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在陝北延安洛川縣的賀蘇大隊,發生了一起爭執。在一家寡婦門前,兩個男人扭打在了一起。年輕的男人名叫趙豐臺,是從北京來到陝西下鄉插隊的知青,而年長的男人賀老三則是個典型的潑皮無賴,寡婦家裡只有母親和女兒王巧巧相依為命。
賀老三被趙豐臺揍得夠嗆,一邊躲閃,一邊罵道:“狗拿耗子,多管閒事。”
趙豐臺當即撂下話來,“我娶了王巧巧,就有資格為她出頭!”
都說這寡婦門前是非多,兩個大男人到底是因為什麼發生了矛盾?
北京小夥背井離鄉,插隊陝北困難連連
趙豐臺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他生活的那個年代下鄉插隊成為熱潮,幾乎每隔一段時間,政府就會召開上山下鄉的工作動員大會。作為北京小夥兒,一開始趙豐臺是不想去農村的。他認為那些地方又窮又苦,自己肯定堅持不下來。
然而趙豐臺的父母卻非常希望他能去參加下鄉插隊的活動,因為趙豐臺的成績不算好,一直讀書也沒啥出路,還不如響應國家的號召,去勞動幾年歷練一下。趙豐臺聽了父母的分析,原本堅定不屈的內心開始動搖了。
於是在1969年,趙豐臺的身影出現在了北京火車站。他將要和其他下鄉插隊的知青們一起乘上前往陝西的列車。站臺上,父母對他千叮嚀萬囑咐,趙豐臺的媽媽因為不放心兒子,還忍不住落下淚來。趙豐臺登上火車後,兩口子一直目送著火車離去。
經過幾天的折騰,這一車的知青們終於成功到達了陝北的延安地區。他們將要落戶的地方是洛川縣的賀蘇大隊,而趙豐臺的具體落戶點則是賀蘇大隊的第四生產隊。到達目的地後,這群知青們都看傻了。
“這就是農村嗎?怎麼連一條路都沒有?”“這就是我們要住的屋子嗎?全是泥牆,下雨天不會塌了吧?”“一眼望去都是沙子,田都哪去了?”
他們想象中的陝北,雖然不太富裕,但好歹也應該有牛羊,有遼闊的田地,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貧瘠到只能看見黃沙。可是沒辦法,既來之則安之。這群年輕人,還是在這個落後的賀蘇大隊駐紮了下來。
一開始,這群知青們特別不適應。這裡條件艱苦,連喝水都要節省,更不用說平日裡正常使用淡水了。而且吃穿住什麼都比不上以前城裡的日子,女知青們好歹還能得個窯洞,男知青們只能臨時住在牛棚裡。牛棚夜裡不擋風,知青們被凍得瑟瑟發抖。
慢慢地,日子漸漸步入正軌,知青們也結識了更多這裡的鄉親們。要說跟他們最熟的,還得是小姑娘王巧巧和她的母親。因為丈夫早年間出意外去世了,因此這麼些年來,王巧巧一直和她娘相依為命,大隊上憐憫她們母女二人生活困難,於是特別批准王巧巧娘去給知青們做飯,這樣好歹還能多掙一點工分。
王巧巧人如其名,生得靈巧,人小小的,相貌乖乖的,渾身透著一股機靈勁兒,而且幹活也不躲懶,又能幹又肯吃苦,因此這小姑娘特別討知青們的喜歡。趙豐臺他們這些男知青看到這母女倆可憐,常常幫著她們家做一些重活兒。
小夥幫忙幫出感情,二人互生憐愛之情
要說趙豐臺和王巧巧的結識也是有意思得很。知青們住的窯洞沒有水,便需要有人經常去打水,趙豐臺自告奮勇攬下了打水的工作。可是一開始,他連路線都不熟悉,更不要說打水回去了,於是王巧巧便領著他去。跟著王巧巧走了幾次之後,趙豐臺一個大男人哪裡還好意思麻煩人家小姑娘便自己去打水,但因為這個契機,兩個人算是正式熟悉了起來。
趙豐臺一直很欣賞王巧巧,小姑娘雖然體格不大,卻什麼活都能扛得下來。她平時給知青們做飯洗碗和他們一起勞動,甚至一些體力活兒也不在話下,不做作不矯情,是個可愛的姑娘。
而王巧巧也很崇拜趙豐臺,她覺得這個城裡來的大哥什麼都懂,眼界不知比自己寬多少,而且他身上一點都沒有城裡小夥兒的嬌氣,什麼活兒都願意衝在前面,還很願意幫助別人。可以說,這時的趙豐臺和王巧巧雖然接觸還沒有那麼多,但對彼此的印象已經是非常好了。
感情的升溫來得猝不及防,但又讓人樂在其中。開春之後,知青們要進山勞動了,這時候的王巧巧也跟著大家一起進山。雖然大家不怕吃苦,但因為山裡的條件十分惡劣,身體還是有點吃不消的。一整天的辛苦勞作下來,很多知青身上都有了深深淺淺的傷口,趙豐臺也不例外。
王巧巧看到她的豐臺大哥因為挑重物,肩膀上磨出了紅紅的傷痕很是心疼。她突然想到,娘給自己做過一個肩墊,便去請教孃親,請她也教教自己做肩墊,好送給趙豐臺。
幾天過去,肩墊是做好了,王巧巧卻又不太好意思送出去。她找到趙豐臺,害羞地說:“豐臺大哥,這是我娘做的肩墊。看你肩上有傷,我就送給你啦。”趙豐臺摸摸腦袋,不好意思地收下了:“替我謝謝大娘啊!”
當然了,明麵人都能看出來王巧巧愛慕趙豐臺,其他知青看著他倆也只有羨慕的份。因為一對肩墊,兩個年輕人感情逐漸升溫,他們互相幫助,心底對對方的情意也是越來越濃。
小夥懲治賀家老三,留在陝北組建家庭
趙豐臺與王巧巧雖然已經互生情愫,但是兩個年輕人臉皮薄,始終沒有人主動戳破那層窗戶紙。誰也沒想到,這層紙竟然是由當地有名的一個潑皮無賴給捅破的。
這個無賴名叫賀老三,整天遊手好閒,好吃懶做,沒有正經營生,還喜歡騷擾良家婦女。哪個女人被他多看一眼都覺得自己要倒黴,偏偏王巧巧娘就是這麼倒黴,被這個地痞流氓給看上了。
都說小人難纏,這個賀老三,三天兩頭就跑到巧家找她孃的麻煩,看著她家孤兒寡母好欺負,還會順手拿走一些東西,王巧巧對此非常憤怒,可是單憑她一個小女孩兒,根本就沒有還手之力。好巧不巧,這事兒被知青們知道了。
一天,趙豐臺和其他同伴們準備出去勞動,路過王巧巧家時,卻看到賀老三鬼鬼祟祟地在門口朝裡面張望。趙豐臺馬上向前跑去,一把揪住賀老三的衣領問道:“光天化日的,你在人家孃兒倆門口乾嘛呢?”
賀老三被提溜住,嘴上倒是沒客氣:“關你啥事!我來找我相好的,你管得著嗎?”趙豐臺聽了,一腳朝賀老三踢過去:“把你的嘴巴給我放乾淨點,不然見你一次打你一次,還要把你送進牢子裡去。”看著賀老三走了,趙豐臺才放心地離開。
過了幾天,王巧巧專程過來道謝,話還沒說幾句,外面急急忙忙跑來一個女知青,對王巧巧說:“快回去,賀老三又去糾纏你娘了。”王巧巧聽了,拔腿就往家跑,趙豐臺二話沒說就緊隨其後。到了家門口,果然看到賀老三在往外拖拽王巧巧的娘,王巧巧的娘正反抗著。
趙豐臺上去就是一拳,打得賀老三摔在地上。賀老三瞪著趙豐臺吼道:“你算哪根蔥,狗拿耗子,有啥資格多管閒事?”
賀老三氣急:“我算哪根蔥?我算這家的女婿,早就娶了王巧巧,你說我有沒有資格管?”賀老三灰溜溜地走了,只剩下兩個反應過來臉紅的年輕人大眼瞪小眼。
好在兩人也不是啥扭捏的人,既然話已經說開了。1975年,兩人正式舉辦了結婚儀式,組建了一個幸福的小家庭。
拖家帶口返回北京,感情和睦生活美滿
既然已經成了家,趙豐臺便打定主意留在了陝北。他成了當地一所小學的老師,每天上班下班,生活規律,簡單又滿足。兩人真是有福氣,王巧巧為她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女兒,兩個女兒都生得乖巧漂亮。
就這樣過了八年,趙豐臺升職成為了公辦教師,王巧巧也進了稅務局工作,兩個女兒出落得亭亭玉立,一家人的生活越來越好。趙豐臺對自己的生活非常滿足,常常對別人誇讚道:“我媳婦孩子生得乖,又勤快,簡直就是我的大寶貝,給我什麼我都不換。”提起王巧巧,趙豐臺總是一臉驕傲。
在陝北的生活一直持續了很久,直到2014年,趙豐臺才拖家帶口地回到北京。這時趙豐臺的爸爸已經去世了,媽媽一個人非常孤獨,趙豐臺便把母親接來與自己同住。王巧巧對婆婆也是非常盡心孝順,不只是物質上非常大方,平時也經常陪伴在婆婆身邊為她按摩,時刻照顧著她的各種需求。
緣分天註定,趙豐臺也是足夠幸運,娶了這個陝北老婆,他的一生幸福都向他敞開了大門。
結語
都說女人能頂半邊天,她們辛苦地操持著一個家。女人賢惠了,一個家裡的人都會幸福。就像趙豐臺家裡,王巧巧聰明能幹,早就成為趙豐臺堅實的後盾。無論何時,只要想到王巧巧,趙豐臺都充滿了幸福。
透過這段知青生涯,趙豐臺收穫了太多太多,好的壞的都成為了人生的風景。往後餘生,有王巧巧相伴,每一天的日子,都會是多彩的。這是上天對趙豐臺的恩賜,而這段知青往事,也成為了趙豐臺人生中一段無法磨滅、刻骨銘心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