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月,紅軍佔領遵義,中央在召開遵義會議的時候,對戰爭的失敗進行了深刻的總結,也確立了毛主席領導紅軍作戰的路線。幾十年後,毛主席每當回憶起遵義會議的時候,都經常說:“他是最早支援我的人,是他在遵義會議上投出了關鍵的一票。”
這個人到底是誰呢?他是如何為毛主席投出關鍵的一票的?
危急關頭挽救革命
1934年10月,紅軍因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進行戰略轉移,由此拉開了紅軍長征的序幕。長征初期,紅軍遭受了巨大的損失,陷入極其危險的境地,中國革命處於最危急的關頭。為了扭轉這樣的局面,中央相繼召開了一系列的會議。
特別是遵義會議,在這一最危急的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在會議上,大家都在思考這次失敗的根本原因,也對博古、李德等人不顧實際情況,就將國外作戰經驗照搬過來的作戰方式十分不滿。所以越來越多的領導人,對毛澤東選為紅軍軍事指揮的呼聲也越來越高了。
已經意識到問題嚴重性的王稼祥,早在這次會議之前,就向張聞天表達了他認為應該換毛澤東來領導的想法,張聞天聽後也表示:“毛澤東同志打仗有辦法,比我們有辦法,我們是領導不了啦,還是要毛澤東出來。”
王稼祥此前常常會和毛澤東一起進行深入的談論,在兩人談話期間,王稼祥逐漸被他的遠見給深深折服了。於是在這時候,他的內心對於讓毛澤東來領導的決心也越來越堅定了。緊接著,王稼祥又找到周恩來,又找到其他負責人,都一一交換了意見,並同志大家召開遵義會議這件事。取得大家的支援後,他便通知博古來開會。
因為轉移期間,大量電子通訊器材被毀壞,中央蘇區和共產國際的聯絡也就此中斷,再加上長征已經進入到了茫茫大山之中。這種隔斷,似乎給予了中國共產黨自己決定自己命運的機會。
對於這次的會議,王稼祥和毛澤東、張聞天一道做了精心的設計。會議一開始,博古就趾高氣揚地總結這次戰爭失敗的原因。但他並沒有提出自己的指揮失誤等等這些問題,而是將這次戰爭的失敗都歸於了地方資源好、人數多以及火力強盛等方面。他的這一推卸責任的報告,沒有得到與會的領導人的認可。
在周恩來做完了報告之後,張聞天隨即就做了個反報告,瞬間擊中了這次軍事路線的要害。這其實也是毛澤東、王稼祥等人經過充分醞釀研究得出的集體意見。張聞天結束之後,毛澤東開始了發言,一個多小時的講話中,他說理透闢,語言幽默,著重指出了這次的錯誤路線。
對於毛澤東的發言,大家都紛紛點頭。聽這眾人的發言,李德一句話也沒有說,只是坐在門口不停地抽著煙。隨後,聶榮臻繼續說道:“我同意毛澤東同志的話,李德同志在指揮方面確實有失誤。”接著王稼祥也表示:“我十分贊同毛澤東同志的發言。”
大家在紛紛發表意見的同時,對博古依舊是很好的態度,既沒有壓制對方,又拒絕了個別人的挑撥性意見。但此時的博古,依舊是有些不可置信,甚至有些憤怒了。
一直在聽眾人說話的朱德,此時也很嚴肅地表示:“有什麼樣的本錢,做什麼樣的事,本錢都沒有,還打什麼洋仗?如果領導層還要繼續這樣錯下去,我們就沒有繼續跟著的必要了。”聽到朱德這一番話,領導人們才都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這樣看來,由於毛澤東、王稼祥、張聞天精心策劃了會議的議程,使得整個會議進展順利,達到了會議預期的目的。就在這時,王稼祥再次發話了:“我十分贊同總司令的看法,錯誤的領導就必須要改變,所以高層領導必須要重新考慮。”
然後他又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就是由毛澤東來領導中國革命和紅軍,是最為合適的。這可以說是遵義會議上的關鍵一票,也為確立毛澤東在中央的領導地位有著十分重要的貢獻。
在中國革命的轉折關頭和重要關頭,毛澤東能得到大家的支援是很關鍵的。而在這一過程中,首先站出來公開支援毛澤東、並積極為此展開工作就顯得十分的重要。王稼祥扮演了這樣一個角色,而且充分發揮了這一個角色的作用,才能在最後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
在這樣的情形下,遵義會議的第三天,周恩來主動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並表示會虛心接受各個同志的批評,也十分贊同並極力推薦毛澤東作為紅軍的指揮者,也請求組織將他的職務撤掉。聽到周恩來這一番話, 博古和李德十分震驚,他們從沒想到周恩來竟會做出這一番舉動。但此時,周圍的其他同志們卻紛紛為周恩來熱烈鼓掌。
毛澤東的領導地位確定了之後,如何讓革命事業轉危為安,走向勝利,依然面臨著多方面的重大挑戰。根據敵軍的變化,毛澤東及時制定了合理有效的策略,很快便取得了四渡赤水河的勝利。
遵義會議之後,毛澤東對王稼祥也一直十分倚重和關懷。長征結束,紅軍到達陝北之後,王稼祥開始常駐延安協助毛澤東工作,既是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又是毛澤東的重要助手,對毛澤東幫助很大。王稼祥傷病復發後,毛澤東對他也是十分關心,並對他的工作做出妥善安排。
後來王稼祥才得知,自己差一點就不能參加長征,跟著其他領導人一起參加革命了。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王稼祥因為受傷還在休養。紅軍隊伍即將出發時,軍委給他派來了幾個擔架員和專門照顧他的醫護人員,還送來了馬匹,準備用馬和擔架交替帶著他行軍。
博古當時在商議轉移人員時,曾想把王稼祥作為重傷員留在老百姓家養傷,把毛澤東也作為身體不好的給留下。但當時許多同志們都為他們力爭,說毛澤東是蘇維埃共和國主席,絕對不能留下。毛澤東等得知王稼祥也要被留下後,都為他爭辯,說他重任在身,必須隨軍行動,所以最後博古才同意。
這件事讓王稼祥深受感動,並且為自己能參加長征而慶幸,又為毛澤東等在關鍵時刻這樣關懷和幫助自己而深懷感激。
初次見面一見如故
1929年底,遠在蘇聯學習的王稼祥聽說毛澤東、朱德在井岡山建立了革命根據地,便決心回國加入革命。1930年,他轉道西歐回到上海。第二年,當時根據地急需領導幹部加強領導,中央便派王稼祥、任弼時、顧作霖三人,和兩個共產國際駐華人員,一起前往江西瑞金。
在紅軍的護送下,王稼祥一行人終於來到了江西寧都縣的青塘,並且以中央代表的身份參加了蘇區擴大會議,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王稼祥第一次見到了仰慕已久的毛澤東、朱德等領導人。他饒有興味地觀察和傾聽著毛澤東等人的言談,為自己能置身於他們中間而感到高興。
會上,毛澤東那帶著濃重的湖南鄉音,以及紅軍將領們對他的信服之情,都給王稼祥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會議間隙,他忍不住走過去對毛澤東說:“澤東同志,我剛從白區來,很多情況不瞭解,對打仗更是外行,聽了你們的發言,深受啟發。會後我再向你專門請教,可以嗎?” 毛澤東忙點點頭道:“自己同志,莫客氣,我也正想向你請教呢!”
第一次見面就讓兩人一見如故,為他們之後第二次會見、一起工作做了鋪墊。
會議結束之後,部隊轉移到了五六十公里以外的龍岡古鎮。王稼祥住下不久,就被請到毛澤東的住處。兩人再次見面時,忍不住一起熱情握起了手,王稼祥先開口說:“毛委員,我早就看過你寫的很多重要文章,真是得益匪淺。”
毛澤東也接著表示:“稼祥同志,我也拜讀過你對立三路線的批判論文,寫得有理有據,頗有見地。” 兩人這一次見面,上來並沒有過多的客套和寒暄,一落座就促膝交談起來。
毛澤東首先問王稼祥,從他的個人經歷問到莫斯科的情況;從他對馬列中的某個觀點問到對斯大林的一些看法;從四中全會的經過問到他初進蘇區的印象,王稼祥都一一作答。隨後,王稼祥也迫不及待地開始請教起對方,從湖南的農民運動問到井岡山的鬥爭,從紅軍的壯大問到根據地的發展。
儘管他們的見解很多都不是很一致,但卻能坦誠相待、各抒己見。聊完了之後,毛澤東興奮地坐到桌子前,拿起毛筆,在鋪好的毛邊紙上行雲流水般地寫下兩行字,然後得意地對王稼祥說: “來,請你欣賞一副對聯。”
王稼祥湊近一看:“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退我進,敵疲我打,游擊戰裡操勝券;大步進退,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運動戰中殲敵人。”果然一副佳對,王稼祥反覆讀了兩遍,便準備要抄下來。
毛澤東阻止了他,說道:“不必了,這張就是專為你寫的。不過不是請你欣賞書法,是為了便於你記得這幾句口訣。我們蘇區軍民,特別是紅軍指揮員,人人背得,並且就是靠這個打贏敵人又發展自己的。”
王稼祥邊看邊聽,連聲讚道:“好,好得很!概括得簡單明瞭,言簡意賅。你的書法也很有功力,自成一體,令人佩服!”毛澤東也笑道:“見笑了,比不得你們留過學吃過洋麵包的學問家。不過,我這副對聯可是哪個洋學堂也學不到的喲!”
王稼祥忙說:“對,對。你一直在與敵人鬥爭的第一線,閱歷深而廣,經驗極豐富,我得好好向你學習。”毛澤東說:“自己同志,不要客氣嘛!我可以介紹些檔案材料,請你抽空看看,可以從中瞭解我們的工作和許多情況。有的是本人執筆起草,也請你不吝指教。”
王稼祥也真誠回道:“是,我們都不必客氣。”毛澤東笑道:“好,一言為定,從今有什麼說什麼,還可以爭論、吵嘴,不過,君子動口不動手!”毛澤東邊說,邊從檔案箱中取出厚厚一疊材料。這其中很多都是會議上的決議,和各地方情況報告和總結材料,內容很廣泛。
毛澤東一邊熱心地介紹著檔案材料,一邊伸手去摸煙,誰知掏出來的是個空煙盒,他們剛才聊天的時候都給抽完了。王稼祥見狀,從口袋裡掏出一包從上海帶來的用以掩護身份裝闊氣的名牌煙,說:“哦,我這裡還有一包好煙呢!”
毛澤東一看,瞬間高興地說:“好!三炮臺,真難得!”但開啟煙盒一看,只剩下最後兩支了。毛澤東看見後,隨即安慰道:“那正好,你我二人一人一根。”
正在兩人談話間,窗外卻突然響起了一陣嘹亮的號音,此時他們才反應過來已經是清晨了。於是毛澤東先道歉,說道:“我們暢談一夜,誤了你的好覺,抱歉,抱歉!”王稼祥隨即也深感歉意地說:“不,該道歉的是我,我影響了你的休息,實在慚愧!我該告辭了,你快休息一下吧!”王稼祥拿著資料檔案,和毛澤東作最後的告別後就匆匆離開了。
毛澤東心中的王稼祥
在王稼祥心中,毛澤東一直是他所仰慕的物件,而在毛澤東心中,王稼祥也是他一位很欣賞的政治家。他善於總結經驗教訓,看問題有他自己獨特的視覺,分析問題有他自己獨到的見解,判斷問題有他自己深邃而卓越的思想。
正因為如此,在中國共產黨成立22週年之際,毛澤東很自然地想到了王稼祥,想要讓他來親自執筆寫一篇紀念黨的生日的大文章。
1943年6月下旬的一天下午,毛澤東特意來到王稼祥的住處來看望。 警衛員趕忙搬來了兩把椅子讓他們坐下交談。毛澤東開門見山,對王稼祥說:“黨誕生22週年的日子快到了,是不是請你寫篇紀念黨的生日的文章。”
王稼祥詢問,應該從哪些方面寫,並謙虛地說:“我還沒個準備哩!”毛澤東說: “22年來的歷史你都知道,就從總結經驗教訓,再針對目前黨內思想上存在的一些問題寫吧!”
王稼祥沒有辜負毛澤東的期望,接受任務後,他很快就進入到了寫作的狀態。警衛員張志在回憶王稼祥當時在寫這篇文章的經過和情景時,說:
“他接受了主席的建議之後,就開始忙著翻閱書刊,查詢資料。這段時間差不多每晚都要工作到凌晨兩三點鐘,有時直到天已大亮才休息。那時延安生活條件很艱苦,一盞小煤油燈若明若暗,時間一長,窯洞裡就煙霧瀰漫;加上他在蘇區第四次反圍剿中腹部受重傷一直未愈,傷痛隱隱發作,經常一邊捂著肚子上的傷口,一邊伏案疾書。”
從1937年下半年開始,王稼祥因負傷而引起的疾病復發。1943年2月間,他的胃病發作加重,到了不能再帶病工作的地步。3月11日,中央會議做出決定:王稼祥因病休息3個月。
1943年春天的時候,王稼祥從楊家嶺搬到了棗園,同毛澤東、陳雲住一排窯洞,互相成為了鄰居。此後在病休期間,王稼祥仍一直不間斷地閱讀檔案、電報和各種報刊,有時毛澤東等人還會前來和他一起商談問題。但繁重的工作和很多會議,王稼祥都可以選擇不做。
能看得出毛澤東沒有忘記王稼祥。1945年3月,毛澤東函告李富春:中共七大政治報告修改本今日印50本,給參加七中全會的每人一本,叫他們收到即看,附白紙一張,請他們再寫意見,於31日開會時帶交。給陳紹禹、岡野進、王稼祥各發一本。
王稼祥收到報告修改本之後,馬上就開始認真閱看、思考。接著他又收到一項決議的草案修改稿,在3天內他連續看了兩遍。看完這些徵求意見稿後,王稼祥在七大召開前,給毛澤東寫了兩封信,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和具體意見。
毛澤東收到王稼祥的這兩封信後,也是十分重視,在5月2日時還作出批示:此兩件請富春同志印發到會代表。但也是在這次七大選舉中央委員時,王稼祥因為傷病沒有參加完延安的整風運動,最終落選了。
儘管在討論候選人的過程中,有一些代表很瞭解王稼祥,尤其是他在遵義會議上起到的很大的作用。但也有很多的代表對王稼祥缺乏瞭解,也有的是對他寫的兩封信不滿意,覺得寫得太簡單了,於是對王稼祥也產生了一些誤解。
4月中旬,因為這件事朱德、彭德懷、李富春等先後來到王稼祥的住處看望他,除了關切地詢問他的病情之外,也是怕他心中難過來安慰他的。每次大家來,王稼祥都是笑著迎接大家,他還對楊尚昆說:“沒關係,我身體有病,選上了不做工作也不好。”
但王稼祥沒有當選這件事,毛澤東卻感到很意外,同時心裡也很不安。於是在6月10日,第二十次會議的時候,毛澤東便向全體代表們做了一次報告,並且專門提到了王稼祥落選的事情,隨後他一一列舉了王稼祥過去的一件件功勞。
“他現在病重,他的病也是在第四次反圍剿中負傷而起的。他這次寫給我的信,已印發給大家看了,有的同志說寫得太簡單。但是他的確是考慮很久才下決心寫的。……昨天選舉正式中央委員,他沒有當選,所以主席團把他作為候補中央委員的第一名候選人,希望大家選他。”
毛澤東的這番話,一下子讓原來不太瞭解王稼祥的代表們對他有所瞭解了,原來比較瞭解王稼祥的代表們,也對他有了更深的瞭解。而這次報告之後,大會對中央委員的投票按先後順序,王稼祥以第二名的票數當選。
1949年春天,西柏坡召開了全國勝利前夕的最後一次重要會議。當時正在東北局工作的王稼祥也來出席。會見,毛澤東拉著王稼祥的手,親切地說:“看你這個外表,病體已經恢復的差不多了,你在東北局的工作有成績。”
會議結束的第二天,毛澤東和王稼祥單獨談了話,毛澤東對他說:“現在要進行一些人事安排,你不必回東北局了,現在有另外兩項工作,中央都覺得需要你來勝任,一個是中央宣傳部長,一個是出任駐蘇聯大使兼外交部第一副部長。”
王稼祥聽完後,沒有直接給出選擇,而是提出需要的考慮,毛澤東同意了。回去之後,王稼祥想了想,覺得兩項工作自己都可以勝任,但出任蘇聯大使,會比宣傳部長更有意義一些。所以最後經過再三思考,王稼祥向毛澤東提出了第二個職位的選擇。
隨即,建國後的10月20日,毛澤東便向斯大林寫信,說明委派王稼祥去蘇聯擔任中國的駐蘇大使。
1966年6月中旬起,王稼祥因為外部特殊的環境和種種因素,精神到身體都受到了極大的摧殘和折磨,毛澤東知道這一情況之後,心情十分沉重,並且很快就親自出面予以保護。
而第二次對他的保護,是在這年的10月份,毛澤東在中央工作的會議上,再次將王稼祥以往的功勞提及了一遍。就這樣,王稼祥一家人度過了一段平靜的日子。
1973年,王稼祥當選為中央委員。9月30日,王稼祥出席了外交部為慶祝新中國成立24週年舉行的招待會。10月1日,他又出席了北京慶祝新中國成立24週年的遊園活動。
1974年1月25日凌晨,王稼祥辭世,毛澤東以及其他領導人為他送上了花圈。王稼祥的一生,一直和毛澤東一樣,堅持履行著“為人民服務”的準則,同樣是為中國人民的事業貢獻了自己一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