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到華夏中原的發源地,那麼我們不得不提到河北與河南。可以說河北河南在歷史長河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河北省級以上的文物保護單位930多處,全國都要排第一。全境11個市近一半為歷史文化名城。因此,在古墓發掘中也是一個神秘又神聖的地方.....四十年前的1968年的早晨,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早晨。在河北保定滿城的陵山山坡上,解放軍工程兵正在準備建造一個防禦工事。和往常一樣,解放軍戰士們正在陵山的山頂附近打眼放炮,就在這時,一個詭異的事情發生了。按理說炸藥一爆炸應該崩落很多碎石塊,稀稀拉拉的滾落山下。可是隻聽到“轟隆一聲”,卻不見一個石塊滾落下來,這是為什麼呢?石頭都去哪裡了呢?抱著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們的戰士爬上了山頂,決定一探究竟。
詭異的事情
這時又一個詭異的事情發生了,跑在最前面的小戰士突然覺得雙腳無力,好像灌了鉛水一樣,沉重的邁不動步,好像站都站不穩了。後面的戰士還連連嘲笑他,你是不是嚇的啊,嚇傻了吧?嚇得都腿軟了。話還沒收完,這名戰士的身體就好像被什麼東西吸住了,突然間身體猛地向下掉,一瞬間就消失在了所有人眼前。難道是這裡有什麼吃人的妖怪?還是有什麼特殊的機關?走在後面的 戰士面面相覷,大驚失色,紛紛來到前面戰士消失的地方。大家猜猜他們看到了什麼?原來前面的戰士掉進了一個漆黑的大洞,周圍散落著炸落的石塊,這些石塊就是他們要找的石頭。這個深不見底的大洞到底是是怎麼來的呢?這麼悠長又是通往哪裡呢?他們炸的是山的表面,炸藥威力再大,也不可能炸出這麼深的大洞,難道是這山本來就是空的?戰士們細思極恐,是誰有這樣大的本事,把山都掏空了呢?
戰士們繼續往前走,山洞伸手不見五指,戰士們只能藉著微弱的手電筒照出的光線摸索著前進。很快,戰士們在地上發現了散落的朽木和碎石,在往裡走,戰士們驚奇的發現,地上整齊的擺放著很多造型奇異的器物。這究竟是什麼地方,一切井然有序,似乎是有人生活過的樣子。而這個人一定不是現代人,畢竟這樣的器皿不像現代人制作出來的。裡面還會有什麼更加出人意料的東西嗎?裡面會有什麼人在居住呢?帶著這些問題,戰士們打著手電繼續前行。而出人意料的是,這個洞穴就像是個地下宮殿,越往裡走越豁然開朗,洞穴越寬闊,地上擺著的東西就越豐富。他們雖然樣式古老但是製作精美,造型各異。知覺告訴戰士們,這不是一個普通的洞穴,他可能是個古墓。但墓穴裡面的是誰,是哪個朝代的,又有多大的價值,大家無從知曉。於是為了保護這座炸出來的古墓,也為了解答上面的疑惑,戰士們立刻向上級彙報。發現這一墓地的地區位於河北保定滿城縣境內,我們剛才說過,河北是歷史文化名城。這一報告一經省級專家分析,認為這一定是規模前所未有的巨型墓葬群,有著巨大的研究價值。看到這樣的分析報告,省級領導也不敢輕易做出批示,與專家密切商討後決定將這一發現上報中央。
1968年6月18日,當時的周總理正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中舉行盛大的宴會。歡迎來訪問的外國總理,聽聞有重要訊息馬上調整安排。專門抽出時間接見了當時前來彙報的中科院院長郭沫若。幾番商討後周總理當即表示,保定滿城古墓,必須由郭沫若帶隊 親自主持挖掘工作。不管是什麼文物,一定要保護好!不能有一絲損毀和丟失。
古墓正式開始挖掘
6月27日,發掘工作正式啟動。當所有考古專家和發掘工作者進入墓穴後,都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原來,這個墓穴真可謂是別有洞天,這個墓穴裡的內部空間,蓋2層小洋樓都綽綽有餘。經過測量,真了不得,整個墓室的面積竟然有2700多立方米,有一位專家忍不住感嘆道: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墓,真是從沒見到過。隨著考古工作的進行,這座塵封多年的大墓終於逐漸展現在人們的視野。它整體略呈長方形,首先是一個20多平米的小廳他的南北兩側連線了兩個耳室,中間是寬闊的大廳和迴廊。地上擺放了琳琅滿目的文物,猶如墓主人依然生活在這個地下王宮一般,銅器漆器陶器琳琅滿目。再仔細瞧瞧這兩個耳室,南北兩個竟都是30米長,不多也不少。不同的是,南耳室陳列的是戰車鞍車和幾十匹馬匹的骸骨。就連陪葬的馬匹都佩戴著金光閃閃的馬具,可見墓主人是如何的雍容華貴。北耳室則像是一個大儲物間,地上擺放著羅列整齊的陶器等器物。由此可見這個墓穴不光是大,更是大的有講究上檔次。所有佈局安排都是精心設計的,地上排列整齊的文物也絕非凡品。看著這些美輪美奐的隨葬品,不由得令專家們心生疑惑,這個墓主人到底是何許人也呢?答案或許就隱藏在這精美絕倫的隨葬品中。
墓主人的猜測
很快,在各路專家嚴謹的研究下發現,墓穴中出土了很多銅器,銅器上大多都篆刻著四個字樣:中山內府。專家敏銳就察覺到,這些銅器應該都是來自一個叫中山的國家的王府當中。這麼看來這個墓主人很有可能就是中山國諸侯王中的一位。但是歷史上這個諸侯國有過很多代國王,究竟是哪一位呢?正在束手無策之際,一個判斷年代的重要線索出現在專家眼前。那就是眾多隨葬品中出現了多枚錢幣,根據錢幣的制式和圖案做出了判斷,這應當是中國西漢時期的五銖錢。進而專家認定位於保定滿城縣的這個諸侯國,應當是西漢時期的中山國遺址。範圍再一次縮小了,墓主人必定是西漢時期中山國的諸侯王之一,那麼問題又來了,根據史書記載在這裡西漢時期的諸侯王竟然多達10位。這10位當中究竟誰又是長眠於此的那位中山王呢?
確定墓主人身份
就在大家毫無頭緒的時候,一位考古專家意外的發現了一個被大家忽略的小細節。原來在有的銅器上不僅刻了“中山內府”,還刻了具體的年份。有寫32年,有寫36年,還有的寫了39年。而在查閱史書後,專家們驚喜的發現,在這十位君主中,只有第一位君主劉勝在位時間最長,長達40多年。而其他君主可謂有些短命了,都只有十多年。這樣推算,這座富麗堂皇的大墓就極有可能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墓。雖說初步確定了墓主人的身份,但是令考古學家感到奇怪的是,整個墓室之中竟找不到墓主人的屍體。難道真如傳說所言,墓室中有什麼非凡的手段,莫非他依然生活在墓中?還是像初入墓室時琳琅滿目的生活用品來看,他又一次復活了?在墓室的右側有一張床,床離地一尺多高,在往日的挖掘工作經驗中,這應該就是擺放屍骸的地方沒錯了。可是離奇的是,這張床上只有一件衣服,衣服上佈滿了厚厚的汙泥,早已殘破不堪。屍骸為何不翼而飛了呢?這件殘破的衣服為何如此厚實呢?
金縷玉衣
懷著這樣的疑問,專家抽絲剝繭,一層一層小心翼翼的清理出了這件汙穢殘破的“衣服”。結果讓所有人瞠目結舌,這並不是一件普通的衣服........衣服竟然變得晶瑩剔透,光線甚至可以穿透過來。這竟然是一件玉石做的鎧甲,一片片一排排由玉石打磨成的薄片連結成了一件衣服。這時一位專家驚訝萬分,不由得“啊!”的一聲尖叫起來,“竟然是他!”我們來看看這件寶貝,這件衣服長1.88米,一共由2498片玉石片打磨後,又由1100克金絲相連。可以說天衣無縫,精美絕倫。整套衣服竟可以細分為頭部,上衣,褲筒,手套,鞋子,真是與日常穿的衣服沒有兩樣。真可謂是有史以來最土豪的穿搭了!
清理結束後,又一個難題擺在了專家們的眼前,怎樣把這個稀世珍寶運到墓穴外面去。誰都不敢去移動它一分一毫,畢竟年代久遠,萬一以觸及噼裡啪啦散架了可就前功盡棄了。於是考古隊想出了這樣的辦法,由5名戰士用細的鐵絲從玉片下穿過,每隔著2釐米就穿1根,就這樣用了一個下午才將搖搖欲墜的文物給托起來,萬分小心的將支離破碎的文物放到旁邊準備好的箱子裡。時至今日仍然可以清晰的看到,面積最大的玉石片是在鞋底的位置,而面積最小的則是在手套的地方,大概也只有一平方釐米那麼大。而他的工藝難度可以說相當高了,又要將玉石打磨的厚薄一致,大小相同,還需要在質地很脆的玉石上打孔穿線,可見當時的公益水平是何其精湛。但是這還不是他工藝最精湛的地方,在玉衣肚子上可以看出明顯的凸起,明顯這是量體裁衣的標誌。讓人們看到它就可以想象的到這位中山靖王大概是什麼體型了,可能是個大腹便便的君王老爺吧~~~
九竅玉器
這樣的寶貝確實實屬罕見,但是作為考古界的專家為何也如此深受震撼?為何發出了:“竟然是他”的驚歎,這是為何呢?那我們就不得不說說他的起源。玉衣,在史書上記載又叫玉匣,是一種為古代封建王公貴族特製的貼身穿在屍體上的下葬支服。這種死後穿著下葬的習俗,大約開始於戰國末,流行於東西漢。而這種喪葬習俗一直持續到了東漢末年,最終因種種歷史原因被魏文帝曹丕下令禁止使用。原本這都是史書上的文字,至今仍然沒有一個人見過真實存在的金絲玉片製成的衣服,漸漸大家也都認為這只是考古歷史上的一個神話傳說而已。如今第一次見到真真實實存在的玉衣,就連有著豐富考古經驗的考古學家都情不自禁的發出“竟然是他”的感嘆。那麼一定會有人有這樣的一個疑問,這樣好事耗力的一件衣服,為什麼古人就如此執著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就像現代科技把屍身冷凍一樣,古人相信玉石是最潔淨最有神秘力量的,這樣做可以保證屍身不腐,甚至可以起死回生。晉代道教典籍《抱朴子》曾經這樣記載:金玉在九竅,人為之不腐。人體有九竅,將玉石或黃金塞入成為九竅塞。而在墓室中除玉衣外,確也出土了玉製九竅塞,也是出土的最為完整的九竅玉器。
那是不是真如史書和《抱朴子》所云,有了玉器的加持,身披玉袍九竅填玉的中山靖王,真的活了過來。為何墓室之中竟沒有他屍體的蹤跡?其實諷刺的是,這樣多的玉器,這樣華美的玉衣,如生前無異的華美宮殿,並沒有阻止了歲月無情的侵蝕。中山靖王還在這墓穴中,也躺在高一尺的墓床上,靜靜的仰臥在玉衣當中,只是他的肉體只剩下了幾顆牙齒和一堆腐爛的渣滓。玉衣沒有讓他永垂不朽,玉塞也沒有讓他永垂不朽,永垂不朽的只有史書上他的名字。
劉勝墓葬規格的原因
就在所有的疑問都撥雲見日的時候,又一個問題湧現在考古學家的眼前。古代是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越矩是大不敬是最冒犯皇權的。就連在另一個世界是一樣,那麼下葬的玉衣也有等級之分。最高階金縷玉衣,其次銀縷玉衣,最後是銅縷玉衣。《後漢書》中明確記載,只有皇帝才能穿著金絲玉衣下葬,而諸侯王只能用銀絲玉衣下葬,其餘皇親國戚則是銅絲玉衣。這樣等級森嚴的社會,作為一個諸侯王,為何如此特立獨行?難道所有專家都搞錯了?這個墓並不是中山靖王?而是另有他人?還是個皇帝級別的大人物?其實非也非也,這要和他差點當了皇帝這件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當年的漢朝與其他朝代一樣,奉行的是嫡長子繼承製,也就是皇上和皇后第一個出生的兒子被封為太子繼承王位。原本這事和他八竿子打不著關係,偏偏造化弄人,劉勝他老爹的皇后一直沒有生下兒子。於是劉啟繼位後,一直沒有設立太子,太子之位空缺太久,必然會引起禍亂。他就準備在自己14個兒子之中選出一人作為太子,這14個兒子都是庶出,都在同一起跑線上,都有可能當太子。可是偏偏第九個兒子劉勝表現尤為突出,聰敏過人,有膽有識,最受父親的寵愛。他作為太子也順應了當時的呼聲,在出土的文物中,就有很多是皇家御用後來賞賜給了這個聰慧的九兒子。那麼為何最後劉啟並沒有立心頭肉當太子,反而將第十個兒子劉徹立為太子,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漢武帝呢?這其中還是有著源遠流長的故事的。原來,皇后一直沒有兒子,按照規矩劉啟立了大兒子李榮作為太子。不久之後,皇后被廢除,按理說母憑子貴,大兒子既然是太子,皇后理應是太子的母親慄姬。但是慄姬為人心胸狹隘,性格暴躁,經過深思熟慮仍沒有把她立為皇后。當時第十個兒子劉徹的母親王夫人,年輕貌美,性格溫婉賢淑,深受劉啟的喜愛。他最喜歡的九兒子劉勝,他的母親賈夫人早已中年,顏老色衰人老珠黃,漢景帝早就把她遺忘到九霄雲外去了。這樣一比較,王夫人可謂是完勝各位妃子,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漢景帝的新皇后。而太子的親生母親慄姬這下可失望透頂,對著漢景帝一哭二鬧三上吊,徹底激怒了劉啟。一怒之下把太子也廢除了,立了貌美如花的王夫人的兒子為太子。這就是後來大一統王朝的建立者漢武帝劉徹的上位故事。那麼我們的靖王就於皇位失之交臂,但是這並不妨礙他還是父親最喜愛的孩子,也或許是心有愧疚,劉啟將最富庶的中山國封給了劉勝。也或許是這樣的偏愛,使得劉勝破格使用了最高等級的玉衣下葬。
劉勝墓中的裝酒的容器
那作為一代明君漢景帝的兒子,到底是什麼樣的人能在眾多兒子中脫穎而出,獨受萬千寵愛於一身呢?專家們查閱史料後更是大吃一驚。在史書中對於這位中山靖王的記載並不多,而所有史料都指出了他的一個特點:為人樂好酒肉。在墓葬的發掘中也恰好證實了這一點,北耳室是一個大儲藏室,那麼都貯藏了些什麼呢?竟然是眾多的糧食和16個大缸,上書:甘醪15石,黍酒11石,稻酒11石等字樣。原來這都是放酒的大酒缸啊!接著專家們又做了十分有趣的推算,如果把這些大缸都裝滿,竟然有一萬多斤。我的天哪,一天喝一斤也要喝將近30年!而在玩樂上,還不止喝酒這麼一個愛好,他單有兒子就有一百二十人,還不算女兒。單從子嗣來看,這位中山靖王的妃子妻妾可謂數量驚人啊!在墓室的北側考古學家們就發現了一座墓,兩人的封土如此接近,基本可以判斷這是一個合葬墓。在這個合葬墓中長眠的正是他的夫人竇氏。而在她的墓穴中發現了一枚官印,上書竇須君。在墓室當中出土的長信宮等,更是美倫美觀,至今仍是河北博物館鎮館之寶。長信宮,便是大名鼎鼎的竇太后的寢宮。這位竇太后便是漢文帝的妻子,漢景帝的母親,他的丈夫和兒子便創造文景之治。那麼這位中山靖王劉勝的妻子也姓竇,說明這位竇須君與竇太后一定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這個長興宮燈,也可以堪稱古代工藝之最了。銅製宮女跪坐與地面,雙手一提一捧將燭火捧在一側,而最為神奇的是,提著燈的一隻手袖筒微垂,連衣服的褶子都活靈活現。而這隻手竟然是一個煙囪,將蠟燭冒出的煙霧和灰燼都收集起來,順著裡面的軌道落入宮燈內部。宮燈內部可以放置清水,使他成為了一個內迴圈。將煙霧灰塵很好的過濾出去,真是幾千年前就知道環保這個概念了啊!這樣的設計真是令人拍案叫絕!也難怪這位王妃連死都捨不得和這心愛的宮燈分開。由此可見夫妻二人在當時都是位高權重,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啊
總結
也或許就是這樣一個驕奢淫逸,嗜酒好色的中山靖王,才能在人心險惡的宮廷鬥爭中獨善其身;也有可能就是利用這樣的形象,脫離世俗,遠離朝堂,做一方王公也不做一國霸主。歷史的車輪總是一騎絕塵離我們而去,有多少人為長生不老而窮極一生。殊不知昨日之日不可留,時間會帶走一切,長生不老的不是肉體而是精神。我們似乎不能主宰身後的世界更不能延長生命的時間。在有限的生命力,去追夢,去學習,去肆意的享受,去自由的生長才是生命帶給我們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