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我國各省之間區劃調整的故事,例如河北省與山東省、安徽省與江蘇省等等。今天,我們聊聊河南省與湖北省之間的區劃調整。在五六十年代,湖北省的40多個村莊,陸續劃入了河南省管理。那麼,雙方為何會出現一系列的區劃調整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不得不說,與治理河道有關。
首先,我們聊聊河南省與湖北省的歷史。兩個省份都屬於中部省份,不過,河南省屬於黃河流域,湖北省處於長江流域。兩個省份歷史悠久,兩個省會武漢、鄭州,都屬於我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我國很多省份名稱的由來,都與宋朝有關。在宋朝統治時期,全國被劃分為23個路,例如荊湖北路、荊湖南路、兩浙路、福建路、廣南東路、廣南西路等等。
13世紀,北方的元朝崛起以後,在幾十年時間裡,迅速消滅了北方的西夏國、大金國、南方的南宋和大理國。在此期間,宋朝曾經依靠襄陽地區,奮勇阻擊元朝南下。換而言之,襄陽一線是屬於整個荊襄的屏障。元朝統一全國以後,一個複雜的情況讓元朝非常頭疼。元朝缺乏管理經驗,面對全國幾百個州府、幾千個縣,元朝有點不知所措。
唐宋時期的州縣兩級區劃,肯定不適合元朝。宋朝的23路又屬於監察區,也不合適。在這樣的情況下,元朝結合了宋朝23路的經驗,在金國行尚書檯的基礎上,推出了加強升級版,那就是行省制度。元朝把全國劃分為10個行省,例如江浙行省、甘肅行省等等。當時,元朝設立了河南江北行省和湖廣行省。請注意,襄陽等地隸屬於河南江北行省管理。
河南江北行省下轄了12個路、7個直隸府、34個散州、182個縣,襄陽路屬於其中之一。從地質結構來說,襄陽地區與河南的南陽地區,地質結構連線在一起。在我國古代歷史上,如果控制了南陽、襄陽等地,進能夠南下兩湖地區,退能夠固守中原。對於南北雙方來說,都輸不起。東線的徐州、西線的漢中、中線的南陽與襄陽,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不得不說,元朝把南陽、襄陽合併在一起管理,存在一些問題。後來的明朝,很明顯察覺了這個問題。元朝雖然建立了行省制度,但區劃並不合理,管理結構十分簡單,留下了各方面的問題。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以後。在元朝行省的基礎上,進一步調整完善。永樂皇帝朱棣遷都以後,明朝形成了南北直隸一十三省的區劃。
我國很多省份的區劃,都是在明朝統治時期確立的,例如河南省、山東省、福建省等等。區劃與現在相比,已經非常接近了。明朝將襄陽地區,劃入了湖廣行省管理,被稱為襄陽府。順便說一句,明朝統治時期,還沒有湖南和湖北。17世紀,清朝確立自己的統治以後,在明朝行省的基礎上,進一步調整完善。
湖廣行省的面積很大,實際管理上存在難度。在康熙皇帝在位的初期,清朝將湖廣行省拆分為湖北省、湖南省。不過,湖廣總督的職位沒有變化,名稱繼續保留。林則徐等名臣,曾經擔任過湖廣總督。襄陽等地隸屬於湖北省管理,眾所周知,河南省的南陽、信陽等地,與湖北省相鄰。不過,兩省交界地區的地質結構很相似,風俗和口音也會相互影響。
例如信陽部分地區的口音,與河南省的鄭州、開封、許昌等地區的口音,差異非常大。1912年,清朝滅亡以後,我國進入了軍閥混戰的階段。與此同時,南陽、襄陽等地的幾條河流,經常決口,淹沒周圍的耕地、村莊。由於軍閥混戰嚴重,再加上土匪肆虐,這一地區的大小河流一直沒有精力治理。
一轉眼進入了建國的初期,1949年,處於管理大城市的需要,湖北省會武漢市,曾經被臨時提升為直轄市。屬於建國初期的10多個直轄市之一,那時候,瀋陽、廣州等城市,都被臨時提升為直轄市。與此同時,湖北省的兩鄖專區6個縣,臨時劃入了陝西省代管。進入50年代,隨著戰後重建、經濟建設等工作全面鋪開,一系列重要專案開工建設。
過分複雜的區劃,對於經濟發展不利。因此,1952年,武漢市重新成為了湖北省的省會。早在1950年,被陝西省代管了1年多的兩鄖專區,還給了湖北省。當時,終於開始騰出手治理兩省交界地區的幾條河流。但由於幾條河流,地跨了河南省南陽專區、湖北省襄陽專區,雙方投入的人力物力都需要協調,這是一個大工程。
在這樣的情況下,1952年,湖北省襄陽專區襄陽縣的朱李灣鄉、慄胡趙鄉、於灣鄉等40餘個村莊,被劃入了河南省南陽專區唐河縣管理。到了1956年,湖北省應山縣的2個村莊,被劃入了河南省信陽專區的信陽縣管理。換而言之,湖北省總計有40多個村莊,陸陸續續劃入了河南省。
我國需要聊聊唐河縣,唐河縣屬於人口大縣,擁有140多萬人口。目前,唐河縣正在進行一項大工程,那就是唐河的通航建設。據說,唐河具備了通航能力以後,能夠行駛500噸級的商船,在唐河縣城碼頭、郭灘停泊。
關於我國各地區劃調整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