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奇襲白虎團》,那可是家喻戶曉的現代京劇,根據真實事蹟改編而成,此劇一出,就受到了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認可。1964年8月,毛主席也觀看了這部由真人真事改編的京劇。
得知這部劇是由真人真事改編的,毛主席立刻就問道:“人還在不在?現在擔任什麼職位?”身邊的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肖華聽後,有些尷尬地摸了摸頭,他只知道主人公原型的名字叫楊育才,現在濟南軍區任職,其他的一概不知,便回答道:“主席,這件事我並不清楚。”
毛主席聽後沒再過問,肖華卻記在了心裡。演出結束後,他立即聯絡到了濟南軍區司令員楊得志,向他了解楊育才的情況,並將結果彙報給毛主席。令人不解的是,此人作為一級戰鬥英雄,回國多年卻依舊擔任副連的職務,按道理是不應該的啊!
經過了解後才知道,楊育才的事蹟比臺上演的還要精彩,他這些年沒有升職,很有可能是跟他的從軍履歷有關,毛主席瞭解完情況後,不僅接見了這名戰鬥英雄,還親自給他升了職。
楊育才放棄回家,主動加入解放軍
1926年,楊育才出生在陝西一個貧苦農民家庭,自小就失去了母親,和父親二人相依為命。到了上學的年紀,因為沒有錢交學費,小小年紀的他為了生計,從7歲開始就幫地主家放牛放羊,有時候還要做些砍柴、推石磨等重活,每天回到家整個人都累癱了。
13歲那年,楊育才為了躲避國民黨軍隊拉壯丁,逃到了勉縣張家河北山一帶,為了生存,還是幫地主家幹活,即便在寒冬臘月,他依舊穿著單薄的衣裳,但他從來沒有叫過一聲苦。父親因病去世後,他回家奔喪,卻不料在路上,遇到了閻錫山帶領的國民黨軍隊。
就這樣,老實巴交的他被強行抓去充了軍,楊育才在部隊沒待多久,就被人發現他善於奔跑,於是,便安排他去當了傳令兵。那段時間,他不是沒有想過逃跑,可是成功的機率太低了,要是被抓到了,很有可能小命不保。
直到1949年,楊育才所在的部隊被解放軍打垮,在被我軍俘虜之後,他拒絕瞭解放軍給他回家的路費,主動申請加入解放軍部隊。加入部隊後,他有兩個目標:一是努力成為一名合格的解放軍戰士;二是爭取早日加入中國共產黨。
楊育才沒有讀過書,文化水平不高,所以在部隊只能當一名普通士兵。當然,對此他並沒有氣餒,他認為只要自己努力,擺在眼前的苦難終會迎刃而解。就這樣,在此後的訓練中,他都非常積極,並且在戰鬥時,每次都會衝在隊伍最前面,有勇有謀,表現得十分出色。
楊育才表現出色,被上級器重
1950年,楊育才如願以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不久之後,朝鮮戰爭爆發,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將戰火燒到了我國鴨綠江邊。為了捍衛我國領土的完整,黨中央經過慎重商議,決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由彭德懷任總司令帶領中國人民志願軍,遠赴朝鮮作戰。
當楊育才得知這個訊息後,毅然決然地選擇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當時他還是203師607團1營3連的一名普通士兵。他所在的部隊剛到達朝鮮時,因為對地理位置不熟悉,便決定成立一個偵察隊,主要負責觀察周邊地形以及敵人的動向。
楊育才就是其中一員,原本以他的職務是無法參加的,是他的連長推薦了他,他說:“楊育才的條件很不錯,非常適合做偵察員。”這才讓楊育才被另眼相看,有了加入偵察隊的機會,首先他從小就放過牛羊,經常四處奔跑,腿腳也很好,所以在一些複雜的地形上有很大優勢。然後,楊育才的身材也很強壯,讓他以一敵五都不是問題,而且頭腦足夠靈活。
3個月後,607團迎來惡戰,負責500高地的守衛、團部偵察、收集情報、探路開道等任務。
戰鬥過程中,楊育才帶領一個班,成功打退敵人兩次進攻,並將陣地奪了回來。直到戰爭結束,敵人愣是一點好處都沒有撈到,反而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1952年9月,楊育才參加了東線防禦戰。此次戰鬥中,楊育才出色地完成了偵察任務,很快就被提升為偵察連副連長。然而,雖然他膽大心細,次次都能夠成功脫險,但幸運不是常駐在他身邊的,在一次執行任務的時候,他差點就回不來了。
當時,他在齊腰深的積雪裡執行任務,因為好幾天沒有進食,又高度緊繃著神經,最後沒有撐住,暈倒在雪地裡。楊育才只記得在昏迷前,看見遠處有一個人影,當他再次醒來的時候,卻是在暖烘烘的房間裡,他揉了揉眼睛,以為是出現了幻覺。
這時走進了一個朝鮮阿媽妮,楊育才這才知道自己是被她救了,她看見楊育才暈倒在雪地裡,身上又穿著志願軍的衣服,便將他揹回了家,給他換上了棉衣,又幫他烘乾了衣服。
最讓人感動的是,他在積雪中待得太久了,手腳都被凍僵了,這位朝鮮阿媽妮想也沒想,就解開了自己身上的大衣,將他的腳包裹了起來,用體溫讓腳變暖。因為雙腳不同於衣服,衣服可以烘乾,但是腳不能用火烤,也不能用開水燙,眼下唯一的辦法就是藉助體溫的幫助。
當楊育才知道這一切後,眼淚瞬間奪眶而出,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慈母般的溫暖,自從那刻起,他就在心裡下定決心:一定要用實際行動報答朝鮮阿媽妮的救命之恩。在後來的戰爭中,楊育才表現得十分出色,受到了上級的重視,對他也開始器重起來,平時一有什麼重要的任務,都會交給他去做,而他的傳奇就從“奇襲白虎團”開始……
自從我軍加入朝鮮戰爭以來,志願軍發動了五次大規模戰役,每次都給“聯合國軍”帶來了沉重的打擊。敵人為了有足夠的時間養兵蓄銳,假意向我軍談和,要求籤署停戰協議,實則是想給我軍背後一擊,不過我軍早看出他們的心思,他們一點好處都沒撈到。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953年6月,經過十分漫長且艱苦的談判,中朝軍隊和聯合國軍基本上達成一致,當時美軍在志願軍的猛勢強攻下,連續慘敗,其損失慘重,他們不得不承認失敗。
同年6月8日,中美雙方在《關於戰俘遣返的問題》上達成了協定,雙方必須無條件交換戰俘,可是人算不如天算,雖然美軍已經收手,但南朝鮮的李承晚卻心有不甘,他認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實現朝鮮統一,如果現在停戰的話,之前做的一切都沒有意義了。
於是,南朝鮮政府直接退出了談判,公然反悔,拒絕以停戰收場,甚至還喊話:“要再次向鴨綠江進攻,即使南朝鮮軍隊不得不單獨作戰,也在所不惜!”李承晚的舉動讓美軍十分不樂意,反對的聲音眾多,即使美國軍方有意插手,也絕無可能了
所以,“聯合國軍”總司令想到了一個折中的辦法,美軍可以在背地裡支援,但絕對不會參戰,就讓南朝鮮和志願軍打。隨後,李承晚又開始瘋狂叫囂,要對我方誌願軍展開全面進攻,並實現朝鮮統一。
李承晚身居高位,卻對自家實力最基本的認知都沒有,如果他們背後不是有美軍,南朝鮮早就已經被北朝鮮拿下了,也早就實現朝鮮半島統一了,哪裡還輪得到他在這裡大放厥詞?
6月21日,已經收到訊息的毛澤東,給彭德懷致電:
“停戰協議必須推遲,推遲至何時為適宜,需要看情況發展方能做決定,再殲滅偽軍萬餘人,極有必要,馬上就打,越早越好!”
按照中央軍委和毛主席的指示,彭德懷總司令等志願軍領導和朝鮮人民軍領導召開了作戰會議,決定在金城前線發動一次夏季反擊戰——金城戰役,由60軍、67軍、68軍、54軍以及21軍在7月發起進攻,楊育才所在的68軍203師607團是金城戰役的攻堅團。
當時,南朝鮮派出了屢建奇功的“白虎團”出來應戰,白虎團於1946年組建,是南朝鮮最早的武裝部隊之一,因立過幾次功,被當作是他們的“王牌部隊”。所以,這也成為了李承晚最拿得出手的部隊,張口閉口就是要讓白虎團擊潰我軍。
不過管你什麼王牌部隊,只要志願軍來了,那就得乖乖當個老二,這點是毋(wú)容置疑的。戰役開始之前,203師經過研究,決定派出精銳小隊,用變裝奇襲的方式“虎口拔牙”,爭取一舉殲滅南朝鮮所謂的“王牌部隊”,打壓李承晚的威風,讓他認清自己在戰場上的地位。
13人組成奇襲小隊,執行“虎口拔牙”任務
7月13日,志願軍準備向李承晚軍隊發起進攻,“虎口拔牙”的任務交給了副連長楊育才執行。此次任務事關重大,這決定著整場戰役的勝敗,楊育才挑選了10名智勇雙全的偵察員,還有兩名負責翻譯工作的朝鮮人民軍聯絡員,組成了13人的奇襲小隊。
楊育才因為身材魁梧、鼻子大、五官立體,穿上了美軍制服,喬裝打扮成一個“美軍顧問”,而另外12名戰士,全部都打扮成護送他計程車兵,在出發之前,楊育才讓小隊人員仔細研究敵防禦陣地的部署情況,務必做到人均活地圖的地步。
隨後,又告誡大家:“該躲的時候就躲,該繞的時候就繞,千萬不要和敵人戀戰,要記住我們的主要任務是襲擊白虎團!”就這樣,奇襲小隊按照事先計劃好的路線,走進了第一道防線——308高地,雖然陣地上的鐵絲網被毀了大半,但還是割破了戰士們的手腳。
那時候天已經黑了,四處都是漆黑一片,他們小心翼翼地越過一片片雷區,然而就在這個時候,走在最前面的戰士,輕聲喊道:“大家快停下,我踩著地雷了,副連長快點過來啊!”楊育才聽到聲音後,趕緊快步走了過去,檢查他腳底下的地雷。
經過檢查,發現那是美式反坦克地雷,沒有90公斤以上的壓力是不會爆炸的,眾人一聽都鬆了口氣,但出於謹慎,楊育才疏散了其他同志,讓他們去遠一點的地方趴著,然後對腳踩地雷的戰士說道:“你先把身子臥倒,然後再迅速抽出一隻腳,這個過程你必須要快。”
在楊育才的指示下,一切都進行得有驚無險,但這個地雷讓他們都提高了警惕,沒準這附近還有母雷、掛雷、吊雷等,他們必須小心、小心、再小心,以免還沒和敵軍交戰,就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良久,他們終於來到了安全地帶,最起碼這裡不會有地雷了。
楊育才組織隊伍在原地休息,自己則開始清點人數,看看有沒有少人,結果還真有趣,我們的人一個沒少,反倒還多出了一個人,那人是穿著南朝鮮制服計程車兵,為了不打草驚蛇,他找到了負責翻譯的韓淡年,讓他去看看這個士兵究竟是怎麼回事。
休息了一會兒,楊育才帶著小隊繼續前進,韓淡年則在後面慢吞吞地走,趁著這個朝鮮士兵不注意,一舉將他手裡的槍奪下。經過問話才知,他是一個傳令兵,執行任務中途開了小差,回過神的時候只剩自己了,看到楊育才的小隊以為是自己人,便偷偷跟在了後面。
不過,這些可不是楊育才關心的,他關心的是目前白虎團團部的情況,經過韓淡年的盤問,成功得到了敵軍的口令,巡邏者問:“古倫姆。”回答者說:“歐巴。”得到口令之後,便將此人解決了,然後繼續進行奇襲任務,如今有了口令,此次任務就更是事半功倍了。
前進過程中,楊育才發現迎面走來了兩個南朝鮮士兵,心中一喜,決定拿他們試試口令的真假,畢竟沒有得到證實,其真實性還有待觀察,他讓韓淡年去問敵人的口令,韓淡年點了點頭,朝著他們大喊道:“站住,你們是做什麼的?”
韓淡年在氣勢這塊拿捏得很到位,敵軍看著韓淡年,有些害怕,怯生生地回答道:“我們是遊動哨,只是在周邊巡查。”韓淡年冷淡地看了他們一眼,接著問道:“口令。”敵軍還以為是被懷疑了,連忙說道:“古倫姆。”韓淡年說:“歐巴。”
敵軍沒有任何過激反應,由此可見這個口令是真的,隨後韓淡年就讓兩人離開了。靠著這個口令,他們一路上暢通無阻,小隊很快就要達到白虎團所在地。然而,就在這時,意外卻出現了,迎面駛來了十幾輛汽車,都是用來運兵裝彈藥的車,看來李承晚這次是做足了準備。
而這些汽車的目的地就是——白虎團團部,我軍因為及時隱蔽,並沒有暴露位置,敵人也沒有發現我們,不少韓軍都出來搬東西,個個都悠閒自在,還有的在抽菸、聊天,毫無防備可言,這送上來的機會,錯過了就可惜了。
於是,楊育才決定趁著敵人不注意的時候,給他們致命一擊,當即就命令小隊,即刻發起進攻,一名戰士直接往敵人那丟了兩枚手榴彈,他們被嚇得四處逃竄,連我軍在哪裡都搞不清楚,這時,楊育才大喊道:“給我狠狠地打!”
不到十幾分鐘的時間,這場戰鬥就結束了,敵軍一大片一大片地倒下,剩餘的敵軍知道打不過,直接繳械投降了。楊育才帶著幾人將白虎團的“虎頭大旗”從牆上扯了下來,此次戰鬥我軍以零傷亡的代價,擊斃敵軍二百餘名,俘虜19名,白虎團團長、美軍顧問被當場擊斃。
不爭不搶的楊育才,回國多年任副連長
奇襲白虎團一戰,不僅讓李承晚顏面盡失,同時也創下了我軍作戰史上的奇蹟!此戰結束14天后,李承晚不得不在《停戰協議》上乖乖簽字。
副團長趙仁虎看著楊育才等人滿載而歸,十分高興,立即向上級給大家請功,為了表彰楊育才及所率領的小隊作出的貢獻,楊育才被記特等功一次,小分隊則被授予集體特等功,除此之外,他們還獲得了一面特等功獎旗,上面寫著“英勇插入敵心臟,搗毀匪巢建奇功”。
之後,楊育才又被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英雄”光榮稱號,並被朝鮮授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以及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勳章,後來從朝鮮回國的時候,他還出席了全軍英雄大會,受到了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自接見。
1953年9月,楊育才受邀參加了國慶典禮,那時毛主席緊握著他的手說道:“人民感謝你!”後來,楊育才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線,自從回國之後,他就一直待在濟南軍區,職位也一直是副連長,按道理他應該會有上升的空間,然而多年過去了,依舊還是個副連長。
其實,對於楊育才來說,職位高低他並不在乎,只要國家和平就是他最大的願望,因此他從未降低自己的標準,平時依舊堅持訓練,從沒有過一絲懈怠,不過大家看到這裡,也都知道他職位上不去,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當年在閻錫山的部隊裡待過。
不然以楊育才的戰功和能力,上級部門也不可能讓他在副連長這個職位上坐了這麼多年,直到1964年8月,毛主席看了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之後,才想起了這位曾經的戰鬥英雄,並立即詢問身邊的人,楊育才現在還在不在?是什麼職位?
那時,楊育才已經40歲了,任師偵察連副連長,正在帶領比他小20多歲的戰士們,在刺骨的河水裡訓練,前去視察的領導看後,內心都激起了不小的波瀾,他這種精神令人感動,但對於他的職位也十分懷疑,便將情況如實報告給了毛主席。
毛主席得知情況特地關懷
毛主席得知後親自給他升職,在主席的關懷下,地方部隊和當地相關部門才願意打破成見,不再揪著他曾經是閻錫山的兵不放,開始大膽用楊育才,結果也沒有令人失望,他不僅有能力,還很有頭腦,經他手處理過的事情都萬無一失。
1969年時,楊育才升任203師副師長,於1975年10月,還奉命以中朝友好代表團團長的身份出訪朝鮮。即使他那時已經功成名就了,但還是保持著那顆初心,他可以和戰士們打成一片,但在訓練的時候不會講究情面,對他們要求十分嚴格。
平時廚房裡忙不過來的時候,他也會去廚房裡搭把手,楊育才不僅對手下的兵嚴格,對家裡的子女也十分嚴格,他經常告誡子女,做人靠的就是本分,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就可以了,千萬不要想著借自己的光,做一些投機取巧的事情。
楊育才的大女兒15歲下鄉,後來憑藉自己的努力考上了護校,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二女兒和三女兒都選擇去參軍,不過在她們二人退伍後,卻因為找不到工作十分苦惱,這時她們想到了自己的父親,便想讓楊育才去說一句,這樣就不用愁工作的問題了。
奈何楊育才堅守自己的原則,死活不肯鬆口,這件事情後來也就不了了之了,小女兒考進了解放軍測繪學院,唯一的兒子也選擇了當兵,在退伍之後也找不到工作,他的妻子心疼了,希望楊育才能夠幫一下兒子。
結果,到最後楊育才都沒有出面,他常常對子女說:“不是我不想給你們說情,而是我每次想到在戰場上倒下的戰友,心裡就不是滋味,再向組織開口,我心中有愧啊!”
1999年,楊育才因病逝世,享年73歲,後被安葬在濟南市英雄山下的烈士陵園,楊育才的英雄事蹟也將永存於中朝兩國人民的心中!