理公文,召見群臣商討國家大事,休息的時間少得可憐,已經兩天沒睡覺了,說完他還忍不住落了淚。
除了勤政,崇禎帝還發出了“文官不愛錢”的號召,作為皇帝的他以身作則,在當政的17年中,皇宮沒有任何營建,吃穿也不鋪張浪費。史志稱其“雞鳴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勞成疾,宮中從無宴樂之事”。此外,崇禎帝還六下罪己詔。作為一個皇帝,他做事不用向任何人解釋,可他卻認為國家的衰落就是自己的錯,自責不已。雖然有人認為他這是太感性了,總是承認錯誤,卻沒有效果,但是作為皇帝敢於承認錯誤,也是勇敢的一種表現吧。崇禎帝志向遠大,有擔當,他想當一個好皇帝,但是很多事往往事與願違,受性格和能力的侷限,他所能做的也只有那麼多而已。
話說崇禎雖然是個勤勉的、簡樸的皇帝,甚至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勤勉的皇帝,但他絕對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他猜忌多疑、刻薄寡恩胡亂更換內閣,隨意濫殺大臣,導致關鍵節點的機關常年處於癱瘓狀態。在位十七年,累積換了十七個刑部尚書和五十個內閣首輔,平均一年換一個刑部尚書和三個內閣首輔,這個頻率堪稱古代帝王之最了,而且一品二品大員崇禎殺死二十餘人,大學士殺死兩人,地方巡撫殺了十幾個,尤其是冤殺袁崇煥自毀了“萬里長城”。崇禎皇帝此舉導致國家人才匱乏,有心報國的志士既不肯也不敢為國效力了。而且他還剛愎自用,自以為是,在當時李自成多次被俘,但崇禎皇帝從未想過殺掉李自成以絕後患,反而是好吃好喝的招待,認為李自成成不了氣候,反而這樣還能襯托出他高大、仁慈的形象。而李自成的反心也是極為堅定,從未感恩戴德,只要有機會,就會跑出去扯大旗繼續造反,如此反覆,大明的氣數也消耗殆盡了。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皇帝命後宮嬪妃盡皆自殺,懿安張皇后、孝節周皇后自盡。其後崇禎皇帝親手砍殺自己的兩位女兒,昭仁公主被殺。長女長平公主因用手擋劍手臂被砍斷,倖存,於兩年後病故。又命貼身太監小毛子帶三位皇子出逃。崇禎皇帝於煤山自縊而死。
縱觀崇禎皇帝的一生,真的是一個矛盾的結合體。說其明智,實則昏庸更多,雖然明朝滅亡的原因有很多,但崇禎皇帝自身要負大部分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