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廖家灣》之第二篇《秉承祖訓,賢達輩出》
作者:趙愛麗
2021年12月14日
原本對廖家灣並未準備多寫,可諸多朋友見上篇《話說廖家灣》後,給予了我極大的支援與鼓勵,極力讓我寫一寫廖家灣的續篇,真誠的情懷,讓人感動!為此斟酌再三,不能辜負朋友們的厚愛,努力奉獻出自己的拙作,掀開廖家灣的續篇……
淮河南岸的一灣窪地,古往今來,聽著淮河之水日夜向東奔流,靜靜地等待著它的主人的到來,這塊後來被稱為“廖家灣”的熱土,終於在1522年,等到了廖家灣九世公廖伏元,伏元公攜家帶口順著壽鳳驛道,踏上了鳳懷古道旁的廖家灣,伏元公成為廖家灣開拓者第一人。
廖家灣,坐落於淮河岸邊的低窪地帶,在廖九世公到來之前是一片無人廢墟,從廢棄的甑家廟,潘家巷,陳家井可推斷出,這裡曾是甑,潘,陳三家的居住地,可能因為在淮河之濱,常受淮河洪澇侵擾,難以生存,只得另遷別處,而廖家的到來卻催醒了這片沉睡多年的土地。
九世公廖伏元,明朝庠(xiang)生,也就是秀才,伏元公到廖家灣之後,秉承祖訓,耕讀傳家,勤奮勞作,開墾荒地,讓這片荒漠之地,成為廖氏子孫的美麗家園,同時教育子孫,傳承祖訓,代代相傳,廖家灣的族人們,團結一心,共同努力,逐漸成為淮河流域上的名門望族。
自廖家灣二世祖廖永安為助朱元璋打下明朝江山,廖永安為明朝功臣,成為廖家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先祖,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都城定金陵(今南京),作為勞苦功高的廖家也定居於南京,因“禍及十族”事件,廖家被貶去廣西戍邊,又因剛正耿直的廖家,不願委屈於朝廷,又被罰至鳳陽守皇陵。
雖廖家因此家族受到了極大的創傷,但因永安公,永忠公對明朝貢獻巨大,影響也巨大,所以廖家在社會上仍有一定的社會地位,雖無富可敵國,但後人仍有讀書求取功名的財力,九世伏元公從鳳陽攜家到廖家灣後,仍教育後人,耕田讀書,考取功名,做個對國家有用之人。
明末之時,廖家人仍不斷地出現名人,賢達輩出,清朝建立時,雖對明朝的功臣有所波及,但廖家也並未受太大影響,社會地位,經濟力量仍不遜色別族,廖家仍牢記祖訓,耕讀傳家。
經歷了明末及清朝兩代,廖家灣在四百餘年間,廖氏族人獲功名者八十餘人,進士,舉人,貢,監,太學生三十六人,行載邑志者一百一十四人,行載邑志者,就是廖氏族人明清四百餘年間,因事蹟或貢獻而被地方誌所記載下來的人,也就是進入歷史史冊的人,因此就一個村莊而言,廖家灣也算“藏龍臥虎”之村了!
廖家在廖家灣建村後的明清時期,廖家一直重視後人教育,而耕田,讀書,從軍是廖家人對生活的選擇,廖家少有經商之人,廖家不惜拿出重金供後人讀書,頻頻參加科舉考試,獲取功名利祿。
科舉是古時透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也是在讀書人中選拔人才,科舉制在明清時期達到鼎盛,也是最為嚴格,科考按等級分為鄉試,會試,殿試,但參加鄉試之前,必須先在各地進行院試,考中的為生,也就是秀才,成為秀才才有資格參加鄉試,鄉試考中的就是舉人,舉人第一名的就是解(jie)元;考中了舉人,才有資格參加會試,會試考中為貢士,貢士第一名的,叫會元。
成為貢士才有資格參加殿試,殿試是全國最高級別的考試,也是由皇帝親自主持的考試,全國的貢士雲集京城參加殿試,殿試中榜為進士,且分為三甲,中一甲前三名的便是狀元,榜眼,探花,因殿試中榜用黃色紙發榜,所以又稱“金榜題名”。
由此看出古時科考,層層考試,選拔人才,非常不易,而廖氏族人,在明清四百餘年間,這麼多考取功名,這麼多有志之士,有才之士,實屬不易,令人欽佩!
像廖泰,廖家灣六世公,在明英宗年間,透過鄉試考取舉人;廖家灣九世公廖伏元,明嘉靖年間參加院試,考取庠((xiang)生,即秀才;廖振鈞,在清道光年間,參加最高級別的殿試,中武進士;廖鴻鈞,廖益三在清光緒年間,參加鄉試,考取武舉人,其間還有考取太學生,國生,貢生,拔生,廩生等秀才更是許多,因此廖家後人各地做官,廖家一脈相傳,發揚光大,連綿至今。
在清朝即將滅亡時,意謂著一個新時代就要到來,廖氏族人,在即將到來的新時代裡,將會演繹出許多可歌可泣,愛國愛民愛家,流芳百世的戰歌……
為了能觸控到廖家灣這塊熱土,特抽空到了廖家灣走一走,從淮潘路口進入曾經的鳳懷古道,這條鳳懷古道穿村而過,一直走到村西頭,村西頭的大塘正面對著祠堂,祠堂旁有伏元公的大墓,祠堂也是紀念館,也是曾經古老的廖家灣小學,村西穿過鐵路涵洞的鳳懷古道早已廢棄,看著這條鳳懷古道,遙想著曾經的曾經,廖家人從這條古道上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志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