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讀諸葛亮的《出師表》時,有一個十分困惑的問題,就是在表中諸葛亮提到一個人就是向寵,對向寵十分欣賞: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之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也。”
按說這樣一個被諸葛亮特別推薦的人,應該在歷史上建功立業攻城拔寨,立下赫赫戰功的將軍,但查閱此人,卻發現一聲並未有什麼出色的戰績。
唯一的亮點就是夷陵之敗後,蜀漢大軍紛紛逃亡,慌不擇路,隊伍散亂,只有向寵所率領的軍隊比較完好,得到了劉備的稱讚。
但劉備也僅僅是稱讚一句而已,並未封賞和提拔重用。因為考察一個人需要很長時間,而不是一兩件事。
但諸葛亮卻對向寵大加讚賞,極力推薦,實在令人無語。
《三國志·向朗傳》:先主時為牙門將。秭歸之敗,寵營特完。
建興元年(223年),劉禪即位,向寵被封為都亭侯,後提拔為中部督,負責管理宮廷宿衛軍。
也就是說他是負責保衛皇宮的御林軍首領,並未隨諸葛亮北伐。
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北上漢中,臨行前上《出師表》,其中提到向寵,向寵又被提拔中領軍。
延熙三年(240年),南疆蠻夷叛亂,向寵率禁衛軍前去平亂,結果戰死。
作為禁衛軍的最高指揮官,居然被殺,也是無語了……
由於向寵平時深得部下軍心,部下奮力衝殺,把向寵的遺體奪回,送回成都安葬。
諸葛亮平定孟獲的時候,七進七出,毫髮無損,向寵卻把命丟了,簡直是令人無語。
向寵一生並沒有什麼大的成就,以至於羅貫中在寫《三國演義》的時候,僅僅是在《出師表》裡提到過向寵,其他地方壓根沒提,可見向寵在羅貫中心目中毫無存在感,以至於在演義中也都沒有提到他。
看到這裡,我對諸葛亮識人能力產生了巨大的質疑。
許多人都喜歡跟自己氣質類似的人,比如諸葛亮就喜歡馬謖。
但劉備一眼看出馬謖是個草包,白帝託孤的時候,特別說到馬謖,告誡諸葛亮不可重用,結果諸葛亮把劉備的話當耳旁風。
《三國志》卷39:先主臨薨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猶謂不然,以謖為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
諸葛亮是謀士出身,當然對謀士非常看重,所以與馬謖趣味相投,視為知己。
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丞相諸葛亮深加器異。”
看這樣子,是要把馬謖當接班人來培養了。
結果出了闖了大禍!
228年諸葛亮出祁山,不顧眾人反對,不用宿將魏延、吳懿,反而提拔小參軍馬謖為主帥去守街亭。結果馬謖在街亭佈陣時違背諸葛亮交代,且不聽副將王平諫言,在山上佈陣,被魏將張郃打得大敗。
建興六年,亮出軍向祁山,時有宿將魏延、吳壹等,論者皆言以為宜令為先鋒,而亮違眾拔謖,統大眾在前,與魏將張邰戰於街亭,為邰所破,士卒離散。亮進無所據,退軍還漢中。謖下獄物故,亮為之流涕。(《三國志·馬良馬謖傳》)
丟了街亭,讓蜀軍被截斷了後路,不得已放棄隴右三郡,退守漢中,第一次北伐就這樣草草結束。
追究罪責,罪在馬謖,諸葛亮只能揮淚斬馬謖。
習鑿齒:“諸葛亮之不能兼上國也,豈不宜哉!……先主誡謖之不可大用,豈不謂其非才也?亮受誡而不獲奉承,明謖之難廢也。為天下宰匠,欲大收物之力,而不量才節任,隨器付業;知之大過,則違明主之誡,裁之失中,即殺有益之人,難乎其可與言智者也。”(《三國志·卷三十九·蜀書九·董劉馬陳董呂傳第九》)
胡寅:“街亭之敗,罪由馬謖;箕谷之敗,咎自鄧芝。兵多於賊反為賊所敗,而諸葛公以為病在一人。”(《致堂讀史管見》)
諸葛亮死後,他推薦的蔣琬、費禕等人相繼掌權,但這二人都閉關自守,很少發動北伐戰事。
督農楊敏曾經在背後詆譭蔣琬:“蔣公這個人作事憒憒(糊塗、昏庸),實在是不如諸葛亮。”也是中肯。
249年,劉禪授姜維假節,姜維出兵北伐。但姜維每次想大舉出兵,費禕都表示反對。他認為諸葛亮在世時五次北伐都沒有成功,更何況是他和姜維。所以他主張保境安民,姜維每次北伐都被他嚴格限制在一萬名士兵一下。
《漢晉春秋》曰:費禕謂維曰:“吾等不如丞相亦已遠矣;丞相猶不能定中夏,況吾等乎!且不如保國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業,以俟能者,無以為希冀徼倖而決成敗於一舉。若不如志,悔之無及。”
從另一個角度說,諸葛亮死後,蜀中就沒有了能臣,都不如諸葛亮,一代不如一代,如此一來,蜀漢不滅亡也就沒天理了……
而這兩個人都是諸葛亮提拔起來的,所以說諸葛亮也難辭其咎。
後世對這兩人也頗有微詞,認為他們守成有餘,而開拓不足。
陳壽:“蔣琬方整有威重,費禕寬濟而博愛,鹹承諸葛之成規,因循而不革,是以邊境無虞,邦家和一,然猶未盡治小之宜,居靜之理也。”
裴松之注:“臣松之以為蔣、費為相,克遵畫一,未嘗徇功妄動,有所虧喪,外郤駱谷之師,內保寧緝之實,治小之宜,居靜之理,何以過於此哉!今譏其未盡而不著其事,故使覽者不知所謂也。”
成海應:“費褘之材,蜀中無與之敵矣。但雅量不及蔣公琰。蓋公琰深淺莫測,文偉果於敏給,此所以短也。諸葛武侯連屯漢中,以圖中原,蔣公琰屯涪,欲由漢沔以襲荊州。文偉給姜維兵,不過萬人,而只欲保國治民。雖材之不能及,亦其勢然也。魏勢甚固,未易可圖。及褘卒,姜維動引大兵,功績不成,蜀之亡已兆矣。悲夫。武侯出師時,以董允郭攸之等侍中,故奸壬無得以伺,及文偉之世,不能屏逐黃皓,時無忠貞之士故歟。又可嘆也。
後來收了姜維,姜維在與鄧艾大戰時也是被鄧艾壓著打。
一方面是魏國國力強盛,二來鄧艾個人能力很強,所以導致姜維戰果寥寥。
大將軍姜維得罪黃皓,被迫率軍遠走沓中屯田,導致國內防守空虛,被魏國乘虛而入。雖然姜維及時趕了回來,但百密一疏,忘了守衛陰平,被鄧艾偷襲成功,蜀漢滅亡。
從以上諸葛亮提拔的幾個人來看,這幾個人都有問題。
向寵領兵打仗作為主帥竟然被殺,不能說他曉暢軍事吧?
馬謖誇誇其談紙上談兵,本來就是給參軍謀士,結果被諸葛亮委以重任,導致第一次北伐大敗;
蔣琬費禕二人守成有餘,開拓不足,但是的蜀漢在三國之中實力最小,不開拓發展就是沒滅亡。
姜維更別說了,北伐屢戰屢敗,防守魏軍有漏洞,被敵人所乘,導致國破。
在亂世之中,人才比什麼都重要,諸葛亮的提拔人才的眼光有很嚴重的問題,以至於在他掌權時和他死後,蜀漢陷入了困境之中,最終被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