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薛兆豐曾在節目《奇葩說》中說:
“愛情發生的機率本來就是一個偶然事件。
如果兩個人註定是彼此的靈魂伴侶,在全世界70億的人口中,他們基本上連見面的機會都沒有。
所謂婚姻,也不過是兩個人合夥辦企業、籤合同。”
這句話讓想到了張愛玲的小說《半生緣》。
悲歡離合,世事無奈。
書中的每個人,有過幸福瞬間,卻又隨著命運的轉變,讓人生走向悲哀。
年輕時看這本書,總覺得世事無常,造化弄人;可越長大才越發現,書中那些看似情愛的背後,其實都是現實婚姻的寫照。
正如張愛玲所說:“生活在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
人這一生,經歷多少感情,熬過了危機,敗給了現實;扛過了厭倦,卻輸給了平淡。
直到最後才發現,一段婚姻能否走到最後,其實與愛情並無關係。
婚姻的本質,是一場“等價交換”
特別認同一句話:“戀愛是合作,婚姻是合夥。”
所謂合作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合夥卻是無論輸贏,都要共同承擔的利益共同體。
只有不斷為對方提供價值,婚姻關係才能保持長久。
說到底,婚姻就是一場等價交換。
就像《半生緣》中的曼璐與祝鴻才。
年輕貌美的曼璐也曾和喜歡的人戀愛、訂婚。
可在父親病逝後,為了掙錢養活家人,曼璐作為家中長女,她無奈推掉婚約,選擇成為舞女,從此走上一條不歸路。
風月賣笑,逢場作戲。
隨著年齡漸長,舞女的道路也逐漸陷入困境,而就在這時候,她遇見了小生意人祝鴻才。
曼璐對他雖然不是很喜歡,但為了擺脫舞女身份,曼璐還是選擇與他結婚。
而當時的祝鴻才初到上海,整日混跡在風月場所,看到曼璐後被她的美貌吸引,展開猛烈追求。
後來得知曼璐交友廣泛,身邊又有諸多老闆朋友,在交往時更表現得卑躬屈膝,滿嘴花言巧語。
一個為了人脈資源,一個為了長期飯票,兩人就這樣稀裡糊塗地結了婚。
婚後的祝鴻才也因為曼璐的幫忙,生意大有好轉。
在婚姻這所圍城中,夫妻雙方的資源互補,相互牽制,就是一場“利益”相關的等價交換。
哪怕沒有了愛情,只有價值匹配,婚姻生活依然能夠繼續。
但如果價值都無法匹配,哪怕彼此再相愛,夫妻關係也無法長久穩固。
千萬別讓自己變成一個只知道柴米油鹽的人,別以為只要有“愛”,就能維持婚姻。
因為婚姻生活的漫長歲月,在這個充滿誘惑的世介面前,實在不堪一擊。
不是所有的犧牲,都能換來成全
經濟學上,有一條“鱷魚效應”:
假如一隻鱷魚咬住你的腳,如果你用手去試圖掙脫你的腳,鱷魚便會同時咬住你的腳與手。
你愈掙扎,就被咬住得越多。
所以,萬一鱷魚咬住你的腳,你唯一的辦法就是犧牲一隻腳。
這條法則放在婚姻中同樣適用。
想想我們身邊之人,有多少家庭,婚姻生活明明已然無法繼續,但總想著“忍一忍就過了”,“犧牲一下也就算了”。
可很多時候,一方越是犧牲忍讓,對方越是毫不在意。
到最後,你輸了家庭,也困住了自己。
顧曼楨在孩子出生後,好不容易逃離祝鴻才。
卻在姐姐曼璐去世後,心疼孩子無人陪伴,只能在祝鴻才前期女兒的身後尋求安全感,選擇重新回到祝鴻才的身邊。
她選擇放下曾經的那些過往,放下這個男人曾帶給自己的傷痛。
這樣的放下,看似是一種釋然,其實又何嘗不是為他人繼續傷害自己提供可趁之機。
她犧牲自己,向命運低頭,和自己妥協,希望換來孩子的幸福。
曼楨的犧牲忍讓,沒有得到祝鴻才的憐惜,反而讓他變本加厲,再一次叛離家庭。
每日到處尋歡作樂,與他人生下女兒。
對自己的孩子冷若冰霜,卻對情婦的孩子關懷備至。
直到最後忍無可忍,才選擇與祝鴻才分手離婚。
一段婚姻,當一方將自己放低到塵埃,等來的不一定是呵護,也可能是一片悲哀。
這是婚姻的現實,也是不可避免的婚姻真相。
知乎上曾有人提問:“為什麼婚姻中付出越多的人,反而受傷越重?”
一個回答說:
“因為你付出越多,犧牲就越大。慢慢失去了自我,一旦對方離開,你只會發現自己一無所有。”
婚姻生活,可以恩愛備至,可以刻骨銘心,但唯獨不能做的,便是忍讓犧牲和單方面的付出。
愛人七分,留己三分。
你要明白,不是所有的忍讓,都能重獲幸福;也不是所有的犧牲,都能換來成全。
有時高貴一點,才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
婚姻中
有些安全感,只有伴侶能給
生活中,我們總說安全感,來源自己,而非他人;我們也總在提倡,要保有婚姻中的經濟獨立。
可是一個連安全感都願意給予自己的另一半,又怎麼真的奢求對方能給予自己更多的保護。
安全感,虛無縹緲,卻又無處不在。
它是夫妻之間彼此的信任,也是雙方的恩愛程度。
夫妻伴侶,越是彼此喜愛,安全感越是無需提及。
因為當對方足夠喜歡,自然不願自己患得患失;可如果一個人心裡沒你,那麼索取也將變得毫無意義。
就像網上看到的那句話:
“要來的安全感,反而會讓自己更沒有安全感。”
《半生緣》中,家境富裕的翠芝,被氣質獨特的叔惠所吸引,兩人很快走到一起。
一次約會時,叔惠不小心把水濺到了翠芝身上。
翠芝沒有像以往一樣大鬧生氣,只是輕輕擦拭了一下。
叔惠不禁感慨:
“原來她在我面前,真的一點大小姐脾氣都是沒有的。”
可翠芝哪裡是沒有脾氣,不過是因為是喜歡,所以收斂了自己所有的驕傲,變得善良懂事。
這段戀情中,翠芝害怕叔惠因自己窮小子的身份沒有安全感,所以勇敢表白,主動付出。
可即便如此,地位懸殊、世俗眼光......這所有的一切都讓叔惠十分沒有安全感。
他總想等到自己事業有成,功成名就時,再與翠芝在一起。
翠芝也曾鼓起勇氣,可叔惠依舊退縮不前。
這份不安,讓翠芝逐漸失望,兩人的緣分也在叔惠的等待中,消失殆盡。
最後,翠芝聽從父母安排,嫁給了並不愛自己的沈世鈞。
婚姻中的安全感,從來不侷限於某一方。
它是自己給自己的安全感,也是對方給予的安全感。
這份安全感,是彼此感情的支撐,也是婚姻生活幸福的來源。
有句話說:“能拿住的不用拿,拿不住的不能拿。”
安全感也是如此。
別再把不安當成自己的事,感情的世界從不是單向。
而婚姻的安全感,也只能對方給你。
婚姻不是佔有,而是彼此給自由
當時在《半生緣》時,最讓人氣憤的不是沈世鈞與曼璐的錯過,而是祝鴻才的朝三暮四。
為了追求前程,離開鄉下的妻子;為了結交人脈,與曼璐成婚;後又因一己私慾,不顧曼璐意願,而強行佔有。
他口口聲聲全部是愛,卻又從未真正為他人著想。
真正的愛,不是自私的佔有,也不是打著愛的名義去傷害對方。
夫妻本是共同體,彼此依靠,也相互獨立。
這份獨立,是給自己的“退路”,也是對彼此的信任。
就像知乎上的一個提問:“在愛情中,一個真正聰明的女人是什麼樣的?”
有網友回答:
“她有自己的生活,不過多期待男人,給對方應有的空間,也給感情應有的距離。”
幸福的婚姻,是給彼此自由,也讓生活保持一張紙的距離。
紀錄片《人生果實》中記錄了90歲的修一與87歲英子的日常生活。
兩人共同生活65年,卻從未有過爭吵,紅過臉。
每當對方讓自己生氣,便會將問題寫在一個小黑板上。
另一個人看到後也會認真回覆。
幹活時需要幫助,看到丈夫不在身邊,英子便會在需要的地方寫下一張需要幫忙的紙條。
丈夫修一看到後,就會立刻趕過去,還會在下面再寫上一些俏皮話:“幹完咯,英子久等啦。”
這樣留言回覆的方式,不僅讓彼此避免了正面衝突,也讓彼此在交流中感受愛意。
也許就像英子所說:
“夫妻之間不能沒有自己的私人空間。
用小紙條的方式,無論提出意見或是被提建議,都不會感到彆扭。”
婚姻生活中,無論再親密的兩個人,都應給雙方留有空間。
因為距離太近,只會讓感情變成一種負擔;因為相愛不是佔有,而是讓對方感到舒適自在。
感情上相互依賴,精神上各自獨立,婚姻生活之所以幸福,正是因為感情留有空隙,生活有所距離。
▽
張愛玲曾說:
“也許愛不是熱情,也不是懷念,不過是歲月,年深月久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婚姻,這份人生最難的課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得體會,卻無人能給出標準答案。
就像愛本身,會有許多遺憾;婚姻的世界,也總是充滿荊棘。
而我們能做的,是在看清婚姻的真相之後,依然能夠感受婚姻的樂趣。
半生緣,不是夫妻之間,只有半生的緣分,而是即使有些許遺憾,我們仍然能夠珍惜彼此的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