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百億美元大單泡湯、被矇在鼓裡直至官宣才知道,對於美英澳“私結”新安全同盟並幫助澳大利亞建造核潛艇的“背信棄義”,法國和歐盟出離憤怒了。
“背後捅刀”“與特朗普行為無異”“這不是盟友所為”……法國週四不惜送上最具火藥味的言辭。
輿論認為,這恐怕是拜登政府上任以來跨大西洋聯盟之間最激烈的爭執之一,將破壞拜登修復美歐關係的努力,未來雙方合作也將變得複雜化。
空洞“安慰”難平怒氣
面對美英澳私下打造“小集團”、無情犧牲法國的鉅額訂單,自覺遭“暗算”的法國怒不可遏,火力全開。
法國外長勒德里昂週四在接受法國媒體採訪時措辭激烈,這是“背後捅刀”,“信任已被背叛”“盟友不會這樣對待彼此”;這是“野蠻的、單邊的、不可預測的決定”,就像特朗普所為,輕率魯莽,政策說變就變。
同日,法國外長、防長髮表聯合宣告表達遺憾。宣告稱,在印太地區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時,美國選擇將法國等歐洲盟友和夥伴排除在與澳大利亞的結構性夥伴關係之外,顯示美國的政策缺乏連貫性,法國對此感到遺憾。而且,澳大利亞違背合同的決定背棄了兩國的合作精神。
法國不僅在言辭上宣洩不滿,還以實際行動表達“抗議”。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法國駐美大使館取消了原定週五在大使官邸舉行的紀念“海角戰役”240週年的招待會,並淡化了紀念法國海軍幫助美國贏得獨立戰爭的慶祝活動氣氛,縮小了部分活動的規模。
法國的憤怒並非“凡爾賽式”的傲嬌,是在經濟利益受損、被盟友夥伴“坑”了之後的情緒總爆發。
據路透社、AXIOS網站稱,2016年,法國與澳大利亞簽訂價值900億美元的潛艇合同——當時被稱為“世紀合同”。雙方數週前還確認了這筆交易。然而,堪培拉現在決定“毀約”,轉而向美國和英國投懷送抱。
除了肉痛數百億美元打水漂,法國還感覺到被矇蔽和被隱瞞的羞辱。
法國防長直言,直到拜登週三宣佈這一決定時,自己才得知。
不僅是法國,歐盟也感到不快,表示完全被矇在鼓裡,美國並未事先徵詢歐盟意見。
“我想這樣的協議並非在前天敲定的。”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階代表博雷利週四說,“儘管如此,我們並沒有被告知”。
然而,美國方面卻堅稱在官宣前後,美方官員與法國同行進行了溝通和討論。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週四表示,在過去24至48小時內與法方就此事展開對話。
但在美聯社看來,這表明雙方並未進行深入的磋商。
與此同時,美國選擇的宣佈時間點恰好是歐盟公佈印太戰略前一天,被認為將歐盟推向尷尬境地。但是,AXIOS網站稱,拜登政府的一位高階官員表示,宣佈這一訊息的時間與歐盟的相關計劃“沒有關係”。
不知是為了安撫,還是出於心虛,抑或內心有愧,美國總統與國務卿都強調法國和歐盟的重要性。
拜登週三在宣佈三方安全夥伴計劃時提到了法國,重申歐洲國家仍是美國在印太地區的關鍵合作伙伴。
布林肯週四也試圖淡化美國和法國之間的分歧,強調美法作為印太地區和世界各地“重要夥伴”的重要性。他還說,美國的大西洋夥伴和太平洋夥伴在利益之間沒有區域之分。
但是,從法國的反應看,美國的空洞“安慰”顯然沒有平息巴黎的怒氣。
美法關係“很受傷”
輿論認為,法國此番毫不掩飾對美國的怒意,再次凸顯華盛頓與巴黎之間的微妙關係。
從歷史來看,法國是美國最悠久的盟友之一。法國曾出錢出力,幫助美國趕走英國殖民者,贏得獨立戰爭。
但是,《紐約時報》指出,長期以來,法國一直懷疑講英語的“盎格魯-撒克遜”集團只顧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將法國排除在外。
比方說,儘管美英關係也受倉促撤軍阿富汗的影響,但是美英澳新結三方安全夥伴表明,在安全、情報共享和軍事技術等敏感領域,對美國而言,英國仍然是比法國更受歡迎的合作伙伴。英國首相約翰遜下週訪美還將與拜登舉行雙邊會晤。
相比之下,自拜登上任以來,法國總統馬克龍迄今未造訪白宮,也尚無跡象顯示國事訪問或美法峰會不日將至。
對於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未將他居住多年的巴黎作為歐洲之行首個目的地,法國人也大失所望。
與此同時,有大國情結的法國也不願對美國亦步亦趨,而傾向於率領歐盟走自己的路,這也讓華盛頓對巴黎心存芥蒂。
面對拜登政府試圖拉攏歐盟一起對付中國,法國總統馬克龍有自己的戰略選擇。他認為,歐盟應在中美之間走一條中間路線,即尋求歐洲的戰略自主權,而不應捲入雙方日益激烈的對抗,甚至選邊站隊。他還聲稱北約已經腦死亡。
巴黎政治學院研究員妮可·芭莎蘭預測法美關係將經歷一段“非常艱難”的時期。“看起來,新的地緣政治秩序已不再需要約束性聯盟。為了對抗中國,美國似乎選擇了一個不同的聯盟,將盎格魯-撒克遜世界與法國分離。”
美歐“夏日戀曲”終結
美英澳另建新安全聯盟,受傷的不單單是美法關係,整個跨大西洋聯盟也在備受煎熬。
輿論認為,美國在撤軍阿富汗時的“獨斷專行”已給歐盟留下“傷痕”。如今,美英澳私下結伴又在舊傷口上再撒一把鹽。
《華爾街日報》稱,美英澳新聯盟所引發的爭執,正在成為拜登上任第一年裡大西洋兩端最激烈的爭鬥之一。
美聯社更是悲觀預言,拜登政府自6月與歐盟開啟的“夏日戀曲戛然而止”。
美聯社稱,從首次海外訪問選擇歐洲,到貿易和氣候議題與歐盟取得共識,拜登以支援多邊外交的姿態誓言“美國回來了”,修復被前總統特朗普破壞的美歐關係,一度讓歐盟歡呼雀躍。但是,在大國競爭、撤軍阿富汗問題上,拜登日益強硬的單邊做法讓歐盟逐漸失望。現在,美國撇開歐盟,與英澳另建安全合作機制,更讓歐盟感到吃驚、沮喪和被排斥,它們將此舉視為重返“特朗普時代”的標誌。
“這如同一聲驚雷,”法國戰略研究基金會副主任布魯諾·特特拉斯說,它可能使跨大西洋合作變得“複雜化”。
經此“背後一擊”,歐盟似乎也“痛定思痛”。
在週四公佈印太戰略時,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階代表博雷利說:“我們必須自力更生,就像其他國家一樣。”
法國外長、防長的聯合宣告也強調,最新的事態發展強化了歐洲爭取戰略自主權的必要性,歐盟應該在防務和安全政策方面變得更加獨立。
《紐約時報》稱,歐盟的印太戰略檔案顯示,法國和其他歐盟國家打算避免與中國直接對抗,而是尋求“與中國進行多方面接觸”,包括在共同關心的問題上展開合作。不過,檔案也強調,在人權等與中國存在根本分歧的問題上將予以反擊。法國與歐盟的反應“標誌著西方盟友之間在中國問題上的分歧正在擴大”。
在該報看來,拜登最新舉動或得不償失。“拉近一個太平洋盟友以應對中國挑戰,卻疏遠了重要的歐洲盟友,同時還加劇了與北京本已緊張的關係。”
(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欄目主編:楊立群 文字編輯:楊立群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笪曦
來源:作者:廖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