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雖然是距離現在最近的封建王朝,但清宮留下謎案並不比前朝少,相當多的謎案到現在還沒有定論。
然而也就是因為清朝距離現在時間近,所有不少的文人筆記、野史傳聞和外國記載,為破解這些謎案提供側面論證。
今天就來說兩件特別雷同的清宮謎案:
乾隆帝踢死自己兒子的事,以及道光帝踢死自己的兒子的怪事,他們爺孫倆是真不可惜皇子。
那乾隆和道光為何要踢死兒子,他們倆踢死自己兒子的事靠譜嗎?傳聞又是如何而來呢?
1、乾隆帝發飆踢死自己的皇子
關於乾隆帝踢死自己兒子的事,並不見與清代的正史與野史之中,而是僅存在於英國人的筆記中。
在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的時候,英國國王喬治三世派遣馬戛爾尼使團訪華,使團成員大多都留下了對清朝的文字記錄。
除了正使馬戛爾尼留下日誌和報告書外,副使斯當東也留下了在清朝的覲見記錄,其他成員如隨行醫生、畫師等人,也對清朝的醫學、化學、服侍等不同方面,著重進行了細緻的考察和研究。
此外使團中還有一位隨行主計員巴羅,他在回國後著有《巴羅中國行紀》一書,記錄了自己在清朝的所見所聞。
在馬戛爾尼使團一行抵達京師後,就按照清朝官員的安排進行了分別,一部分由正使馬戛爾尼、副使斯當東率領,帶著禮物前往熱河覲見乾隆。
一部分則留在京師圓明園中,組建大型天文儀器等機器設施,等乾隆回京時候進獻。
其中巴羅就留在了圓明園裡,而且跟負責接待的清朝官員與太監混的不錯,所以得以在太監的引導下進行遊賞。
而在此期間自然也會聽太監談論宮廷秘聞,其中就包括乾隆帝早年踢死兒子的事。
事件的起因是乾隆某次南巡的時候,在蘇州被一位傾國傾城的美女迷住,對她非常的寵幸和留戀。
所以乾隆決定把她帶回宮中。
但這事被乾隆的皇后聽說了,皇后肯定不會同意乾隆帶美女回宮,於是雙方就爆發了一場爭執。
“皇后從一名太監那裡,得知他(乾隆)有了新歡,害怕收到冷遇,精神崩潰,以至得到訊息後幾天,就用一根繩子自盡了。”
冷靜下來的乾隆自然非常悲痛,於是立即返回京師給皇后發喪,結果皇后的兒子攤上了倒黴事。
他不知道應該以何種服飾面見乾隆。
“他的一個兒子,一個可愛的青年,怕引起他父親的不快,不知道怎麼去見父親。”
如果穿上喪服去面見乾隆的話,他覺得會表示出對乾隆的不敬,因為他老孃就是被乾隆害死的,怕這樣做會讓乾隆覺得自己不滿。
從而引來不必要的禍事。
但要是船上禮袍去迎接乾隆的話,又怕會顯示出對亡母的不敬,所以就非常的糾結。
於是就去找教他的師傅商議,他師傅建議他把兩件衣服都穿上,但是沒有囑咐它哪件穿裡面,哪件套外面。
於是皇子就把禮服穿在了喪服外,結果乾隆此時正在懷念亡妻,看到皇子穿著禮服而沒服喪非常氣憤。
於是皇子就倒黴了。
“看到跪在腳下的兒子沒有穿喪服,十分震驚和憤怒,認為他不盡孝道,當即狠狠地給他一腳。”
這一腳踢得是又準又狠,直接把皇子給踢死了。
“踢中一處要害,(皇子)呻吟幾天後,這一腳證明是致命的。”
這就是巴羅記載的乾隆踢死皇子的故事。
2、乾隆真的踢死皇子了嗎?
首先乾隆踢死皇子的事,清代官方史料和民間野史,都沒有進行相關的記載或演義;
其次這件事不是使團成員的巴羅親身經歷;
最後講述此事的太監,也未必是該事件的經歷者,有極大可能也是口耳相傳聽來的。
那這就能證明乾隆踢死皇子的事不存在嗎?
顯然也是不能武斷排除的,因為這個故事發生的大背景是真實存在的,唯一不確定的就是哪個皇子被踢死了。
該事件的大背景是乾隆南巡期間,與皇后發生衝突導致最後皇后自縊,並引發皇后的兒子被踢死。
所以這事件裡的皇后,明顯就是乾隆的第二任皇后那拉氏,她的死確實跟與乾隆發生衝突有關。
如果說那拉氏大家感覺陌生的話,那就說個大家熟悉點的人物,這位那拉氏就是《還珠格格》裡的反派皇后。
根據正史的記載,她跟乾隆的衝突,發生在乾隆第四次南巡的乾隆三十年(1765年),據說倆人爭執的皇后都要剪髮出家了。
“三十年,從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後剪髮,上益不懌,令後先還京師。”(《清史稿·后妃列傳》)
皇后的剪髮事件當時很轟動,無論是官員奏疏還是宮廷檔案都有提及,但唯獨沒有提及皇后剪髮的原因。
一般提到此事都是按照乾隆的口風為準,他說是那拉氏南巡途中突然發瘋了,隨後就讓福康安提前護送她回京。
結果次年皇后就病死了,她死後乾隆依舊對她耿耿於懷,甚至沒有按皇后的禮節下葬。
“比至杭州,則舉動尤乖正理,跡類瘋迷。因令先程回京,在宮調攝。經今一載餘,病勢日劇,遂爾奄逝。”(《清高宗實錄》)
所以清宮資料中遮遮掩掩的皇后剪髮發瘋,很可能是因為跟乾隆在寵幸美女的問題上,倆人發生了不可調和的衝突。
所以乾隆以發瘋為由讓她提前回京了,結果皇后用剪髮表示抗議和不滿,導致倆人徹底不可言和。
巴羅記載的這個背景是有正史佐證的,但是皇后並不是死在南巡途中,而是死在回京後的第二年。
而且查乾隆十七個皇子中,去世時間最接近皇后那拉氏的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知名度極高的五阿哥永琪。
倆人都病死於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但永琪是三月病死的,皇后卻是七月病死的,永琪死在了皇后前面,不符合巴羅故事中的描述。
所以永琪不可能是被他踢死的那位皇子。
而且永琪也不是皇后的兒子,永琪的老媽是愉貴妃珂里葉特氏,而且皇后有自己的親生兒子。
她活到成年的兒子是皇十二子永璂。
而這位永璂一直活到乾隆四十二年(1776年)才病死。
顯然作為皇后的親兒子也不可能被踢死。
所以乾隆踢死皇子的故事應系宮廷傳聞,太監們把捕風捉影的故事講給巴羅,巴羅又記載到了自己的著作中。
當然也不排除這個故事可能是真的,因為害死五阿哥永琪的病症是附骨瘡,而且生長在大腿外側,跟故事中乾隆踢到皇子下身的記載類似。
也許是把五阿哥病死的故事,附會到了跟皇后病死的故事中,所以才有了乾隆踢死皇子的傳聞。
這個故事大致可以判斷為是傳聞而已。
3、道光帝也把兒子踢死了?
乾隆帝的孫子是道光帝,道光帝在傳聞中也跟他爺爺一樣,幹出了踢死兒子的糟心事。
當然這件事宮廷檔案也是沒有任何記載的,而且民間也沒有類似的野史和傳聞,最早出於近代一位老太監的回憶錄中。
這位老太監叫信修明,著有一本《老太監回憶錄》,該書記錄了上自道光下自宣統的,清末宮廷中的一些秘聞。
其中就包括道光帝踢死兒子的事——《道光誤傷皇子》。
原文並不長,現做全文摘錄:
“據傳道光初年,老師某太史教讀過嚴,告訴大阿哥(原注:長皇子)奕緯要好好讀書,將來好當皇上。大阿哥說:‘我做了皇上,先殺了你!’老師便將這話轉奏了道光皇帝。道光大怒,把大阿哥叫來,他剛跪下請安,道光帝就踢了他一腳。正好傷了下部,沒過幾天就死了。道光甚是後悔,追封他為隱郡王。”
首先老太監信修明並不是事件親歷者;其次這也是他在宮中聽說的,所以開篇就加了“據傳”二字;最後沒有其他資料可以作證。
當然這同樣不能說明事件不存在,但是仔細推敲一下就會發現諸多不合理處,其中最大的bug就是追封問題。
回憶錄中說奕緯死後道光很後悔,所以才追封他為隱郡王,但這很容易就被推翻了。
因為奕緯雖然是道光的皇長子,但因為其母妃輝發那拉氏出身低微,所以奕緯從出生到死都沒有得到道光的寵愛。
尤其明顯的是體現在爵位上,別說封他郡王和親王這樣的高階待遇了,奕緯到死都是個貝勒而已。
而且死後還才被道光追封為多羅貝勒。
“著追封多羅貝勒,所有應行典禮,著照皇子例辦理。”(《清宣宗實錄》)
所謂“隱郡王”壓根不是他爹道光帝給的,而是他四弟咸豐帝繼位後才追封的,而且“隱郡王”得“隱”,是奕緯諡號“隱志”的簡稱。
除此之外正史中對奕緯的記錄表明,他壓根就不是被道光帝踢中下體後,沒過幾天就導致了猝死,而是患病相當長時間才導致病亡的。
在道光十年(1830年)十月十三日的時候,大阿哥奕緯就已經有了患病的記錄,道光帝還派大臣前去查問病情。
道光十一年(1831年)四月的時候,奕緯的病情非但沒有好轉,還進一步惡化到病入膏肓的地步。
雖然道光對這個大兒子看不順眼,但還是親自跑過去檢視奕緯的病情:
“上臨視皇長子奕緯疾。”(《清宣宗實錄》)
此後還多次去檢視奕緯的病情,看有沒有好轉的可能了,但最終奕緯沒有搶救過來。
所以奕緯的從生病到去世的有半年多時間,不可能是被道光帝一腳踢中下身後,沒幾天就不幸掛掉了。
“大阿哥奕緯,自上年秋間遘疾,至今春甫經就痊。茲復患病旬餘,竟爾不起,深為悼惻。”(《清宣宗實錄》)
所以這則故事應該也屬於是宮廷的獵奇傳聞,老太監在故事前加上“據傳”二字,可以說非常的嚴謹了。
雖然乾隆帝和道光帝爺孫倆,踢死自己皇子的傳聞故事非常相像,而且都來源於宮廷太監的講述。
但應該都是八卦傳聞而已。
(一家之言,求同存異,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