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戰爭時期,正面戰場上川軍與桂軍究竟誰更強大呢?若論戰鬥力的話,全國最有打仗天賦的省份究竟是哪一個省份呢?仔細對比一番的話,這個問題其實非常簡單。
抗日戰爭時期,有兩支正面戰場上很有地方特色的軍隊的,分別是川軍與桂軍,這兩支軍隊雖然都是被視為是雜牌軍的軍隊,但卻在抗日戰爭的戰場上有最為出彩的表現,甚至一度成為了戰場上最出彩的兩個耀眼的明星,有趣的是,他們雖然是正面戰場上隸屬於國民黨的軍隊,但武器裝備卻是最為平常的兩支軍隊,然而他們卻能在眾多雜牌軍之中脫穎而出,在大家都在積極抗戰的時候,甚至可以在戰績上有著更加不同凡響的表現,這一點也頗為令人感到驚異。
一,鄧公的回答
那麼,俗話說得好,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那麼,在抗日戰爭時期,廣西與四川,兩個省份的戰鬥力,究竟誰更勝一籌呢?究竟是死字旗而聞名全國的川軍更加戰績輝煌,還是廣西狼兵更勝一籌呢?多年之後,鄧公對這一段歷史,有過一個點評。
在80年代的時候,有一次鄧公等人在廣西做考察,在當時大家茶餘飯後,回憶起了往昔崢嶸歷史,這個時候,便有人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那便是民國時期,廣西軍人與四川軍人所組成的部隊,究竟誰更能打仗。
為何,這個問題要問鄧公呢?其實,非常簡單,當時大家恰好就在廣西考察,在近代時期,大家與廣西軍之間的交道也沒說打,而鄧公的家鄉又恰好在四川,這個問題,似乎別人來回答,發言權自然也是比不上他的。
那麼,他究竟是如何回答這個問題的呢?答案卻一點也不復雜,他是這樣說的,廣西兵打仗厲害,在民國的時候是比四川要強的,但是四川人在抗戰時期的意志力更強,抗戰熱情也是別的省份無可比擬的。
很顯然,在他這裡,要是隻談戰鬥力的話,是廣西贏了,至少在近代時期是這樣的,對於這樣的簡單答覆,反倒是更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因為大家都認為,鄧公可能會在這個問題上,更偏向於自己的家鄉,但沒想到,在讚揚了四川抗戰熱情的同時,客觀評價戰鬥力的時候,還是把廣西排在了前面。
那麼,這樣的評價是不是真的夠客觀呢?恐怕我們還要從歷史上找證據,畢竟這兩個省份在八年抗戰期間,都有著具體的戰績,可以供後人評說一二。
那麼,首先先來看一看這兩個省份在抗戰時期的具體地位,在近代的時候,有三句話非常流行,這三句話分別是無湘不成軍、無川不成軍、無桂不成軍,說得是三個省份湖南、四川、廣西,對於無湘不成軍,這句話的通常解讀是無湘不成將,因為近代許多著名人物出自於這裡,而不少有名的開國將軍也是湖南人,湖南最早開始我國的軍事近代化,因此常常出將星,但其實因為這裡地處一個交界地帶,所謂湘軍其實是由許多不同派系相互構成的,其實這個省份走出來的軍隊各有特色,統一的地域特徵並不明顯,無湘不成軍這句話主要指的是這個省份將星薈萃,抗戰時期還處於前線,是針對湖南在整個近代歷史上的表現來說的,這一點與四川與廣西還是有區別的,因為無川不成軍與無桂不成軍這兩句話其實專指得是抗戰時期的四川與廣西,這兩個省份出現的名將雖然略少於湖南,但湧現的意志堅強計程車兵則很有該省份的特點。
既然如此,那麼點評這個兩個省份的戰鬥力,主要要看他們兩個省份在抗戰時期的作戰風格了,在抗戰時期,川軍總共有350萬人出川抗戰,一個省份就佔據了全國兵力的五分一,而桂軍則戰績較為突出,兩個軍隊一個很明顯的特徵區別點,其中川軍非常善於守軍,但桂軍則特別善於攻,甚至還挺善於山地作戰。
二,善守與善戰
這點從抗戰時期,由他們擔任主力的兩場不同戰役就可以看出來了,其中川軍最具代表性的戰役是滕縣保衛戰,這一戰是臺兒莊戰役之前的一場作戰,是我方的一場防守作戰,在當時,日寇的進攻速度非常快,甚至想要透過南北夾擊的方式來攻擊我方在徐州附近的主力,就在這樣的情況下,當時在滕縣擔任守衛的45師,正是一支川軍部隊,在無險可守的情況下,他們拖住了數倍於己的日寇整整四天時間,為之後臺兒莊戰役的成功,打下了很好的基礎,而在這場戰役之中,王銘章師長與負責堅守主城的官兵最終全部以身殉職,城中無一人被俘,更無一人投降,堪稱是抗戰時期極為慘烈的幾場戰役之一,而這一場戰役也被視為是川軍最為典型的一場抗戰戰役,被視為是這支抗日武裝的光輝榮譽。
至於桂軍,在抗日戰爭時期,最為突出的戰績則是桂林守衛戰,而這場守衛戰甚至更加兇險,為了直接開啟我們的南門戶,1944年日寇幾乎是集中了自身最後的一批精銳,想要進行最後的一輪強攻,當時對手製定了名為一號作戰的方案,目的便是要打通抗戰時期一直沒有被他們所佔據的京廣鐵路線,在抗戰初期為了不讓日寇形成南北貫穿的鐵路線,我方付出了很大的犧牲,倘若令對手在最後時刻,攻克這條鐵路線的話,那麼毫無疑問是將破壞我們好不容易取得的戰果,因此這場戰役成為了抗戰後期最為慘烈的一場戰役,最為壯烈的一幕,便是2萬桂軍對陣15萬日寇的場面,雖然日寇的人數優勢更加明顯,但這場戰役卻從10月硬生生打到11月,最終拖垮了日寇的這一輪攻勢,在戰鬥之中,桂軍在極為不利的情況下,仍然多次展開反擊的特點也令一向目中無人的日寇心驚膽戰,當然這一戰之中,自身也付出了很大的傷亡。
另外一方面,桂軍是國民黨軍之中為數不多具有一定游擊戰能力的軍隊,甚至還在遊擊作戰的時候,碰巧擊殺了日軍的一個11軍司令官,而這個日寇的司令官名叫冢義攻,是我國在抗戰時期擊斃的最高級別敵方將領,因為這個巧合戰果還粉碎了日寇的一個進攻方案,這也算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戰果了,在抗戰戰爭時期,國民黨之中雖然出現了一些善於使用重火力裝備的精銳部隊,比如抗戰前期的德械師,但普遍缺少善於進行靈活行動的部隊,雖然他們也有一個敵後戰場,人數有足足70萬,但後來卻在中條山會戰之中遭到了慘敗,在這個方面,國民黨軍很明顯一直都是弱項,不過桂軍卻是一個罕見的例外,當然也僅僅是在國民黨軍之中表現較為出色,相對於能夠與民眾緊密結合的我軍,還是遜色了不少。
從這方面來看,單說戰鬥力的話,桂軍是更勝一籌的,畢竟上兵伐謀,在戰場上,最主要的一點,還是要儘量在自身傷亡較少的情況下,更多的殲滅敵軍,在當時軍隊傷亡普遍較大的情況下,桂軍則殺敵更多,戰鬥力方面是可圈可點。
當然,在這一點上來看,抗戰時期的川軍確實更加值得敬佩,川軍往往是以自身傷亡是對手的五六倍的情況下,最終守住陣地的,除了滕縣保衛戰以外,在淞滬戰場上,也是如此,在淞滬戰役期間,川軍是最早趕到上海的一支地方部隊,比桂軍還早了幾天,而他們的傷亡也是最為慘烈的,其中一個26師當退出戰場的時候,原本一個5000多人的雜牌師只有600人生還,其中4名這個師之中的團長,也有2人犧牲在了戰場之上。
在整個抗戰時期,四川軍人參加抗戰的人數佔據了總數的五分之一,而陣亡人數,也佔據了總數的五分之一,此外因為這個省份是抗戰的大後方,在經濟上也是出力最大的一個,正是因為有了天府之國作為保障,我們才能在八年的艱苦歲月裡,成功地抵抗住一輪又一輪的敵寇攻勢。
當然,桂軍傷亡雖然比川軍要小一些,但因為對手很強大,桂軍的傷亡也很大,淞滬會戰也損失了數萬戰力,在抗戰以前桂軍主要憑藉血性鬥狠,善於貼近對手進行纏鬥,所以在軍閥混戰之中,可以做到經常佔據上風,但面對火力更加兇猛的日寇,這樣的老戰術很明顯是不行了,雖然依舊可以打出大反擊這樣的戰績,但也並沒有改變淞滬戰役的被動局面。
其實,關於四川與廣西兩省民國時期戰鬥力的差異,有一場戰鬥非常能夠從側面反應出問題,那便在淞滬會戰之中的薀藻浜沿岸附近的戰鬥,當時在川軍進入戰場之後,這片陣地主要是由川軍負責防守的,正如之前所說,由於抗戰初期日寇的攻勢太過兇猛,所以最終付出了強大的代價,我方仍然沒有守住這片陣地,而後來在桂軍的21集團軍趕到之後,則專門針對這個陣地進行了一次大反擊,而這次大反擊則是這場戰役陣地戰階段唯一的一次大反攻,其中非常接近這一處陣地的幾個據點先後被我方佔據,就差一步就能重新奪回這片陣地。
兩軍互相配合之下,細微的表現差異上來看,後者略高一籌確實是事實,當然,無論戰績如何,這個兩個省份的戰士同樣都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當然他們也是同樣值得我們敬佩的抗戰英雄。
三,造成差異的背後原因
那麼,為什麼,在民國的時候,這兩個省份都勇敢地浴血抗戰,四川參軍的人數還要更多,為何,戰鬥力上,還是廣西軍人更強一些呢?其實,這則要從兩個省份之間的區別開始說起了,首先先來看一看廣西,廣西狼兵的名號之所以在抗戰時期這麼響亮,有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廣西狼兵的名號其實在抗戰之前就有了,這個省份善於打仗這一點自古以來就是如此,近代軍事化的歷史也相當早,這一點是地理閉塞的四川在那個時候所不能比的。
廣西人為何自古就比較有打仗的天賦呢?其實一個主要是緣由是因為這裡太過偏遠,山丘又很密集,缺少大平原地帶,先秦時期還是荒無人煙的嶺南,南越王趙佗甚至在漢朝建立後依舊割據地方,等到漢朝傳到第七個皇帝漢武帝的時候,才把這個地方收復了回來,直到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前,這裡都相當偏僻,就算後來古人衣冠南渡,也更願意去廣東等地定居,不願意來廣西這個偏遠的地方,窮山惡水,又自古都是南疆,所以古時候這裡戰爭就不少,因為這個緣故,廣西人在軍事上有天賦這一點就並不奇怪了。
另外一方面,廣西的桂軍在軍閥混戰的時候就嶄露頭角了,也參加了北伐戰爭,而後來李宗仁、白崇禧還和蔣介石一爭高下,打了場蔣桂戰爭,因為這個緣故,所以一直以來,不管是什麼型別的戰爭,桂軍的戰鬥力都很強,這一點也是毋庸置疑的,而白崇禧的部下們擅長山地作戰這一點,也與我軍非常相似,在解放戰爭時期,青樹坪戰鬥便對我軍造成了一定的阻礙,不少優秀的開國將領也表示,雖然在解放戰役時期,大部分的對手都不堪一擊,但至少白崇禧手下計程車兵是挺善於打仗的。
當然,即使如此,就算手握著會打仗的兵,指揮官自以為是,也照樣無濟於事,白崇禧雖然一度沾沾自喜,但最後他的手下還是被我軍全部殲滅了。不過,一支軍閥的沒落,並不能證明這裡的人不善於打仗,後來在解放後的對越自衛反擊戰裡,不少廣西籍的軍人也有著非常優秀的表現。
其實,除了抗戰以外,在明代抵抗倭寇的時候,廣西狼兵就已經有很不錯的戰績了,因此在抗日戰爭時期,對於這樣一夥渡海而來的敵人,他們其實並不陌生,面對自己的宿敵,當然是非常能戰。
說完了廣西,讓我們再來看一看,四川的那裡是一個怎樣的情況,其實之所以說他們的戰鬥力在民國時期弱於廣西,其實更多指得也不僅僅是抗戰時期的戰績,而主要是在近代時期,總體的表現,因為在抗日戰爭之前,四川的這幾位軍閥可以說在全國都是最墊底的了,由於這裡環境較為閉塞,而四川倒是又有不少軍閥各自割據稱王,所以這裡發生軍閥混戰非常多,也非常雜亂,大大小小的衝突足足發生了四百多次,每年都有大的戰事。
但這些衝突往往都呈現菜雞互啄的姿態,雙方打了很久,半天誰也沒辦法互相奈何對方,到了最後,雖然出現了一個四川王劉湘,但四川其實仍然內部派系林立,鄧錫侯、楊森等人都是四川主要的大軍閥,彼此之間也互相不服氣,山頭之間經常內訌,內訌過後卻又沒有什麼結果。
而當時川軍人手拿著一杆煙槍的形象,也使得大家普遍有點瞧不起他們,正因如此,當初在抗日戰爭之前,對於川軍抱有期望的人並不多,但誰也沒有想到,雖然在軍閥混戰的時候,表現不佳的他們,到了民族危機存亡的關頭,卻非常善戰,全省踴躍報名從軍,還有一位老父親,親手製作了一份死字旗給兒子,鼓勵兒子為國盡忠,而這個故事也成為了當時非常感人的一幕,鼓舞了當時許多致力於抗擊日寇的青年戰士,更有趣的是,原本這幾路軍閥彼此之間形同死敵,但卻在抗戰這件事上出奇的一致對外,後來劉湘本人的那句不驅日寇,川軍誓不回鄉的名言也成為了一段佳話,他本人也在後來率軍出川之後,在戰爭時期,突然染病去世。
那麼,為何,川軍前後發生了這樣的變化呢?原因並不複雜,這個省份素來都是有著天府之國美譽的地方,從古至今,這裡的人們都很看重江湖情誼,相對來說,並不是那麼熟悉兵荒馬亂歲月,也並不是很好動槍弄武,更喜好以和為貴,民國時期這裡軍閥混戰之所以難分勝負,主要是緣由也在於此,雖然戰事頻繁,但往往都不激烈,所以最終往往都是以江湖規矩解決問題,而分不出一個誰強誰弱,所以自始至終顯得戰鬥力都很弱,這個時候的四川人,並非不能戰,只是不願意自己人和自己人打得太過死去活來,其實在軍閥混戰期間,川軍倒也曾經打過一次勝戰,原來那個時候,雲南唐繼堯曾經看見四川的軍閥戰鬥力如此弱之後,曾經派人進攻四川,想要拿下這裡,但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次一看到有個陌生人進來了,原本內訌的四川軍閥忽然團結了一次,把他給攆了出去,可見平時不好戰的老實人其實也未必不能戰。
當然,也正是因為他們重視江湖義氣,所以格外重視忠誠,因此在抗日戰爭時期,反倒能夠迸發出強勁的戰鬥力,而又因為他們人數很多的緣故,因此也就成為了正面戰場上,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其實,如果可以的話,又有誰願意上戰場呢?然而,祖國山河已危,倘若覆巢,焉有完卵,所以這個時候,把原本想要安逸的老實人逼急了,他們的戰鬥力自然也是很兇猛的,當然也正是因為如此,在抗戰結束之後,川人自然也就沒有興趣捲入到內戰之中了,所以在解放戰爭期間,是很少能夠看到如抗戰時期那般川軍的身影的。
當然,在抗日戰爭時期,川軍除了意志堅定以外,也還是有自己的戰法優勢的,這一點與同樣曾被視為弱旅的黔軍有點類似,他們都有一個特點便是很擅長山地防守,而作為對手的日寇在這方面並不算很突出,這也確實使得他們的善於防守成為了一個主要的特點,畢竟四川也是一個多山的省份。
當然,雖然說每一個省份之間各有特色,做出的貢獻也並不盡相同,但無論如何分析,在這場捍衛民族尊嚴的正義之戰之中,每一位勇敢的抗戰英雄都是值得被尊敬的,正是在那樣的一個至暗時刻裡,人們能夠放下原本的成見,選擇攜手一致對外,才有了後來我們的偉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