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王禹
這幾天,有幾個訊息蜂擁而至,讓人感到目不暇接。首先是網傳大廠“裁員”的訊息讓圈裡圈外人心惶惶,除了登上熱搜的愛奇藝大裁員之外,包括位元組跳動、快手、騰訊等大廠也傳出人員精簡、業務調整等訊息,讓人感覺到猶如當年京華時報原總編輯吳海民高呼“報業的冬天到了”,而今,則是換成了“網際網路寒冬”來了。
說起裁員,其性質還是不太一樣,有的是因為燒錢燒不下去了,有的則是由於相關業務沒有實現預期目標而將其砍掉,還有的則是未雨綢繆,積極尋求轉型。
比如,網傳愛奇藝大幅裁員20%—40%,則是長期虧損所導致的盈利前景遙遙無期,尤其是在疫情的影響下,無以為繼。同時,與其他大廠有著同樣問題的就是攤子鋪的太大,主業與輔業包括對未來有著預期的戰略投資過大。
長影片如此,正處在風口浪尖上的短影片平臺的日子也未必有多好。
短影片領域新晉巨頭快手裁員的傳聞,同樣被網際網路圈熱議。日前,有訊息確認,快手的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區域大批直營商務要麼接受調崗,要麼離職,讓全行業都感覺到冬天的來臨。有分析說,今年初剛剛在港交所上市的快手,有可能是代表著公司業務結構短時間內劇烈變化,因業務發展模式沒有形成成熟打法,所導致的朝令夕改、整體架構的搖擺。
與之不同的是,由於對學科教育的監管趨嚴,導致位元組跳動的大力教育幾乎全部被砍掉,這屬於業務方向發生了變化所致。就在本月初,位元組跳動整體撤銷人才發展中心團隊,也引發了行業不大不小的議論,除了有說是一次根據公司需求的普通調整,但大部分人還是認為其本質降本增效、開源節流。
綜上所言,究其根本,還是一句話,“不賺錢”。
目前的長影片平臺想依靠幾個爆款劇或節目,來支撐全平臺的基本執行是不現實的,而是要透過打造更多腰部內容,構建起更加良性的生態鏈才是其根本。但是,這又何其難。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看似曾經出過爆款的部門同樣被裁員的主要原因。
為什麼長影片經歷了短暫的高光時刻,卻不得不縮緊戰線,走入到裁員的境地。其一、相傳“愛優騰”十年燒光1000多億,而在疫情影響下,融資困難和監管趨嚴成為燒錢大戶長影片平臺不得不面對的困境,“燒不下去了”是主要原因。
其二、從營收的的角度來看,網際網路在消費層級上已經遇到了流量瓶頸,也就是說想透過吸引會員加入來實現消費升級的可能性已無可能,如果沒有新的商業模式出現的話,流量的天花板已經到頂。
其三、網際網路行業特別熱衷於風口,一旦口口相傳的風口出現,只要有投資立刻就會匆匆上馬,而其結果自然失敗的多。就如現在所謂的“元宇宙”概念。
目前,長影片平臺的商業模式受到了質疑,是否有盈利的那一天也尚未可知,但短影片就會成為長影片新的替代品嗎?顯然,答案是未必。
說起來,這兩天對於長影片平臺而言也有個好訊息,那就是在剛剛由中國網路視聽節目服務協會釋出的《網路短影片內容稽核標準細則》(2021)中,對短影片平臺的相關稽核標準進行了全面規範。
其中,針對全社會高度關注的泛娛樂化、低俗庸俗媚俗問題的新表現,以及泛娛樂化惡化輿論生態、利用未成年人制作不良節目等典型突出問題,提供了更為具體和明確的工作指引。
新版《細則》規定,短影片節目等不得出現“展現‘飯圈’亂象和不良粉絲文化,鼓吹炒作流量至上、畸形審美、狂熱追星、粉絲非理性發聲和應援、明星緋聞醜聞的”“引誘教唆公眾參與虛擬貨幣‘挖礦’、交易、炒作的”等內容。其中,新增的“未經授權自行剪下、改編電影、電視劇、網路影視劇等各類視聽節目及片段”細則引發關注。
業界有專家認為,短影片紅線正式到來,這也是之前關於短影片侵權意見整治的落地。更有人認為,這是對長影片平臺的絕對利好。
其實,所謂的利好是一方面,主要還是看具體執行層面以及規範和監管的力度是否到位。但對於長影片平臺而言,針對當前惡劣的生存環境,活下去是第一位的。
看到當前長影片平臺所遇到的困境,再回想當年,如今的長短影片之爭,與當年的報紙與網站之爭何其相似。
當年的報業在如火如荼之時,突然市場上出現了網站這個新業態,在不知不覺中,網站成為了新主流。而遙想當年作為報業一份子的我們,仍然對自己的稿件被網站所轉載而竊竊自喜,如今長影片平臺遇到了與報業同樣的困境,也許,這也是市場的輪迴。
有人會問,長影片平臺會消失嗎?肯定不會,或者說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消失。且看報業經過自我救贖之後,目前透過各種新業態的呈現方式依然還在,所以長影片平臺作為一個傳播屬性不會輕易消失,如今的困境也只是發展路上的一段小插曲。
但對於長影片平臺而言,當前的主要工作需要縮短戰線,聚焦主業,加強對付費使用者的服務力度,堅守“內容為王”之真理,把越來越快的奔跑步伐逐步慢下來,降低失速的風險。
而對於全行業生態而言,《廣電視界》想以其微弱的熒蟲之聲高呼,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版權,因為這是維持行業穩定、持續發展的最為重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