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犯了胃病,大夫說,胃要養,戒辛辣。
在與辣椒說拜拜的日子裡,我生不如死。
不得不承認,我們身處在一個“無辣不歡”的時代,辣椒大張旗鼓地佔領了我們的餐桌與味蕾,不管你願不願意,都無處躲藏。
我曾自詡是能吃辣的。
在我的家鄉延邊,吃辣是一種常態,比方說辣白菜,便是我們朝鮮族人日常佐餐小菜。
不過我們延邊人吃辣,偏於甜辣或者酸辣,辣度在這個無辣不歡的時代,戰鬥值頗低,辣度與其紅彤彤的外表並不匹配。
在重慶吃了一頓火鍋,讓我在吃辣領域學會了低調。
重慶火鍋的辣,大開大合,剛直猛烈,那一鍋紅彤彤的辣椒,在鍋底中翻滾著,好似在挑釁你:“你來呀!”
久煮後的重慶火鍋,辣度爆表,吃得我鼻涕一把淚一把,當地朋友心疼我,端來一碗水,“來,洗個澡再吃!”
川渝,乃至大西南地區,集結了大批的吃辣“能力者”。
我有一位四川的朋友,每年春節後返程,必攜帶大量火鍋底料,火鍋支起來,投入兩大包火鍋底料,看得我虎軀一震,結局就是他一個人的吃辣表演。
朋友說,西南地區潮溼,吃辣可以祛溼。我不以為然,我覺得都是藉口,就是愛吃罷了。
辣,其實並不是一種味道,反而是一種痛覺。
酸甜苦辣鹹,味覺是作用於味蕾上味覺細胞的受體蛋白,而辣,則是辣椒素作用於味蕾上痛覺神經的受體蛋白,這是一條痛覺的傳導通道,所以在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辣是一種痛覺。
長期大量得吃辣,導致味蕾對痛覺的麻痺,也就出現了越來越能吃辣的現象。
前些年,變態辣烤雞翅成為了時興美食。
那時候,好像只有吃得下兩串變態辣雞翅,才算得上是吃辣的老饕。
比吃辣,比喝酒成為“同頻操作”。
誰更能喝酒,誰更能吃辣,成為了飯局上一場“秘而不宣”的競賽。誰的耐受力更強,如同在象徵著誰的意志就更加強悍。
變態辣雞翅方興未艾,麻辣小龍蝦又悄然登場……
我們細心留意,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閒暇,在中國的美食江湖,雖然你方唱罷我登場,可主旋律從未改變,那就是辣椒。
從火鍋、烤魚、麻小、水煮魚、烤串、麻辣燙、鴨脖等等美食,都離不開辣椒。辣椒不再是四川、重慶、湖南等西南地區的“禁臠”,全國人民都在吃辣。
以至於老乾媽辣醬在歐美流行,辣更成為中國飲食文化的代表之一。
辣椒是如何佔領了中國人的餐桌?
在我看來,辣椒的勝利也是一場庶民口味的勝利。這麼講,並不代表吃辣是低檔次的口味,而是源於辣椒的歷史。
最早吃辣的地區是貴州,在明清之際,貴州不是產鹽區,食鹽價格高,人們便想出了“以椒代鹽”的吃法,以提升食物滋味。康熙年間田雯所撰《黔書》中有記錄:“當其(鹽)匱也。代之以狗椒。椒之性辛,辛以代鹹,只逛夫舌耳,非正味也”。這裡的狗椒指的就是辣椒。
所以說,辣椒的崛起帶著那麼一絲庶民的無奈。
80年代以來,中國城市化程序加速,人口開始流動,現代食品商業化程度越來越高。而吃辣的口味在二三十年間,迅速地蔓延開來。
人心思動,口味也在迅速轉變。
忙碌的工作過後,只有那火辣辣的口味,讓我們的生活刺痛的解脫感,也只有那唇齒間辣酥酥的餘韻,讓我們浮躁的人心有了一絲快慰。
無辣不歡的時代,來了!
在如今的大環境,“不吃辣”成為了斷絕社交的宣言。
不吃辣,等於繞開了火鍋,燒烤,江湖菜,川菜、湘菜等一系列火辣熱鬧的飯局。
我胃疼戒辣的那些日子,想出去下館子解個嘴饞,冥思苦想半日,貌似除了日料與西餐,沒什麼可以選擇,哥們幾個一聽說要吃這個便大搖其頭,幾個人密謀後,我看著他們絕塵而去的背影,獨自在風中凌亂……
不吃辣,沒朋友,比不喝酒都嚴重!
沒有比吃辣更上頭的了!
在無辣不歡的美食江湖裡,能吃辣者當仁不讓,可獨步天下。
前陣子,在直播網路上特別流行挑戰“死神辣條”,甚至有人進了醫院,將死神辣條送上了熱搜。
一時吃辣一時爽,一直吃辣一直爽。
辣椒含有的辣椒素,與味蕾的TRPV1蛋白結合,產生類似於高溫灼燒的痛覺。而這樣的灼痛感,讓人體大腦產生身體受傷的錯覺,分泌出安撫情緒,振奮精神的內啡肽,讓吃辣的人產生“越辣越爽”的感覺。
有一陣子,我特喜歡吃“火雞面”,火雞面在網上也挺火的。
我吃火雞面,先備好牛奶(求生意識很強,有沒有),料包全懟上,咔咔咔地一通攪合,然後就是大口吃,別停,別控制,一直大口吸,吃完了直接嘬癟一盒牛奶。
咿?吃完了火雞面,一點都不辣,還有點甜。
有人會說,你個糟老頭子壞得很,我信你個鬼!
其實我這吃法,特別科學。辣椒素與味蕾的痛覺神經反應並不快速,需要時間等待,辣味才會爆裂,這就是大口吃麵的秘訣,當辣味開始發作,讓你難以承受時,牛奶已經安排上了,“解辣程式”啟動,安全上壘……
爆辣的新疆炒米粉,是我吃過最辣的美食。
作為一個吃貨,我曾作死吃過一次爆辣的炒米粉,店家多收了我兩塊錢,服務員一臉詭異地告訴我,這兩塊錢花得絕對不冤枉……
爆辣炒米粉到底有多辣?
我的經驗告訴我,吃爆辣炒米粉不能吸溜,一旦嗆嗓子,能辣得直接翻白眼。我記得當時服務員一臉慈祥地看著我。
酸辣雞雜
吃辣,是一場痛並快樂著地“自虐”。
雖然在吃辣的過程,我們在唇舌間的灼痛中,我們獲得了痛快淋漓的快意,但我們味覺的敏銳度在消退……
在現如今食品商業化高速發達的時代,辣椒不可避免得成為掩飾食材在新鮮度上的短板,“無辣不歡”的背後,往往是速凍食材的大行其道。
我們的舌頭並不能給予我們真相,作為美食文化而言,這並不是幸事。
無辣不歡的時代,我們的味蕾,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