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很久以前,掐指一算是公元前53年,地中海邊的古羅馬統治層,有位叫克拉蘇的仁兄,他為了能取得赫赫戰功,打敗另外兩位大統領競爭者:凱撒、龐培,率領號稱戰無不勝的羅馬軍團,自信爆棚地去征伐東方的鄰居:安息帝國。
不幸的是,在歐洲大陸無敵的羅馬軍團,卻被安息帝國來了個團滅,還沒反應過來的克拉蘇,就被斬首了。
萬幸的是,他兒子率領的6千人軍團,突圍成功,一路向東,進入了另一個帝國!在這裡,他們第一次見識到了,數以萬計、裝備精良的騎兵軍團,然後被集體光榮俘虜。這個帝國的統治者,並沒有斬殺這群異族,而是集中安置,讓他們落地生根,繁衍生息。
這個強大而儒雅的帝國,它的名字叫:大漢帝國!而這批羅馬人的安置點,就在今天的新疆驪靬。
這是古羅馬文明與華夏文明間,有記載的第一次軍事對決,考慮到天時、地利、人和,都在大漢這一邊,所以這一戰並不能說明兩國的軍事強弱。
如果我們讓大漢帝國與羅馬帝國,來一次傾國的決戰,那誰會是最後的王者呢?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兩國之戰,最直接的是士兵裝備與戰術指揮,最根本的是綜合國力。
我們先看看兩個帝國的國力,為了公平起見,就選擇最強盛的時期來對比:羅馬的圖拉真時期與漢宣帝時期。
一:帝國的面積人口
如果沒有一定規模的面積和人口,再怎麼折騰,也成不了強國,這也是歐洲為什麼要組團,建立歐盟的直接原因。
羅馬帝國全盛時,本土加海外行省,領土總面積590萬平方公里,人口大約5000萬,其中羅馬人只有400萬,其它的都是被征服的民族,比如古希臘、古埃及等。
大漢帝國全盛時期,直接統治的領土面積630萬平方公里,被打服的屬國領土1900萬平方公里,總的領土面積為2500萬平方公里。人口6000萬,絕大部分都是漢族。
面積和人口方面,大漢帝國完勝羅馬帝國。
二.國家動員能力
這裡主要是後勤與兵員,羅馬帝國實行的是行省制,各地都有總督,有點類似於我們的分封制,離羅馬中心越遠,統治力就越多弱,在後勤調動分配方面,需要靠強勢的軍事為後盾。
羅馬帝國可召集的兵力約為35-45萬,實行的是職業化軍團建制,這一點比漢帝國的募兵制要強些。但因為士兵將領構成複雜,不是為國而戰,只是一種謀生手段,誰給錢跟誰。
漢帝國是中央集權制,對地方的控制力強,民族單一,向心力強,更多的是為了國家榮譽而戰。可動員的兵力為50-70萬。
從後勤保障和戰爭動員力來說,大漢帝國略勝羅馬帝國。
三.軍事實力
既然要幹架,最直接就是軍事實力。羅馬帝國軍隊的主力和殺手鐧就是重步兵團,最被津津樂道的就是龜甲陣。
龜甲陣中計程車兵,身披鎖子甲,手持短劍與大盾,大盾呢就像龜殼一樣,罩住士兵,佇列組成方陣,整體的向前推進。如此嚴密的防守和護甲,一般的軍隊是無法破解的,正是靠此戰術,羅馬軍團橫掃地中海,對周邊國家算是降維打擊。
大漢帝國的軍隊是以騎兵團為主,每個騎兵配三匹馬,極大地擴充套件了作戰半徑,曾經一口氣追擊匈奴1000多公里,追到你懷疑人生。大漢騎兵團的數量大約在20萬,多麼可怕的數字。
除了騎兵團,大漢帝國最牛叉的就是弩箭陣,我們都知道秦朝的弩陣厲害,漢朝作為繼承者,只會更恐怖。
對付羅馬軍團的重步兵陣,肯定不能硬衝,先來一波,遠端弩箭飽和攻擊,然後騎兵從兩翼衝陣,另外一路騎兵切斷後路,這樣的釜底抽薪,結局不用說了,羅馬帝國步兵團在大漢騎兵團面前,不毫無勝算可言。
所以,大漢帝國的整體實力是要優於羅馬帝國的,西方歷史把羅馬吹捧的過度了。羅馬帝國再厲害,只是欺負一些,還在史前或者奴隸社會的文明,比如不列顛、法蘭西等。
一旦遇到安息帝國、貴霜帝國這些強點的國家,也是無法征服的。貴霜帝國是西北的大月氏,被匈奴滅國後,逃到印度後建立的國家。
而匈奴呢,則被大漢帝國打得逃竄到歐洲,然後差點滅了西羅馬帝國,被歐洲人稱為“上帝之鞭”。
如果匈奴人是歐洲的“上帝之鞭”,那大漢帝國無疑就是那位送鞭子的。
因此,在大漢帝國眼裡,不管是羅馬帝國、匈奴帝國,還是安息帝國、貴霜帝國,都不是自己的對手。
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
這句話代表的就是實力和霸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