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根據環球網援引美國媒體的官方訊息,美國東部時間15日上午,美國總統拜登在接受美國廣播電視新聞網採訪時宣佈,將和英國、澳大利亞一起,建立一個全新的“印太多邊協調關係”或者說“印太安全同盟”,西方媒體還給這一新鮮出爐的“同盟”起了一個涵蓋了三國國名縮寫的“AUKUS”的代號,這是美國近期在印太戰略上祭出的最新戰略舉措。
而作為這一“印太安全同盟”剛剛開張的重要內容,則是由美國或者英國幫助澳大利亞獲得一批攻擊型核潛艇,至於獲得攻擊型核潛艇的型號和數量,目前說法不一,有說有12艘的,有說只有6艘,還有的說澳大利亞只打算買1艘,視情況再定後續的採購情況。但不管是12艘、6艘還是1艘,這一訊息的有效資訊澳大利亞將獲得核潛艇,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令人絲毫不感到意外,“美國將協助澳大利亞獲得攻擊型核潛艇”的新聞,在國際上引發了軒然大波,如咱們的外交部發言人就專門指出,“美國、英國與澳大利亞開展核潛艇合作,嚴重破壞地區和平穩定,加劇軍備競賽,損害國際核不擴散協定。美英向澳大利亞出口高度敏感的核潛艇技術,再次證明他們將核出口作為地緣政治博弈的工具,採取雙重標準,這是極其不負責任的行徑”、“澳大利亞作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無核武器締約國和南太平洋無核武器區條約的締約國,引進具有戰略軍事價值的核潛艇技術,包括周邊國家在內的國際社會,有理由質疑澳方恪守核不擴散承諾的誠意,中方將密切關注相關事態的發展。”
但是最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對澳大利亞即將獲得的核潛艇,跳得最高、最氣急敗壞、各路大佬出來頻頻發聲的居然是法國,發聲原因是澳大利亞把和法國簽訂的潛艇訂單給鴿了。據稱,法、澳兩國原本已簽署了一份持續到2054年、涉及12艘“短鰭梭魚”級常規動力潛艇、價值高達560億歐元的天價潛艇建造合同,這一專案被法國海軍集團視為進入新世紀之後的“第一大單”,堪稱“三年不開張,開張能吃三十年”的典範。這12艘“短鰭梭魚”級常規魚雷潛艇其實就是法軍“梭魚”級攻擊型核潛艇的常規動力版本,技術性能比較先進,但最大的優勢是噸位足夠大,能夠滿足澳大利亞海軍對於大噸位遠洋常規動力潛艇的偏好,按照原本的計劃,這12艘潛艇將用於替代澳大利亞海軍水下戰部隊的6艘“柯林斯”級潛艇。
在美國宣佈向澳大利亞提供攻擊型核潛艇之後,澳大利亞已經正式放棄了和法國造艦集團簽署的這份“華而不實”的合同,畢竟常規動力潛艇的效能再好,在核潛艇面前的效能也不值一提,更不用說法國人這慢工出細活一直要磨蹭到2025年才能開始交付潛艇、2054年才能把12艘潛艇造完了。這種放人鴿子的行為據稱讓法國人異常憤怒,法國外長特地發表宣告稱,美國的決定迫使法國放棄與澳大利亞簽署的潛艇採購協議,“在我們在印度-太平洋地區面臨前所未有挑戰之際,美國選擇將法國這樣的歐洲盟友、夥伴從其與澳大利亞的結構性夥伴關係中排擠出去……法國只能接受並且表示遺憾”。畢竟據說法、澳兩國領導人在上週的電話會晤中還專門提到了這一專案,這才過了幾天澳大利亞就變卦。
儘管在很多媒體的報道中,幾乎都把視線集中在了澳大利亞放法國人的鴿子、或者美國連自己北約盟友嘴裡的食都要搶走這些花邊小料上,但我們必須指出,對於中國人來說,要是單純地把視野放得這麼窄,就關心個美國坑死人不償命,澳大利亞不講武德云云,那根本就沒看到此事的重點,根本沒看到美軍向澳大利亞提供攻擊型核潛艇,這威脅到底有多大:對於我們來說,最大的問題並不是法國人有多憤怒,法國人因為這筆訂單損失了多少億美元這種家長裡短,而是澳大利亞海軍即將獲得攻擊型核潛艇本身。
畢竟,我們前邊說了,澳大利亞海軍的水下戰部隊目前全部的力量,是6艘由瑞典考庫姆公司建造的“柯林斯”級大型常規動力潛艇,該型潛艇首艇於1989年在考庫姆造船公司船廠開工建造,1993年8月28日下水,1996年7月27日服役,共建造6艘,全部在役。該級艇的基本戰術特點只有一條,那就是噸位相當之大,其水下排水量達到3400噸,自持力可以達到70余天,以10節速度在水面航行時可以航行10000海里,在聲吶系統上艇艏主被動聲吶,側舷聲吶陣列和拖曳式被動聲吶一應俱全,可以攜帶MK-48Mod6魚雷。澳大利亞海軍賦予它的任務重點是儘量具備遠洋行動能力,對“短鰭梭魚”的效能考慮也同樣如此。但是,這兩種潛艇儘管噸位都比較大,也都具備一定的遠洋行動能力,但常規動力潛艇本身的特徵還是極大地限制了它的作戰半徑。在澳大利亞孤懸南半球的情況下,這些常規動力潛艇很難進入北半球、對印太核心區域的局勢帶來多大的影響,最多隻能前出到印度尼西亞巽他海峽和龍目海峽,作為一種防禦性裝備,防禦有關國家的大艦隊對澳大利亞本土形成威脅。
但是,如果澳大利亞海軍弄到了攻擊型核潛艇,那麼澳大利亞海軍水下戰部隊的作戰能力將得到前所未有的、跨代式的暴增,整個印太地區的水下戰作戰態勢也將得到根本性的變化:從作戰能力的角度上來說,攻擊型核潛艇作為一種具備“無限續航力”的大型戰略性水下戰鬥兵器,水下自持力一般長達60日以上,同時和常規動力潛艇在水下只能行動數百到上千海里、還只能以慢速前進不同,攻擊型核潛艇可以以靜音航速在水下行動任意長的時間,其戰術效能與常規動力潛艇相比,簡直就不是一個級別的存在,這讓攻擊型核潛艇的作戰半徑近乎於無限,且具備極強的反潛、對陸、反艦攻擊能力。
如果澳大利亞海軍能夠弄到幾艘攻擊型核潛艇,即使將其部署在澳大利亞東部的悉尼海軍基地群,其作戰半徑也將輕鬆覆蓋印度尼西亞南部的巽他海峽、龍目海峽等,足以封鎖整個印度尼西亞南部海域。更不用說,澳大利亞海軍目前的水下戰基地其實是在位於西海岸的斯特林基地,全部6艘“柯林斯”級潛艇(“柯林斯”號、“法恩科姆”號、“沃勒”號、“西恩”號、“得查紐克斯”號和“蘭金”號)全部部署在這一基地。從這一基地出發到巽他海峽、龍目海峽普遍不到3000公里,到望加錫海峽和西里伯斯海僅有5000公里,這一距離已經超出了“柯林斯”級潛艇的作戰半徑,但核潛艇能夠輕鬆達到。在使用攻擊型核潛艇的情況下,這讓澳大利亞海軍的活動範圍一瞬間從只能在印度尼西亞島鏈附近轉圈,變成了可以進入印度尼西亞島鏈北部,甚至靠近到菲律賓和南海,從防禦態勢一轉而為咄咄逼人的進攻態勢。而從戰略態勢上來說,前出的澳大利亞海軍攻擊型核潛艇不僅可以極大地威脅試圖從印度尼西亞島鏈南下的我軍南進艦隊,更有可能同美國海軍部署在西太平洋、從關島出擊的攻擊型核潛艇一起,對東亞大陸形成夾擊態勢,我們不得不說,美國這一招毒計確實看到了問題所在。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美國現在突然宣佈要向澳大利亞提供攻擊型核潛艇,不僅是違反了核不擴散相關協定這麼簡單,不能僅僅停留在“法國人氣得跳腳”、津津樂道於美歐又鬧矛盾、我們又贏了這一層面上,更不能復讀機一樣復讀“澳大利亞購買核潛艇,是為了保衛自己和中國的貿易路線不被中國威脅”這種瞎編的段子,畢竟,法國人的錢、扯出去的段子,跟我們即將面臨的巨大水下力量威脅相比,根本就不是一個層次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