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回老家看望我的母親。在村裡,遇到一位年齡比我大的同村人,他認出了我,熱情地和我打招呼:“回家了。”回家了,這簡單的三個字,說得我心裡熱乎乎的,特意停下與他多寒暄了幾句。
是啊,一個人不管安家在何處,故鄉、老家才是真正的家,才是你的根。
今天整理了“稚子牽衣問,歸來何太遲。”等六首關於回家的著名唐詩,都是杜甫等著名詩人所寫。他們雖然年齡不同,心態各異,但是詩中回家的描述、感慨,千年之後的今天,讀了依然能暖人心田。
就像王羲之在《蘭亭集序》裡所說:“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一、《回鄉偶書》其一
唐: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詩意:
少年時我離開家鄉,到了遲暮之年才回來。
鄉音雖未改變,但鬢角的毛髮卻已經稀疏。
村裡的孩子們看見我,都沒有一個認識的。
他們微笑著問我:客人您是從哪裡來的呀?
唐玄宗天寶三年(744年),賀知章已經是八十六歲高齡的老人了,離開家鄉已有五十多個年頭了。人老思歸,在賀知章多次申請之下,唐玄宗李隆基終於批准他辭去朝廷官職,同意他告老還鄉。
當賀知章興致勃勃地返回故鄉越州永興(今浙江杭州蕭山)時,他目睹世事滄桑,物是人非,無限感慨,偶然間詩情迸發,寫下了這兩首《回鄉偶書》,這是其一。
天真無暇的孩子們最能打動人心,最讓人喜歡。當他們看到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竟然操著一口本地的鄉音,卻不認識,不免起了好奇心,圍上前來,笑嘻嘻地打招呼:“老爺爺,您是從哪裡來的呀?”
這偶然的一幕,是如此的溫馨,即使是賀知章走南闖北,見多識廣,也被孩子們的純真深深地感動,賀知章詩興勃發,一篇回家的傳世佳作由此誕生,千百年來歷久而不衰。
二、《回鄉偶書》其二
唐:賀知章
離別家鄉歲月多,
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
春風不改舊時波。
詩意:
我離別家鄉的時間實在是太長了,
回來發現家鄉的人事多半消失了。
只有門前鏡湖那一湖盪漾的碧水,
被春風吹起了和以前一樣的波紋。
春風和煦,夕陽西下,賀知章暖暖地曬著陽光,欣賞著鏡湖的美景,漸漸地陷入了沉思:離開家五十多年了,家鄉的一切都變了模樣,家裡的親人、幼時的玩伴該走的都走了,只有這美麗的鏡湖和以前一樣,湖光依然盪漾。
賀知章(公元659年-744年),字季真,是詩人,又是著名的書法家,晚年自號“四明狂客”。他少年時就以詩文出名,695年高中乙未科的狀元,後來歷任禮部侍郎、秘書監、太子賓客等職。
他為人曠達不羈,嗜好飲酒。杜甫對賀知章非常尊敬,在他的名著《飲中八仙歌》裡,描寫的第一位出場的就是賀知章。
賀知章慧眼識才,在看到李白呈上的《蜀道難》後,驚呼李白為“謫仙人”,由此,李白“詩仙”的名號傳遍大江南北,名聲鵲起。
744年,八十六歲的賀知章告老還鄉,回到故鄉不久,就與世長辭,實現了他葉落歸根的願望。
看看賀知章的這兩首詩,樸素自然,朗朗上口,活脫脫得顯現出一位慈眉善目、和藹睿智的老人,他為什麼自稱為“四明狂客”呢?聰明的好友們,您肯定知道,能告訴我嗎?
三、《渡漢江》
唐: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詩意:
流放嶺南與親人斷絕了音信,
熬過了冬天又經歷一個新春。
越走近故鄉心裡就越是膽怯,
不敢打聽從家那邊過來的人。
宋之問在政治上、人品上不值一提,為人所不齒。但是,在文學才能上,宋之問的詩歌,文辭華麗,自然流暢,感情真摯,確實有高人之處。有一段關於宋之問的文壇佳話“龍門奪袍”分享給大家:
一代女皇武則天建立大周之後,有一次率領群臣遊覽洛陽龍門的香山寺。她突然來了興致,“命群官賦詩,先成者賜以錦袍”。指定著名的才女上官婉兒作為主持,負責評定詩作的優劣。
大臣們群情激昂,絞盡腦汁,冥思苦想。當時任左史的東方虯才思敏捷,第一個交卷,題目為《詠春雪》:
“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不知園裡樹,若個是真梅?”
按照規則,武則天把錦袍賜給東方虯。東方虯“拜賜。坐未安”,東方虯的屁股還沒有坐穩當,宋之問的詩《龍門應制》就寫好了(這首詩太長了,就不錄了),上官婉兒評定為“文理兼美”,念給大臣們聽,大家也都公認:“左右莫不稱善”。
於是,武則天反悔了,“乃就奪錦袍衣之。”從東方虯身上奪回錦袍,給宋之問穿上。武則天是為愛才不惜破壞自己的規則啊!請問一下東方虯先生的心理陰影又該多大呢?
這首詩是宋之問被貶嶺南,他私自偷偷返回,經過漢江時寫下的。當時他思鄉心切,真實地刻畫了自己對家鄉和親人的摯愛之情,以及重返家鄉時的激動、不安、畏怯心情。
這首詩語言淺顯,通俗易懂,描寫心理,細緻入微,樸素自然,感人至深。
我記得很清楚,1985年九月,青島地區來了九號颱風。九月七號,初中畢業的我,拖著行李,一個人坐上火車,去別的城市上中專。十一國慶節,學校放假,迫不及待地當天晚上就買票,半夜坐火車回家,第二天下了公交汽車,四處一看,才隔了二十多天,就感覺家鄉真美,真好,真親啊。這種感覺從此以後再也沒有出現過。
好友們,回到家鄉,您有過這樣的心理體驗嗎?
四、《長安秋夕》
唐:戎昱
八月更漏長,愁人起常早。
閉門寂無事,滿院生秋草。
昨宵西窗夢,夢入荊南道。
遠客歸去來,在家貧亦好。
詩意:
八月夜晚逐漸地變長,憂愁的我常常早起床。
關上門寂寞無所事事,院子裡長滿茂盛秋草。
昨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見又回到荊南幕府。
遠方的遊子重新歸來,在家即使清貧也很好。
戎昱,(744~800)唐代詩人。荊州(今湖北江陵)人,中進士後,輾轉多地為官。
戎昱年輕時風流瀟灑,器宇不凡,文采出眾。當時的京兆尹李鑾很賞識他,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只不過,李鑾嫌他的姓氏與北方少數民族之一的戎族是同一字,心裡感覺彆扭,希望戎昱改一個別的姓氏,這樣婚事就可以定下來。
戎昱知道後,寫了一首詩,詩裡寫道:“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諾從來許殺身。莫道書生無感激,寸心還是報恩人。”表達了自己對李鑾的感激,又申明不願因婚事而改姓的想法。“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諾從來許殺身。”這一句寫得非常有骨氣,成為古今傳詠的名句。
戎昱年輕時第一次進士落第後,大丈夫志在四海,他行萬里路,四處闖蕩,縱情遊覽天下名城,結交天下文人墨客。後來他倦鳥知返,當他返回到家鄉時,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詩。
俗話說“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無論外面的世界多精彩,無論自己的家境怎樣,還是在家好啊。
五、《歸家》
唐:杜牧
稚子牽衣問,歸來何太遲。
共誰爭歲月,贏得鬢邊絲。
詩意:
年幼的兒子拉著衣服問,
為什麼我回來得那麼遲。
為什麼要在官場爭你我,
只不過贏得兩鬢髮如霜。
大詩人杜牧的情況,大家都非常熟悉,不必多介紹了。
記得兒子小的時候,因為工作原因,我經常外地出差,每次回家,兒子肉嘟嘟的小身子暖暖地撲進懷裡,童聲細氣的報怨:“爸爸,你怎麼才回來,我想你啊。”這一刻,無論有多麼疲勞,立馬一掃而光,沉浸在兒子濃濃的愛意之中了。
後來,兒子上小學的時候,有一年去上海的舅舅家,舅舅逗他:“喜歡吃誰做的菜啊?”兒子大聲回答:“喜歡爸爸做的菜。”從那之後,我開始苦練廚藝,廢炒鍋裡盛上沙子練習顛鍋,買烹飪的書,看炒菜的電視、影片,到朋友的飯店裡拜師學藝,終於廚藝大進,光榮的被兒子評為三星級大廚。
現在我的額頭也出現了白髮,兒子也去了他鄉求學,已經兩年多沒有回來了。儘管可以影片、電話,可是我還是想他,想要他回家,精心給他做一頓可口的飯菜,看著他狼吞虎嚥的樣子,就心滿意足了。
六、《羌村》(節選)
唐:杜甫
崢嶸赤雲西,日腳下平地。
柴門鳥雀噪,歸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
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
鄰人滿牆頭,感嘆亦歔欷。
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
注:妻孥(音nú):指妻子和兒女。
詩意:
西天佈滿重巒疊嶂似的紅雲,陽光透過雲腳斜射在地面上。
簡陋的柴門裡鳥雀們在聒噪,千里跋涉的我終於回到家門。
妻子和孩子們發愣我還活著,發呆了好一會兒才喜極而泣。
為了躲避這亂世我四處飄蕩,能夠活著回來確實有些偶然。
鄰居們在矮牆後擠得滿滿的,他們都為我生還而感慨嘆息。
夜已深了我家裡燃起了蠟燭,夫妻相對而坐懷疑是在夢裡。
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爆發,杜甫把家屬安頓在鄜州羌村(今陝西富縣境),然後隻身投奔在靈武(今甘肅省)即位的唐肅宗。不想途中被叛軍所俘,把他押解到淪陷後的長安。
後來,杜甫冒險逃脫,幾經輾轉,757年四月,他終於趕到唐肅宗的臨時駐地鳳翔。報到之後,杜甫才回到家裡。杜甫親眼目睹了這兩年叛軍殺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難,憂憤滿懷,寫出了這首具有史詩意義的千古名篇。
兵荒馬亂,音信皆無,杜甫突然回到家裡,妻子和孩子們都驚呆了,發愣了,自己的親人活著回來了,那真是喜極而泣,抱頭痛哭啊。善良的鄰居們也為杜甫的歸來而高興,擠滿了院子,來看望慰問杜甫。夜深了,孩子們都睡了,杜甫夫妻二人執手對坐,還在懷疑這是不是在夢中。
我記得很清楚,兩岸開放不久,1988年春節前夕,我在臺灣的伯父,一位抗戰老兵,幾經周折,回到了我家。
回家放下行李,不顧疲勞,第一件事,就是由我父親和其他的長輩陪同,迫不及待地來到我爺爺、奶奶的墳前,送錢上禮之後,恭恭敬敬的跪地磕頭,不管不顧的失聲痛哭,不停的埋怨自己回來晚了,沒能給他們盡孝。
當天,家裡人來人往,猶如趕集。晚上,燈火通明,長輩們聚在一起,聊了大半個晚上。這一切,真像杜甫詩裡所說:“鄰人滿牆頭,感嘆亦歔欷。”
以上就是著名的關於回家的六首唐詩,讀後真能暖人心田。好友們,看完之後,您有什麼評論呢?歡迎一起分享、討論、轉發,請關注我的文章,不會讓您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